人物 Interview

探索建築的實與虛,找出最完美的「In Between」:專訪建築師闕河彬 探索建築的實與虛,找出最完美的「In Between」:專訪建築師闕河彬

探索建築的實與虛,找出最完美的「In Between」:專訪建築師闕河彬

正如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也沒有建築能自外於城市之中。建築師闕河彬認為,建築不只述說了自身的「實」,更重新定義周遭的「虛」,如何找到虛實關係裡最完美的「in between」,便是他最關注的命題。

先打磨硬實力,才真正愛上建築這件事情


 

你是在什麼時候決定以建築為志業?


闕河彬:我大學就讀東海大學建築系,每天為了設計課(Studio)趕工到深夜,做了很多技術上的訓練。畢業後我到花蓮當兵,多了很多空閒時間,便開始大量閱讀建築理論原文書。經過閱讀與沉澱後,我突然對建築感到豁然開朗,也從這個時候開始真正喜歡建築,覺得是自己可以繼續做下去的事。於是我退伍、開始工作後也把握下班時間重新思考、整理作品集,以此申請國外建築研究所,開啟另一階段的建築研究。
 
(Photo Credit:MOT TIMES 明日誌、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在哈佛大學建築暨都市設計研究所求學,以及在波士頓多年執業經驗,如何影響您的建築理念?


闕河彬:相較於臺灣建築教育強調設計課,卻往往將建築理論、建築史等課程當作「配菜」,我發現國外建築教育反而重視思考層面。這些建築思考不會立刻顯現在設計上,卻是很重要的長期累積,會讓自己對設計的想法更周密、更有層次。 另一方面,我研究所畢業後在波士頓一間建築事務所工作,接觸到很多都市建築計畫。當時事務所強調建築跟周遭環境的關係,也就是建築的「in between」。
 
(Photo Credit:MOT TIMES 明日誌、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我在那邊工作時常常回想起西班牙建築師埃利亞斯(Elias Torres Tur)教導我們時曾説:「建築有時候要扮演自己,可是有時候又要變成背景」,也就是說建築師要決定建築什麼時候該是什麼模樣,並且拿捏建築跟環境的關係。對我來說,這種關係的拿捏非常有趣,回到臺灣後也希望透過公共建築與其他建築設計,探討建築跟環境的關係。

 

公共建築或集合住宅,都要找到建築與環境的美好關係

 

從入圍臺北市都市景觀大獎、榮獲Architizer A+Awards全球前五名及ArchiDaily首頁文化類建築代表作品等建築獎項的「臺北花卉批發市場暨臺灣國際花卉貿易中心」大、小基地設計案來看,想請問您如何將公共建築理念梳理成「量體與都市型態」、「建築地景化」、「等比開放空間的提供」三大概念?思考公共建築時,這三個概念為何如此重要?


闕河彬:「量體與都市型態」指的是當建築師在空間中放入一個「實體」(指建築)時,同時會產生一個「虛體」(指建築以外的周遭環境)。最好的策略便是從「量體與都市型態」視角出發,在創造建築時也為都市塑造好的環境。
 
臺北花卉市場——大基地(Photo Credit: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地景化」則是因應花卉市場貨車進出需求,而選擇以草坡為表層,將實務需求藏入其中,並打造出以花卉色彩為靈感的彩色皮層,不僅保留擴建空間,也具備景觀意義;最後「等比開放空間的提供」則希望在佔用都市空間後,利用垂直化地面層將空間還給周遭居民。對我來說,這些概念不只應用於公共建築,在集合住宅中也是同樣的道理。
 
臺北花卉市場——小基地(Photo Credit: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 

在「臺北花卉批發市場暨臺灣國際花卉貿易中心」之外,您另一項知名的公共建築作品則是捷運環狀線南北環段。想請您分享在這個設計上的思考經過。


闕河彬:環狀線捷運站多位於都市周圍,像是文山、大直、內湖等地處於城市與自然的邊界,且往往與廣場、公園連通。所以我們提出「漣漪」作為站體設計概念,不只呼應自然意象,也代表捷運站為地方帶來的漣漪效應。另一方面,我們也屏除過去常見的封閉式站體,而是以曲面平頂造型連結捷運站與周遭空間,再搭配動線設計,讓捷運站不只是出入口,更是一處值得停留的地方。
 
臺北捷運環狀線東環Y32(Photo Credit: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 

思考公共建築與住宅建築時,會有哪些共同與相異的思考方向?


闕河彬:我覺得兩者相同處在於它們都是一個龐大量體,佔據部分都市基地,因此都需要思考建築與環境的關係。不一樣的地方則在於,公共建築服務不特定對象,得符合多元背景人們的使用需求;集合住宅則在坐向、採光、通風等物理條件上要求嚴苛,且極度講究空間效率,建築師必須在兼顧美感的前提下,找出最實用、最有效率的解決方案。

 

以基地為中心,將嶄新秩序與熙攘人情融合為一
 

 

知道您最近也和義泰建設合作操刀「義泰華」,想請您分享設計理念。


闕河彬:「義泰華」位於新北市泰山的重劃區裡,有著完善基礎建設與綠地規畫,有趣的是,基地對側的新莊舊城區卻散發出截然不同的風情:商店林立,混亂卻有活力,富有老城區的人情味。於是我便想著,有沒有可能在「義泰華」結合兩者優勢,找到兩者之間的平衡?
 
義泰華(Photo Credit: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
從這樣的靈感出發,我設計出兩棟有著舒適棟距的南北向住宅,搭配東西向兩幢較低矮的量體作為店面空間,帶進老城氛圍。另一方面,我們也將基地南側的幼兒園、公園綠地視為基地整體來規畫,連結建築與周遭環境,呼應「量體與都市型態」思考。

而在外觀設計上,由於基地所在處前身為「信華毛紡」紡織廠,我們思考建築立面時也把經緯交織的紡織法轉化成建築立面設計語彙,再以溫暖時尚的橘黃作為主色調,將五種色磚混合成六種色階,帶來順暢的漸層立面,希望讓建築融合昔日地方記憶,同時也是如今重劃區中與眾不同的存在。
 

這次您操刀「義泰華」時,有哪些新的嘗試或心得呢?


這是我第一次跟忠泰集團合作。對我來說,忠泰集團不只是一般建商,更跨足生活事業體,擁有建設、營造、設計等多面向資源。在我規畫之初,不同領域專家便共同參與,提供意見,一開始就把事情想得很完善。這對我來說是一次特殊且珍貴的經驗。

 
(Photo Credit:MOT TIMES 明日誌、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闕河彬建築師事務所

事務所成立於2002年,主持建築師為闕河彬,長期關注國際性建築新思維在現今環境中之落實,並致力於專案本身及周邊環境之相互融合,期許在評估使用者之行為、目的及空間品質後亦能有獨特的設計創意來提高建築之價值。設計類型包含公共建築、集合住宅、旅館、商場、廠辦等。
 

建築獎項

金石獎|臺北市內湖區潭美國小遷校工程-公共工程類首獎
金質獎、台灣住宅獎「最佳高層集合住宅」佳作|臺北市南港區中南社會住宅
台灣住宅獎|衛禾居 - 入圍
台灣住宅獎|阡陌間 - 入圍
臺北市都市景觀大獎|臺北市花卉市場 -入圍
Architizer A+Awards|臺北市花卉市場 - 全球前五名
Archidaily 最佳文化類|臺北市花卉市場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