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才開始,大家是否期待新的一年MOT TIMES會端出什麼好菜呢?這一次,不是要介紹某建築大師的作品或設計,而是要討論跟在台灣人民息息相關的議題,那就是──「居住正義」。
 
「居住正義」一直是政府、媒體和人民關注的焦點,但是否能落實,一直是個攸關你我最貼身的議題。因此,最近台北市都發局和學學文創合作,透過平易近人的文字、史料文件、訪談和模型等不同角度,打造「居住正義進行式」台北公共住宅展,鼓勵大家探討對城市的思考,也成為公部門與市民溝通的媒介。
 
 
話說,「居住正義進行式」台北公共住宅展的主視覺和展場設計,也分別邀請到設計師聶永真和邵唯晏操刀。主視覺以數個圓形相交,有圓滿之意。(Photo Credit: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MOT TIMES)
 
說起公共住宅展,大家千萬別以為是枯燥乏味的文字陳述展。這次的展覽,與一般展覽不同,透過插畫、圖片,和模型,更集結了影像訪談和文史資料,就是要讓各年齡層的大眾,能以各種不同角度,重新認識台北市的國民住宅。

一進展間,首先看見的,是塞滿衣物、書籍、床舖、燈具等物品的小空間,完全呈現台北常見的蝸居樣貌。而台北房價高漲的現實狀況,也道出了公共住宅的必要性。(Photo Credit:MOT TIMES)
 
展覽中,除了透過圖片標示國宅地理位置,更呈現完整的國宅歷史和建築模型。例如,原來,1975 年大華新村是最早興建的國宅,而中正國宅是唯一單身出租的國宅!以及隨著衛生觀念發達,大安國宅於 1989 年接通了衛生下水道……等公共住宅的「小知識」。

為了讓大眾更了解國宅的演變史,主辦單位也呈現完整的圖表,從 1963 年的整建住宅、1974 年後的國宅計畫,甚至是 1991 年後的國宅轉型到國宅處改制等都詳細列出,讓大家對國宅的歷史更加了解。(Photo Credit:MOT TIMES)
 
但光看這些資料,想必尚未解決大家對「居住正義」的問題。那麼,大家或許可以想一想,除了租金便宜,未來公共住宅該具備的要素是什麼呢?
 
過去政府興建國宅的目的是「住者有其屋」,80 年代末後,開始轉為「關懷弱勢」,興建出租共有住宅,2000 年後,更是多元發展,至今,設計思維也開始進入公部門,讓城市空間有更多規劃和設計的空間,而現代的公宅生活圈也以「智慧社區」為目標,將來更會引進育嬰、托老、圖書館與社區中心等社會福利建設,甚至是智慧住宅等軟硬體系統等設備。

在展覽中,也設置發聲牆,紀錄著包括政府著手進行公共住宅等計畫,建設、房仲界對於公共住宅議題的看法, 甚至親身訪問住在國民住宅的住戶,談論公共住宅的問題,一解公共住宅的神秘面紗。(Photo Credit:MOT TIMES)



另一項特別的一點,就是過去每每在有關公共住宅的會議紀錄,也忠實地呈現在展覽中。(Photo Credit:MOT TIMES)
 
最後,進入最後一個小展間,牆壁布滿現今的社會議題及居住現況。(如下圖)當中也有一面牆,讓參觀者留下對「居住正義」的看法和回饋。這些回饋,能使公部門匯集更多元的聲音,並達到在 2050 年,打造台北市成為更適合居住環境的目標。


都更、釘子戶、住宅融合、只租不賣、公共住宅等居住議題的關鍵字,都在牆上呈現。或許大家都可以想想,如何與政府合作,讓這些社會問題減到最低呢?(Photo Credit:MOT TIMES)
 
這次展覽,可看到台北市都發局希望民眾參與、試圖打造溝通平台,並嘗試接觸市民對於居住的想法。建議對居住環境等議題有興趣的設計迷,不妨趁著空閒時間逛逛,除了能以多元的方式認識此議題,也能更回頭思考到底「居住正義」能以怎樣的形式存在。


從空中俯瞰的台北盆地,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如何讓每個台北人除了住得起,也能享受到居住應有的權利,有賴於人民的發聲和公部門的執行!(Photo Creidt:MOT TIMES)
 
等等!別以為只有展覽而已,既然討論的是「台北市」,在展覽期間,主辦單位還會舉辦兩場微旅行、4 場對談與 4 場講座,目的就是要邀請大家親自探索台北的在地環境,更鼓勵民眾一同參與討論,有興趣的設計迷,可千萬別錯過認識台北和居住議題的好機會~

編輯 / 黃詩絜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