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於 3 月揭曉的普立茲克建築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今年再度「一反常態」地選擇提早 2 個月公布新得主。這項建築界至高無上的榮耀,今年頒給了來自智利的建築師──Alejandro Aravena。
 
Alejandro Aravena 不僅是智利首位普立茲克得主,也是繼 Luis Barragán(1980)、Oscar Niemeyer(1988)、Paulo Mendes da Rocha(2006)後,成為第四位躋身普立茲克之列的拉丁美洲建築師;由於他同時是 2016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之策展人,所以今年獎項提早宣布的意味也就不言可喻。
 
現年 48 歲的 Alejandro Aravena 出生於智利首都聖地牙哥,並畢業自當地第一學府智利天主教大學(Pontificia Universidad Católica de Chile),亦曾任教於哈佛設計研究院,以及出版過多部建築專著。雖然在年齡及知名作品數,與眾多大師當年獲普立茲克獎時的資歷相比實有一小段落差,不過也因為如此,Aravena 獨到的建築特色與理念才能特別備受評審團青睞:

「Alejandro Aravena 引領著能夠全面理解建造環境的新一代建築師,並清晰地展現了自己融合社會責任、經濟需求、居住環境和城市設計的能力。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樣,將人們對建築實踐需求上升到對藝術追求的高度,同時應對當今社會和經濟挑戰。」


Alejandro Aravena 幫助 2010 年智利大地震海嘯重建計畫的項目之一:康士提圖松濱海步道(Constitución Seaside Promenade)。© Felipe Diaz

坂茂弗雷‧奧托…細數近年獲頒的普立茲克得主不難發現,著重於人道關懷與社會責任,已然成為現代建築所追求的趨勢。而 Aravena 尤以母校的多座建築項目深獲關注:包括智利天主教大學中的數學學院、醫學院、建築學院、連體塔樓及落成不久的 UC 創新中心(Innovation Center UC - Anacleto Angelini)。


智利天主教大學裡的連體塔樓。© Cristobal Palma


2014 年完成的 UC 創新中心。Aravena 認為一個「創新中心」不該有「過時」的呈現,所以他在外型捨棄了雖具現代感,卻在聖地牙哥不實用的玻璃帷幕設計,而以「反轉」的方式,將原本常用於室內的混凝土結構設在外側,並將常見的玻璃帷幕置於室內核心,展現中庭明亮且開闊的視覺效果。 © Nina Vidic

然而真正使 Aravena 脫穎而出的,則是他在社會住宅上的實踐。除了深諳材料和施工技巧的運用與搭配,自 2001 年成立「ELEMENTAL」工作室開始,他與團隊們便持續朝著社會目標邁進;他們打造了超過 2500 戶低收入社會住宅單元,每一個階段都務求直接參與,來為居民、環境及社會爭取最大的可行性。所以與其說是「智庫」(Think Tank),他倒是稱自己的團隊為「行動庫」(Do Tank),一個有著源源不絕的解決方案與行動力之群體。


Alejandro Aravena 在智利伊基克的金塔蒙羅伊住宅(Quinta Monroy),在人道與社會建築上是一個非常新穎的概念設計。由於社會住宅補貼有限,他乾脆每間屋子只打造「一半」(half a house),「另一半」則交由入住的居民去實踐中產階級的生活標準。(Photo credit:ELEMENTAL)

2016 年普立茲克授獎典禮將於 4 月在聯合國總部大樓舉行。在由 Oscar Niemeyer 等人設計、這座象徵「沒有戰爭的未來」之建築內授予最大榮耀,也代表著對 Alejandro Aravena 關懷社會的肯定。現在,就跟著 MOT TIMES 一同深入認識這位普立茲克新科得主的精采作品吧!

編輯/黃心筠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