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紀錄片,你會想到什麼?是《生命》裡 921 災民重建生活的堅韌、《無米樂》裡昆濱伯與煌明伯的質樸、還是《翻滾吧!男孩》裡,奮力一搏的小小體操手?過往被認為枯燥沉重的紀錄片,卻在導演們對於時代精神與普同性情感的奮力捕捉中,展現了蓬勃的生命力。近幾年在各領域橫掃全球的「中國熱」搶占了紀錄片市場的關注,那麼,台灣呢?
紀錄片反映人生,扣問社會的影像質地,使其成為一根探針,得以深入一個人的生命、一個國家的歷史、一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乃至於一個議題的暗潮洶湧。
 
中國的崛起,以及其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所引發的各種政經問題,使它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當世界地圖出現一隻大象,其他國家怎能置外於大象掃過所揚起的風沙?除了各種中國研究的書籍與報告外,紀錄片亦成為此一好奇心的知識填補管道。
 
中國的崛起與台灣的機會
 
甫於 10 月底於台北結束的「第 2 屆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 (CNEX Chinese Doc Forum, CCDF)」,吸引中、港、台、美、英、法等電視頻道的選片人與影展代表前來參加。不可否認,世界各國對中國 13 億人口的興趣,遠比台灣 2300 萬人還高。但當國際市場對華人紀錄片求知若渴,且紀錄片在走向國際時,為了讓不同國家觀眾皆能感同身受,對「普同性」 (universal) 的要求,無形中,讓不少多元、創意的台灣故事,有了打入國際的機會。
 
以「第 2 屆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現場來看,從百餘件來自各國的提案中選出 19 組進入決選,雖華人議題不一定非得華人來拍,但華人的觀點,相較於西方導演,似乎更「對味」且具在地特色。因此,此次入選提案的作品,仍以台灣、中國為大宗,且因政經環境的差異,在取材上也呈現不同的趨勢。
 
台灣提案多聚焦於生活周遭等微觀事物的互動觀察;中國大陸則多探討社會變遷、生態問題等巨觀式的命題。最後首獎由台灣一群妥瑞症患者決定不靠藥物,以集體力量尋找生命出口的《跨越失控》,以及以中國內陸家庭持續搬遷的現象,來看沙塵暴節節近逼的生態難民的《黃沙已上白雲間》共同獲得。
 
不論《跨越失控》或《黃沙已上白雲間》,他們都從在地的題材,找到了人類社會裡諸如:「愛」、「正義」、「勇敢」、「人權」等普同性的敘事觀點,獲得與會代表的認同。
 
走向國際的製片經驗
 
對普同性的掌握,是紀錄片走入國際市場的鑰匙。2009 年華裔導演范立欣的《歸途列車》 (Last Train Home) ,即為華人紀錄片進軍國際市場打下美好一仗。該片以中國離鄉工作的農民工夫妻為主角,探討隔代教養、社會公平、勞動法規等議題,並將農民工放置在全球化的勞動架構裡觀看。當已開發國家享受著made in china的廉價商品時,背後默默付出的是,位在產業鏈末端,拋家棄子,每天工作15小時的生產線工人。
 
《歸途列車》不但獲得「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伊文斯獎」,更囊括「日舞影展」、「舊金山國際電影節」、「法國真實影展」等國際影展的肯定,並於全美30多個城市放映。
 
有別於華人紀錄片的單打獨鬥,范立欣從幾次的國際合作裡,累積出一套從前製、拍攝到後製的製片經驗與人脈網絡。以《歸途列車》為例,拍攝前,他即花一到兩年的時間對農民工進行廣泛的國內、外研究,先鎖定所欲探討的議題面向,再來尋找得以支持的角色。例如:隔代教養是影片所關注的,在選角上,自然就得選擇離鄉、有小孩、且家中有老父、母的農民工為對象。
 
此外,深入的田野調查亦有助於找到事情發生的關鍵點,接著的所有拍攝進程都可依照關鍵點設計,並決定何時拍完、何時完成後製、參加哪些電影節、到哪裡投案找資金、去哪裡首映等?
 
2008年金馬獎最佳紀錄片《沿江而上》,亦是華人紀錄片與國際合作的一個成功案例。華裔導演張僑勇不但在加拿大製片公司 EyeSteelFilm 的引薦下,拿到加拿大電影局(NFB)的補助。後又在拍攝的中、後期,資金較短缺時,到 Toronto Documentary Forum 提案,獲得其他電視台資金上的挹注。
 
以實際層面來看,以符合國際合作的方式鏈結,除了較有機會獲得國外的資金補助外,對創作本身而言,更重要的往往是,各國的資金補助者會給予跨文化敘事結構上的建議,以消弭不同國家觀眾觀看時的距離感。此外,當為了籌措資金,在寫企劃案、剪吸引人片花、參加提案大會、和可能的投資者說明等過程中(這可能發生在拍攝的前、中、後期),每一次,都迫使創作者不能僅沉浸在「記錄」本身,而得不斷自我詢問:到底我要說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有鑑於華人導演對國際紀錄片市場與工作流程的陌生,2007 年成立,致力於華人紀錄片影像推廣的 CNEX,先於 2010 年引進盛行於國際影展間的提案會模式,媒合華人紀錄片工作者與國外製片公司;後又因認知國外製片經驗的重要,於 2011 年舉辦製片工作坊,進行人才培力,邀請國際知名的紀錄片製片、導演、剪接師、發行商與故事結構顧問,傳授國外的製片經驗與資金取得秘訣。
 
拍攝與籌資,在成就一部紀錄片上同樣重要,而國際籌資的目的,不僅在於資金本身,更在於背後所代表的國際資源、人脈網絡與合作經驗。當台灣有越來越多的劇情片在國際大放異彩時,我們期待優秀的紀錄片,也能有更多在國外露出的機會。如此,紀錄片將不只是和在地觀眾對話,記錄這塊土地上的故事而已,而可以成為世界認識台灣的一扇窗。

編輯/張慧慧
華人紀錄片提案大會
本計畫由由行政院新聞局與行政院文建會指導,中華新世代影像文創協會、財團法人蔣見美教授文教基金會與 CNEX 視納華仁基金會共同主辦。計畫取經於盛行於國際間的「創作投資」模式,邀請國際知名的紀錄片產業界人物,企圖在為期數天的活動中幫助紀錄片拍攝者與世界級的委製編審(Commissioning Editor) 取得創作及發行的交流,進而鏈結合作的可能。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