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九個月後,台北市立美術館終於在七月底再次跟大家見面!整修後的北美館將分階段、分樓層開放,邀請觀眾逐步共譜藝術新篇,現階段共開放四大展覽,而且9月29日前參觀完全免費!

‧「讓我們穿透魔鏡,迎向新世界!」
步入重新開放的北美館,一樓大廳的協作型展覽「讓我們穿透魔鏡,迎向新世界!」首先迎接大家,展覽共分為三階段的作品呈現,由發條鼻子的作品《weee》開頭。美術館大廳經常是觀眾等候、暫停、交流的地方,也是個帶著中介性質的公共空間,「讓我們穿透魔鏡,迎向新世界!」利用大廳的特質強調人類作為「群體」的存在,讓大家一同省思由「我們」共同創造的世界。


位於一樓大廳的是發條鼻子團隊的裝置作品《weee》。(Photo Credit:台北市立美術館)

《weee》意指「我們」,也是被人類淘汰的「廢電子電機設備」的縮寫。發條鼻子團隊將已被時代淘汰的錄音機與錄音帶、可以舒適躺臥的沙發帶進北美館大廳,呈現科技進步下的人類世界,探問每個人如何以自我為中心與外在建構連結、如何構築對未來的想像。

‧「異星系 The Alien Galaxy」

「異星系 The Alien Galaxy」展出台灣藝術家李子勳的作品,其中《迷宮劇場》曾參與 2002 年台北雙年展,因收藏家捐贈而再次回到北美館。(Photo Credit:台北市立美術館)

位於地下二樓的「異星系 The Alien Galaxy」展源於收藏家彭北辰的重要捐贈《迷宮劇場》,《迷宮劇場》是台灣藝術家李子勳參與 2002 年台北雙年展「世界劇場 Great Theater of the World」的主題性作品,同時並展出 2004 年的《玻璃珠遊戲的秘密》以及 2013 年的《序列式飛行器》,從展覽中看見藝術家創作隨時間變化的軌跡。


「異星系 The Alien Galaxy」展出作品《玻璃珠遊戲的秘密》,是藝術家對宇宙秩序的探索。(Photo Credit:台北市立美術館)

李子勳擅長以迷人的想像重新呈現世界抽象的本質,他將人們對世界的虛幻感受,用極度現實的物理手法來表現,虛實之間的對比構成了作品的獨特魅力。《迷宮劇場》裡每個角色都是獨立、擁有不同個性的個體,眾多角色相互交織出故事劇情,卻又以基座刻意與觀眾保持距離。而《玻璃珠遊戲的秘密》和《序列式飛行器》則展現李子勳對宇宙與未知的濃厚興趣,他說:「我不相信有個清楚分明的世界,因此一直對那無法定義的部分感到著迷,它們引發了無法確切詮釋的全新聯想。」

‧「跨域讀寫:藝術中的圖書生態學」
第二屆策展徵件計畫「跨域讀寫:藝術中的圖書生態學」以「書」為核心概念,從「閱讀與研究」、「寫作與製書」、「書與知識圖式」三個主軸,邀請11位國內外藝術家參展討論書與藝術的關係。展期間更舉行主題多元的講座,如同一場美術館內的「非書展」,處理知識生產的生態系統與循環。


「跨域讀寫:藝術中的圖書生態學」以藝術家的視角回顧知識與書寫。(Photo Credit:台北市立美術館)

‧「建築的70%」
兒童藝術教育中心展出「建築的70%」,將北美館建築師高而潘創作的核心概念分為「設計、建造、色彩」三個子題展出。除了展出文獻之外,更以互動裝置跳脫靜態平面展示,觀眾如同打開一本立體書,在遊戲及探索中身歷其境,體驗北美館建築從無到有的構思過程。


「建築的70%」意味「將剩下的30%留給藝術家」,觀眾在展覽的模擬辦公室內可體驗建築師事務所的工作情境。(Photo Credit:台北市立美術館)

「建築的70%」在展場模擬出建築師事務所的辦公室,呈現事務所工作日常、與團隊討論設計案的工作流程,觀眾宛如建築師或參與設計案的成員,體驗建築師工作中的各種情境。

模擬辦公室之外,還有模擬工地!進入展間如同進入一個正在建造美術館的工地現場,還可以配合情境穿上工作服,每位觀眾都成為構成建築的一份子,參與可持續擴張的美術館建設工程。




「建築的70%」展間的模擬工地邀請孩童們參與建築結構搭建的互動體驗遊戲。(Photo Credit:台北市立美術館)

體驗了設計與建造之後,是「建築的70%」最後一個展區「色彩」。北美館的設計靈感之一是柯比意的東京國立西洋美術館,這裡延伸運用柯比意在建築設計發展出的63種塗料色票及色彩理論,打造色彩的實驗空間。

展覽現場提供與柯比意塗料顏色近似的色鉛筆,每個人都可以發揮自主想法與創意想像恣意上色;同時還有親子工作坊及系列親子導覽活動,是一系列完整的互動體驗。


「建築的70%」展場特別布置的色彩實驗空間,提供親子互動的機會,並有相關工作坊和導覽活動。(Photo Credit:台北市立美術館)

北美館第一波開放四大展覽之後,8月25日將展開台灣重要當代藝術家回顧展,11月17日則是眾所矚目的 2018 台北雙年展「後自然:美術館作為一個生態系統」。跟著精彩展覽的腳步,讓我們逐步迎向越來越多元豐富的北美館吧!

編輯/王若堯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