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清晨的大火,燒毀了優人神鼓的根源「老泉山劇場」,多場國際演出隨之取消,卻也讓他們重新思考團隊的步調與方向。這一年來的日子,團員們回到山林,透過雙手重建劇場、重新學習如何與山生活,種種際遇觸發優人的創作靈感,也讓他們發現過去不曾感受到的事物。
 
在火災屆滿週年之際,優人神鼓籌劃了以「山」為主軸的系列活動《2020 山之祭》。八月下半在「老泉山劇場」舉辦三週不同主題的藝術祭典,邀請你透過儀式劇場、行為藝術,以及採自火災銅鑼、樑柱而生的「閾.美術館」大地作品,享受沈浸山林的體驗!
災後重建之路同時遇上各地天災、疫情蔓延,展演一場場取消,「這讓我們深刻的提問『表演藝術的價值是什麼?』」優人神鼓藝術總監劉若瑀說。
 
過去半年以來,他們向生態老師學習以雙手搭建自然竹屋、生態廁所、友善土地農法耕植,團員們打鼓的雙手拾起鋸子、鐵鎚,搬沙石、扛枕木。午餐時間到了,團員們也不再拿出山下便利商店的便當,而是將飯碗盛滿自己種植的蔬菜,在樹蔭下用餐;有空閒時,甚至爬上過去不曾想過好好探入的山林。
 
這些過去優人不曾做過的事,卻在真實與山生活的日子裡,成為親近土地的方式。今日,他們將在後山與重新搭建的舞台上,演繹全新作品《祭天》、行為藝術《閾》、表演與體驗活動《域》!
 
第一週:人與自己、與天地的對話 —《祭天》優人神鼓山林儀式劇場
 
疫情之下表演藝術活動紛紛暫停,也曾讓劉若瑀懷疑自己畢生追求的夢想,面對災難竟是人們最需要的事,但她想起表演藝術起源於「巫師」向天祈福。
 
「『巫』是人類在困頓的時候最需要的專業人士,與天地溝通的代言人。」劉若瑀說。
 
讓表演回歸「巫」的本質,此次他們研讀儀軌古籍資料「祭天」,逐句找出古譜敘述的動作方位、眼神、腳步,再配以音樂總監黃誌群所編製的樂曲節奏,費時半年創作出儀式劇場《祭天》。
 
《祭天》作品大致分為《小祭天》與《大祭天》兩幕,《小祭天》呈現人與自己久違的內心對話,《大祭天》,則是人與天地之間的對話,依照源起於周代的祭儀儀軌順序:薰香、散花、提燈、扛劍、歌詠,為世界祈福,同時也將祭祀轉化為一場藝術饗宴。

儀式劇場《祭天》將於戶外舞台演出,在山林中感受鑼鼓悠揚。(Photo Credit:PeilingLin)

第二週:親身在山林中,來場跨越身體與內在的行為藝術 —《閾》The Limbo-12小時跨夜行動
 
「『閾』是過度的意思,優人現在就是在『閾』的階段,前面是什麼尚未知道,可是勢必不可能像在過去一樣,這是我自己生命階段的樣子,也是世界現在正處的狀態。」陳紫綸說。
 
在這段過渡的日子,陳紫綸開啟了一場「野女人身體劇場計畫」,在老泉山的後山訓練,無論深夜或下雨都持續探索著自己的身體,感受人與自然的關係。
 
接續《祭天》,陳紫綸將與這18位「野女人」先在林中渡過三天三夜的自然生活之後,帶領近百位參與者於 8/22 下午5時至隔日清晨5時,在林中的深夜渡過「啟程」、「警覺」、「淨化」與「慶祝」。每一階段均脫胎自優人長年的訓練方式,以非日常的身體行動,打破內在慣性,引發表演者回到與大自然同步的有機動力。
 
「這場儀式不是一場給別人看的表演,而是讓參與的每個人透過親自感受,跨越自己想跨越的東西。」陳紫綸說,《閾》仿若一場了解自己的行為藝術。


儀式劇場《祭天》。(Photo Credit:優人神鼓)

儀式劇場《祭天》。(Photo Credit:優人神鼓)

第三週:30 組創作者「與山對話」的藝術嘉年華—《域》老泉山現地創作計畫
 
而在 8/29、30的「《域》老泉山現地創作計畫」中,莊奕凡策劃邀集了 26 位青年創作者,
其中包含野女人身體劇場、梵體劇場、油水投影、聲響實驗、療癒體驗等近30組藝術家,設計出涵蓋行為、舞蹈、小劇場、聲響實表演…...等活動。
 
他們依照老泉山劇場中各個場域的特性,打造一場「與山對話」的藝術嘉年華!


儀式劇場《祭天》。(Photo Credit:PeilingLin)
 
「閾.美術館」透過藝術,留下過程與經歷
 
除了接連三檔的活動,在優人神鼓重建家園的過程中,還有一股嶄新的藝術力量悄悄地迴嚮山林!走入重新搭起的老泉山劇場,你會發現曾經火舌蔓延的場域,布上了各種寓意深厚的裝置藝術。優人神鼓選擇在園中他處重建練習場,保留燒蝕的痕跡,將這段過程經歷化為一座別具紀念意義的美術館。
 
藝術家 Aguce 的作品《覺醒的火煙》、《生命樹》、《符碼》和《啓典》,將銅鑼殘翻身回轉成為護持山林壇城、靜心空間、金剛護法和祭台。
 

《覺醒的火煙》是座守護山林的壇城。底部佈滿象徵陰陽五行的礦石,其中增加了象徵著「光」的紫色礦石,呼應向上延伸的線條與洗淨的銅鑼殘片,展露「希望」之意。
(Photo Credit:PeilingLin)
《生命樹》此作源自於園中的某棵樹,在火災後發散出上千顆種子。作品的位置,位於過去燒毀的練習場,現在則可作為休息靜坐的空間。(Photo Credit:PeilingLin)
《符碼》將「優」「人」「神」「鼓」的古字,轉換為符號。(Photo Credit:PeilingLin)
 
李蕢至的大地作品,則將焦黑殘木和焦黃鐵皮化作《源》、《流》,謙虛地繼續與於燒毀的排練成為優人記憶的痕跡。

《源》將就排練場中焦黑的殘木,拼向上接成一顆球,象徵著優人過去的記憶。(Photo Credit:PeilingLin)

《流》以排練場的舊鐵皮製作,鏡面反射向天空與火災後唯一殘存下來的枯樹。
(Photo Credit:PeilingLin)

編輯/林沛伶

《2020 山之祭》系列活動
1. 《祭天》優人神鼓山林儀式劇場
演出時間:8/13(四)、8/14(五)19:45,8/15(六)、8/16(日)17:45
導演暨藝術總監:劉若瑀
 
2. 《閾》The Limbo-12 小時跨夜行動
行動時間:8/22(六)17:00–8/23(日)5:00
發起人:陳紫綸
 
3. 《域》老泉山現地創作計畫
活動時間:8/29(六)、8/30(日)14:30–21:30
策展人:莊奕凡

優人神鼓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utheatre1988/
優人神鼓 官網:https://www.utheatre.org.tw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