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記去年在松山文創園區舉辦的《孔方兄與他的朋友們》特展嗎?當時國立歷史博物館以數位圖像結合文學、歷史、遊戲與Q版貨幣插畫角色,讓大眾更深入瞭解民俗文化的底蘊。
 
9/4-11/1《眾神潮—解開版畫神祇的封印》邀請大眾熟悉的民間信仰神明們一同開趴,現場不只有門神圖像的滑板、灶神形狀的糕點,扇子、尪仔標、潮T.....,以及扭蛋機,就是要掀起一波傳統與現代匯融的眾神潮。


展場門口的「門神」視覺繪圖。(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提供)

展出的「神祇版畫」皆可拿起來掃描QR Coded看看各神祇的典故。(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提供)
 
傳統圖像轉化也能轉化成糕點、扇子、尪仔標
 
由國立歷史博物館所策劃的《眾神潮—解開版畫神祇的封印》館藏數位圖像應用展,將神祇版畫做為繆思,邀請9組擅於翻玩傳統的設計團隊參展,以典藏近600件民俗版畫進行數位圖像應用,把門神、灶神、媽祖等傳統圖像轉化成糕點、扇子、尪仔標、潮T等現代生活物件,以創新思維設計物件,拓展生活藝術美學。
 
9組設計團隊,分別是擅長玩轉傳統元素至當代生活物件的「只是 ZISHI Art」;專注書籍裝幀的「廖韡(liaoweigraphic - l/g/s.)」、「霧室 mistroom」、「楊維綸(Echo Yang)」; 熱衷品牌包裝的「黃國瑜(Transform Design)」、擔任今年金曲獎視覺統籌的「顏伯駿(三頁文)」、入圍金曲獎最佳專輯裝幀的吳建龍(FKWU);以及「方維鴻(rapture.design)」和「大象設計(Elephant Design)」,他們以食、衣、住、行的角度出發,透過不同媒材的多元維度,轉譯史博館面貌豐富的典藏圖像,讓文物藏品能和當代對話。

黃國瑜以「灶神」造型做為糕點模具,將傳統語言放回餐桌之上
 
比如黃國瑜(Transform Design)運用大家熟知的「灶神」以「食」連結,透過神祇圖像繪製進行轉譯,把糕點的概念將圖形與模具做結合,創造出專屬的「灶神」的糕點模具,將傳統語言連結回餐桌上,並特別邀請臺中「陳雕刻處」高齡70歲的陳文才師傅親手刻製,展現細節分明的灶神樣貌,來還原立體想像。

黃國瑜使用典藏編號07465的「灶神」圖像,以此造型做設計轉譯,利用糕點模具的概念巧妙連結民俗文化與日常物件。(Credit Photo:國立歷史博物館)

(Credit Photo:Josh Peng)

藝術家黃國瑜。(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提供)

「只是 ZISHI Art」以古代文官門神代步寓意為設計靈感,將圖像變身當代移動工具
 
受到文官門神的啟發,「只是 ZISHI Art 」採用白象和青獅的形體和寓意(相傳祂們被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馴服成為坐騎),以「代步工具」轉換為當代「移動工具」。用古代背景故事與其相呼應的現代生活用品結合,強調傳統文化跨越時代產生新形式的美感,使其以當代的姿態持續與大家的生活同在,期許人們在生活中對於平安和富貴的盼望。
 
在材質運用上,「只是ZISHI」將木材質的滑板印刷上設計圖紋後,特別上了一層PVC,如同陶藝品外的透明硼砂保護層般,讓作品展露青花瓷般美麗的光澤。

「只是ZISHI」的設計師張簡士揚,以典藏編號85-00443的文官門神/青獅、編號85-00444的文官門神/白象做為創作元素,將原先繪製於木板的門神圖像置換於現代滑板上,搖身成為當代藝術品(Credit Photo:國立歷史博物館)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提供)

只是ZISHI」藝術家張簡士揚。(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提供)

「霧室」將門神放在玻璃酒杯上,展現相聚時的感動氛圍

擅長圖像和印刷技術探索的霧室(mistroom),採用常民信仰熟悉的「將軍門神」作為轉譯的神祇製成「杯子」。取其過年家家戶戶貼「門神」過節的氣氛和相聚的感動,霧室(mistroom)藉由版畫分色的繪製技巧,分層印在玻璃酒杯上,讓使用者可以欣賞交疊的光影和享受相聚共飲的交流與陪伴,連結神祇和生活感。
 

「霧室」設計的玻璃酒杯,擷取典藏編號85-00482的將軍門神 (秦瓊、尉遲恭) 的意象 ,以版畫分色的繪製技巧,分層印在玻璃酒杯上,讓使用者可以感受神祇與常民生活的緊密連結。(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提供)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提供)

「霧室」設計師彭禹瑞、黃瑞怡。(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提供)

「大象設計」將8位神祇融入兒時玩具「尪仔標」,復古又有趣
 
小時候有玩過「尪仔標」嗎?「大象設計」將這個在50-60年代在孩童間廣為流行的紙牌玩具,搭配增福財神、關公、觀音、福德正神、天后聖母、文昌帝君、玉皇大帝、靈應城隍的形象,以不同的形狀及印刷加工,讓你玩尪仔標時就像體驗著神仙競技,同時聯想各種神祇傳說。
 
「大象設計」以天后聖母(館藏編號07431) 、文昌帝君(館藏編號07392) 、玉皇大帝(館藏編號07393) 、增福財神(館藏編號85-00430)、福德正神(館藏編號07519) 、關公(館藏編號85-00503) 、靈應城隍(館藏編號07589) 、觀音(館藏編號85-00421) 設計《尪仔標》。(Photo Credit:Peilinglin)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提供)

顏伯駿透過手工刺繡,將傳統圖像融入現代生活
 
「相傳「和合二仙」兩位高僧因感情融洽,故能保世間朋友友誼長存,情侶則象徵情意綿長,具有成雙成對喜慶富貴意味。」
 
「三頁文」設計師顏伯駿深受其寓意吸引,因此選擇以「和合二仙」發想設計服飾,除了以穿著襯衫時「扣、合」的動作呼應神祇的特質,並透過手工刺繡轉譯傳統圖像。從設計到執行階段,顏伯駿與刺繡師多次討論,最後更特別加上多種色彩的珠子,呈現和合二仙手持荷葉、手捧園盒的細節與立體感,細膩的手法也讓白衫更富趣味。
 

顏伯駿擷取「和合二仙(館藏編號85-00527)」創作《扣合。和合》。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提供)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提供)
「三頁文」設計師顏伯駿。(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提供)

扇緣收闔處的藝術,楊維綸以當代內斂設計呈現「媽祖」形象
 
藝術家楊維綸起初發想如何將神祇形象結合於「行」時,曾思考多種可能性,最後決定保留「媽祖」護身的意涵,轉換成現代日常能隨身帶著走的實用物件「扇子」。

透過精準的印刷計算與對裱工藝,翻轉扇面圖像表現的印象,改將目光移至收闔的側邊呈現,而當扇子打開時,被解構的神祇圖像瞬時增添幾何數位語彙,使傳統版畫十分精巧地展現當代藝術性。


藝術家楊維綸以「媽祖(館藏編號85-00540)」構想《女馬礻且》。(Credit Photo:Peilinglin)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提供)

藝術家楊維綸。(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提供)
 
吳建龍將古巴襯衫大面積印上神祇,呈現傳統圖像細膩化工!
 
在近年大吹復古風的氛圍下,過去流行於50年代的「古巴襯衫」又重新出現在年輕人的穿搭選項中。此次設計師吳建龍即在古巴襯衫上,以「熱昇華轉印技術」大膽的大面積印上「財神(趙公明)」與「和合二仙」,呈現其原有細緻的畫工。

吳建龍以「財神(趙公明) (館藏編號85-00455) 」、「和合二仙(館藏編號85-00526)」構想《眾神潮服》。圖右淺色款為「和合二仙」、圖左深色款為「財神」。(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提供)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提供)

藝術家吳建龍。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提供)
 
「眾神護健康」,廖韡透過互動式外包裝設計帶領孩子認識傳統文化
 
神祇自古即具有保護、守候的象徵,因此藝術家廖韡將此意念融入現代生活中清潔、健康保護功能的皂類用品,「眾神護健康」除了內含有手工肥皂,亦以簡單的線條與色彩將「媽祖」、「門神」印製於外盒,並設計讓孩子們可以參與著色,以有趣的方式認識傳統文化!
 

藝術家廖韡以「媽祖(館藏編號85-00540)」、「門神(館藏編號07461)」為靈感,創作《眾神護健康》。(Credit Photo:Peilinglin)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提供)
藝術家廖韡。(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提供)
 
方維鴻以現代手法呈現版畫印製精神,快來扭一個「眾神護身符」!
 
藝術家方維鴻運用館藏圖像製作創意「眾神護身符」,此隨身「潮物」呼應臺灣民俗向神明祈求保佑連結,透過鮮明俐落的色塊重新詮釋版畫神祇。小小的護身符,製作過程其實需要十分精巧的手藝,方維鴻選擇以兩層「絹印」與一層「燙金」的方式製作,呼應著傳統木刻版畫需要精準對位的職人精神。
 
「眾神護身符」推出的4位神祇挑選分別為:文昌帝君(學業守護)、財神(金錢開運)、菩薩(健康平安)與媽祖(心願達成)。
 
《眾神護身符》4位神祇也分別含有圖下方黑色款的隱藏版本,快到展場中「扭蛋轉好運區」的轉一個屬於你的守護神!(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提供)

(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提供)

藝術家方維鴻。(Photo Credit:日目視覺藝術 提供)
 
可以體驗版畫,還能玩扭蛋轉好運
 
除了主題展區外,現場亦有「版畫體驗區」,呼應展覽版畫元素,將傳統神祇圖像拆版,製作成黑色線稿印章與彩色圖層印章,提供觀者自行配搭色彩與印刷順序,以及蓋印製專屬紀念明信片,提供觀者於版畫工藝疊色、套印手作的認識,完成獨一無二的創作經驗。
 
另外也別忘了到「扭蛋轉好運區」轉一個「眾神護身符」!在《眾神潮—解開版畫神祇的封印》中,每一樣物件都充滿巧思與深刻的文化意涵(讓人也好想通通擁有呀!),國立歷史博物館也正與藝術家們討論將作品量產的可能性,大家敬請期待!
 

展覽以史博館館藏傳統神祇版畫轉化設計。(Credit Photo:國立歷史博物館)

以館藏「門神」(典藏編號07461)為發想,設計本次「眾神潮」展覽主視覺。(Credit Photo:國立歷史博物館)

編輯/Christine Chen、林沛伶

《眾神潮—解開版畫神祇的封印》館藏數位圖像應用展
展期:9/4~11/1
地點: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玻璃屋1樓(中3B)
時間:每日11點至晚上9點(免費參觀)

眾神潮系列活動
▩ 圖像授權|專題講座
。2020年9月16日 (三) 15:00~16:3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4A-2講座空間 (臺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講師介紹:張錦莉 | 國立歷史博物館-文創行銷組組長
。免費參加,馬上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go/intouch
 
▩ 策展/藝術家|現場導覽
① 場次:2020年9月5日 (六) 15:00~16:00
② 場次:2020年9月19日 (六) 15:00~16:00
③ 場次:2020年10月10日 (六) 15:00~16:00
④ 場次:2020年10月24日 (六) 15:00~16: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園區|玻璃屋1樓 (臺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號)
免費參加(空間有限,單場次現場20位額滿為止)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