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上一篇〈【倫敦設計週】繁星點點,2012倫敦百分百設計展現場直擊!〉你是否覺得意猶未盡?我想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秋天的倫敦彷彿大型設計嘉年華般,一個接一個的設計展輪番上陣,整個城市變得好不熱鬧!這次,MOT / TIMES 特派記者將前進東倫敦,一探充滿新興創意的「Tent London 設計展」,而且還將告訴你觀展之餘,怎麼吃、怎麼玩才是最道地的倫敦街頭享樂法。
9 月中旬、鬼門關後的這週,幾個定位取向各異的設計展:100 % Design、Designjunction、Tent London + Super Brand London,紛紛在倫敦打開大門。雖說看展最怕假日人擠人,但為了一網打盡東倫敦的幾個假日市集,還是把 Tent London 留到了最後的週末。
 
假日市集撈寶去,怎麼逛也逛不完
 
在 Liverpool Street 下車後,首先會遇到昔日倫敦人採購內在美、今日婆婆媽媽最愛的「襯裙巷露天市集」(Petticoat Lane Market)。只不過價廉不保證物美,倘若你對品質有一定程度的苛求,不妨快步通過此區,向北前往品項稍微精緻、攤販統一集中於大建築物中的「Spitalfields Market」,這是當年王怡穎筆下《創意市集 Fashion Market》的所在,在大屋簷下逛攤販,即使隨時來一陣英國典型的陰風怪雨也不怕。走走停停之餘,是否感到血糖降低四肢疲軟?先別急著在眼前的小吃攤停下來,此時最宜向東切到紅磚巷 Brick Lane,嚐嚐店門口總是被塞爆的東倫敦街頭烘培坊「Brick Lane Beigel Bake」。
 
當然,來到紅磚巷不該只吃貝果就走。這條街上,隨便一個轉角都可能讓你以為自己又回到重新橋福和橋下,而且舉凡是生活日用、蔬菜水果、二手雜貨、甚至是贓車零件……通通在你眼前大會師;或是再穿過某個小拱門後,你又發現進入了堆滿舊衣帽、皮包、皮鞋、配件、唱片的 Vintage 古著市集;再走沒幾步,各式異國料理大集合,讓整個美食區香味噗鼻,一盤盤「5 鎊!5 鎊!」的叫賣,不是才吃完貝果,怎麼又在掏零錢了……(為了必免大家跟筆者一樣嘔氣,一定要提醒各位,這種小吃通常在下午5、6 點之後就開始收攤半價出清!)神采飛揚地遊蕩在花花巷弄內,一不小心還是走到了老杜魯門釀酒廠(Old Truman Brewery London)面前,好吧,收心看展要緊。
 
逛展之前,先來 Vintage 古著市集邊吃邊玩,體驗東倫敦最道地的街頭小吃。(Photographs by 林宛縈)
 
想要青春活力?來 Tent London 就對了
 
今年 Tent London 和 Super Brand London 同處一個屋簷下,分別共享釀酒廠的 2 樓與 1 樓。上下樓間,你很難不發現這 2 個展覽涇渭分明的屬性:Tent London 關注年輕、有活力的新銳品牌,而 Super Brand London 顧明思義就是「超大(品)牌」。如果要用空間動線和身體感官來體會,大概就是「你們樓上 8 個小帳篷差不多我們樓下 1 間精品店的大小啦」。
 

今年 Super Brand London 和 Tent London 分處於老杜魯門釀酒廠(Old Truman Brewery London)的 1、2 樓。展示商品多為「超大牌」的 Super Brand London (圖左) 與大多是新銳品牌的 Tent London,兩者屬性的差別從照片就可以明顯區分。(Photographs by 林宛縈)
 
既然超大牌已經夠大牌,而 MOT / TIMES又是個相對青春(包括擁有心智永保年輕的讀者群、重視新生代藝術設計力等等等)的媒體,讓筆者二話不說,一心想著直搗 2 樓帳篷區。上樓前,一位被關在玻璃圍幕裡、全神慣注於手邊木工製作的壯漢讓人禁不住停下腳步。原來這是 CR&D 設計工作室所策劃的現地創作裝置,展覽期間請來 3 位創作者進入玻璃屋,使用手邊現有的工具(沒錯,就是不能求救、Call out、找朋友的意思),在 6 小時內完成 1 張椅子。3 張椅子將在展覽的最後一天同時展示於玻璃屋內,並放上 eBay 網拍義賣。
 
暫別帥氣木工男後(畢竟要等他 6 小時也太久了),才上 2 樓又遇上另一個裝置現場。Martijn Rigters 和他的伙伴正攪拌著一桶不明液體,而一位換好工作服的女士坐在特製模具上,等著灌模。身為創作者,Martijn Rigters 希望在標準化量產與差異化的手工間取得平衡,而這就是他實驗性的解決方案,只要在特殊模具上靜坐 15 分鐘後,人人都可以擁有專屬於自己的《發泡開趴椅》(Foam Party)。

Tent London 有許多裝置現場,像是 CR&D 設計工作室的設計師必須在限定時間與限有工具完成木工作品(左圖),Martijn Rigters 則是為需要的人現場開模,製作專屬的《發泡開趴椅》(Foam Party)。(Photographs by 林宛縈)

無法親臨 Tent London 現場,藉由影片也可以了解一下 Martijn Rigters 如何創作《發泡開趴椅》(Foam Party)。

 

穿過幾間大大小小的攤位,前方色彩繽紛的屏風讓人很難乎略它的存在,像招魂般來到了它的面前。這是 Curtis & McEvoy 為 2 個活動所設計的共用媒體室,以簡單的幾何元素和線條區隔裡外,設計靈感來自於荷蘭風格派運動(De Stijl Movement)、孟菲斯設計和當今的街頭藝術。
 
而這樣的色彩繽紛不但反應在今年大會的媒體休息區,也可說是一路逛下來,最能代表今年參加 Tent London 百餘攤的顯著特色。



除了大會媒體休息區外,今年的 Tent London 各個攤位都呈現色彩繽紛的絢爛感,讓觀展者逛著逛著都不自覺心曠神怡了起來。
(Photographs by 林宛縈)

色彩玩得巧讓人彷彿置身天堂,玩不好恐怕會被攝影師修成黑白片。為了讓大眾對色彩更有認識,今年主辦單位找來色彩專家 Gobal Color Reserch 團隊宣布未來幾季的色彩趨勢——近幾年,由於全世界開始重視環保議題,「綠色」效應未來將會一直持續發酵,不過接下來這些綠將會在紅色、黃色、紫色的相伴下,更加熱鬧鮮豔、更具有生命力。

 
而相較於歐洲品牌大玩色彩,Fresh Taiwan 除了空間主視覺以客家花布妝點全場 (說實在有點太搶戲),當中參展的18 個品牌似乎傾向冷靜低調,大多將重點擺在材質(不論是本土味十足竹、的藺草、稻殼,或普世通用的水泥)、造型和機能巧思。當中不少品牌從「巴黎家具家飾展」(MAISON & OBJET)接續而來,而筆者也再次問到各品牌橫跨英吉利海峽之前的收穫,眾家商品幾乎都在巴黎的展中拓展了不少歐陸的粉絲與業主,值得歡呼!

 
Tent London 就像東倫敦的縮影,滿滿獨立和新鮮的氣味臥虎藏龍在有如牛鬼蛇神的巷弄之間,需要時間靜下心才能挖到寶(可是展期才 5 天,又要兼跑其他各大設計展和設計週周邊活動,有沒有那麼緊湊啊啊啊),忙著趕攤的我恐怕也只能見林不見樹……即便如此,趁天還沒黑趕快走出釀酒廠,再到外面誘人勸敗的大街上好好逛幾回。
 

編輯/黃伊筠

Tent London 設計展
Tent London 設計展是倫敦設計週中僅次於100 % 設計展的的展覽品牌,但相較於 100% 設計展屬性較趨近商業性,Tent London 的優勢則是年輕化並充滿活力,每年 9 月來自全球各地的新銳設計師與參觀者,都會群聚在老杜魯門釀酒廠,為這場設計盛宴共襄盛舉。

風格派運動(De Stijl Movement)
1917 年間由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在荷蘭主導,主張透過純抽象的概念及減少色彩與形狀的應用以達至和諧的效果。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