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史上有這麼一張畫,長捲軸近乎孩子氣地探問生命中不可能有答案的難題,那是法國畫家高更的《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這幅展開寬3.6公尺的經典作品上,以未開化的大溪地為背景,描繪了各式各樣的迷樣人物,暗示人們從生到死的必然命運。這位藝術史上任性而為的瘋子想說的,似乎是,若能清楚地體認我們是誰,我們做過什麼,就能明白我們未來的命運與即將行過的軌跡。

關於自我的追尋,是藝術史歷久不衰的命題,正如11月初即將於兩廳院新人新視野戲劇篇演出的《約瑟夫‧維特杰》,以一則真實新聞事件發想,探問的卻是,關於自我的身分認同。
《約瑟夫‧維特杰》是導演姜睿明(暱稱姜姜~)第三度參加新人新視野的「畢業製作」,雖然姜姜的作品有一個核心的主題,探討的始終關乎「認同」──2009年自導自演的獨角戲《戲劇概論》的自我認同、2010年《寂寞B姊俱樂部》的性別認同──但《約瑟夫‧維特杰》仍與以往作品有相當大的不同,而是將框架擴大探討社會認同。

我們往哪裡去?
 
2004年8月27日,美國聯邦法院吊銷了伊利諾州一名84歲居民(約瑟夫‧維特杰)的美國國籍,因為他曾是德國納粹分子,並在50多年前申請進入美國時掩蓋這一事實。
 
這個從2004年的真實新聞事件發展而成的劇本,當初是在2005年時由一群人七嘴八舌共同寫成的,背景設定在東德,牽涉到納粹、路易十四、路德維希……,雖然充滿東拼西湊且龐雜的素材,但想訴說的核心卻非常簡單而純粹,就是「我們要往哪裡去?(或者,我們能夠往哪裡去?)」雖然劇本裡對歷史的著墨不深,但因多人創作的關係,邏輯錯縱複雜,當姜姜要抽出一個主線呈現,非常困難,「我必須要緊咬我的核心,不能被劇本拉著走,我希望能帶著它一起改變。」
 
故事開始於主角約瑟夫‧維特杰在戰爭期間面臨逃亡或留下的抉擇時,與哥哥的身分交換,從而衍生出一連串瘋狂的事件。有意思的是,這個背景設定在東德的故事,是全然由台灣人寫成的,但語言卻不饒口,字裡行間的異國情調提供一個空間與距離,姜姜說:「雖然也可以把背景轉換為台灣的歷史,比如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等等,但這離我們太近了,我勢不可免地要有一個立場來嚴肅地處理這樣的議題。對我來說,我想要的是一個快速的輪廓描繪出這樣的時代氣氛,更著重在處理個人的認同問題。」

 

從自我、性別,到社會認同,《約瑟夫‧維特杰》思考的是關於「另一個自我」。從團體與個人的關係處理社會認同,但「個人」依舊必須先經歷自我認同的過程,劇本中的哥哥就是約瑟夫的「另一個自我」,像是主角的心魔,但更多時候其實是約瑟夫自己的反映,故事中沒有終點的返家之旅,內含著強大的聲音代表社會,但又是非常個人的,姜姜說:「像是討論個人與整個體制的關係,這非常吸引我,就像是我與社會的關係,這讓我決定在7年後導這齣戲。」
 
混亂世代的身分認同
 
談及「社會認同」如此龐大的命題,姜姜簡單地以切身的Facebook舉例,他說:「當很多朋友在臉書上,強烈地表達自己政治意見與態度時,其實是讓我感到焦慮的,尤其在之前『年輕人你為什麼不生氣!』的口號出現,我覺得這一切似乎是失控了,『不生氣』似乎是一種政治不正確,但是為什麼我一定要生氣呢?」
 
《約瑟夫‧維特杰》這個在2005年就寫成的劇本,原本每個角色都非常的立體,但姜姜想處理的是關於個體如何面對眾聲喧嘩,於是其他角色更像是一個面目會不斷轉換的群體,歌隊的形式像是個麵糰、一團人,同樣的一群人總是會有不同的意見,像是台灣的政治現況,換了一個政黨,一群人就換了個腦袋,姜姜說:「小個體能產生的影響很小,但我也不是很悲觀的看待這件事情,而是這些奇怪的聲音一直在我的腦海裡,我無法樂觀地看待社會現況,那麼我能不能選擇樂觀地來過我自己的人生呢?但是不行!因為這些爆炸性的資訊無孔不入地滲透我的生活,人是沒有辦法跟社會脫離關係的。」
 
關於個人/群體的關係,這齣有10個演員的戲也因此非常地「熱鬧」,在場面調度上,有意思的是,除了主角約瑟夫之外,其他演員將會一直待在舞台上的兩排椅子上,從椅子站起身,到了舞台中間,他們就是角色,離開中心,他們就是演員,觀眾能清楚地看見角色變換的前台與後台。這豈不就像我們每天面對的生活,在不同場景間轉換身分,抽離了歷史敘事的大命題,讓觀者更直接地看見約瑟夫,也看見自己。

如果你問,故事的最後,約瑟夫知道「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問題的答案了嗎?燈光漸暗,約瑟夫說:「我要去旅行了。你知道這裡是哪裡嗎?」或許可以透露一點端倪。他哪裡都去不了,也沒有自己的家了,像是《航站情緣》裡,因為國家被推翻了,所持護照不被承認,在機場被拒絕入境又回不了國的湯姆漢克,回不去自己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也進不了自己血緣上的家鄉。那麼怎麼辦呢?姜姜說:「他只能不斷地離開,但最想要離開的,其實是他『不斷離開的心理狀態』。」

編輯撰文/張慧慧

新人新視野戲劇篇《約瑟夫‧維特杰》
演出時間:2012.11. 9~2012.11.11
演出地點:國家戲劇院實驗劇場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