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法國雖然正值大雪紛飛之際,但每年總是讓人驚喜連連的「巴黎家具家飾展」(Maison & Objet),卻為全球的設計圈注入了新的活力。每一次巴黎家具家飾展最令人期待的,莫過於第 1 至第 3 館的主題展區,除了可以快速掌握最新家具趨勢以外,同時也能欣賞到以特殊材質打造而成的設計作品。在不久之前的報導已經先簡單介紹這一季的主題「Vivant」(活力)以及 3 位策展人的理念,而 MOT / TIMES 特派記者這次也親自前往現場,就藉由以下這篇文章以及最有趣的照片,帶領大家揭開 3 大主題館內的神秘面紗。
不同於歐洲其他的家具展比較著墨於空間裡的焦點物件,自有獨到見解的法國人顯得更加在意居家空間的細微陳設與精緻品味;而為了不讓展覽流於瑣碎,巴黎家具家飾展的主辦單位 SAFI(Salons Francais et Internationaux)每年都會特別邀請幾位策展人,針對他們的趨勢見解方向, 藉由委託的藝術家與場內的設計作品,重新構築出和其他 8 大展區截然不同的微型概念展館,不只可以快速地一眼囊括各家設計師殊途同歸的理念,也讓充斥著爆炸資訊的展場,更多了些尋寶的趣味。
 
當「食材」變成「創作素材」
 
當我們提到「生命」這個主題時,「食物」往往是無法忽視的關鍵要點,因為它不僅是人類賴以生存最重要的必需品之一,像是牛奶、蜂蜜、蔬菜等等食材,更是存在已久的古老材質。當我們重新回歸地土、重新認識這些大自然的產物時,我們也同時找回了與環境的聯結關係。
 
因此,策展人 Elizabeth Leriche 這次便以「優先食材——由食物啟發的靈感」(Nourritures premières - quand les aliments deviennent inspirations)出發,透過設計師與藝術家們的巧手,以有趣的方式,將平常熟悉的麵包、牛肉、蜂窩、胡蘿蔔、菜刀等食材或廚房用具,轉換成餐具、花器或裝置藝術,藉此重新詮釋各類家飾在儲藏、盛裝、裝飾、擺設的功能。

英國藝術家 Nathalie Lete 利用織品與陶瓷,將豬蹄、牛肉片等動物軀體,轉換為有趣的家飾裝置。一片片陶瓷製成的牛肉片擺放在義大利創意家具家飾品牌 Seletti 旗下的《Sending Animals》,變得更加生動有趣。(Photo Credits:Féesmaison、Fillioux & Fillioux)
 

另外一個來自以色列的女性藝術家 Tamara Kostianovsky 則將自己的衣服拆解,把看似血淋淋的動物內臟,變成較為可人的裝置藝術作品《Actus Reus》。(Photo Credit:Fillioux & Fillioux)


其他亮點設計

左上:英國藝術家 Andere Monjo 以製作麵包的麵糰,創作出《Bajed Table》餐具組。
右上:同樣來自以色列的 Talia Mukmel 的創作理念和 Andere Monjo 雷同,靈感源自非洲原始部落,她採用沙子、麵粉和水揉製而成的麵糰,設計出天然的《Terra Cota》盛物罐。
左下:斯洛伐克藝術家 Tomáš Gabzdil Libertíny 將蜜蠟灌入模具內,就塑造出這個外形近似蜂窩的花器《Vessel # 1》。
右下:Lemm & Lemm 取材自根莖類蔬菜,將一件件餐盤變成有如幽浮的《Walking Dinner》食器。(Photo Credits:楊婷詠)

 

科學激發的另類美學
 
對於另一位策展人 Vincent Grégoire 來說,「生命」的價值,則在於尋找一些人們並不確定的片段或疑惑,而在求證的過程中,就好像穿越一片魅惑且詭譎的迷霧森林。所以 Vincent Grégoire佈置出一個宛如實驗室的空間,漆黑的氛圍、迷幻的燈光、玻璃和金屬製品……彼此相互輝映,而大自然「提煉」出來的各種美學,更在這個展間不斷進行著化學變化,和展館主題「科學復興——由科學激發的美感」(Renaiscience - de la science à l‘élan esthétique de la vie)彼此呼應。
 
不管是外表狀似纖細骨骼的家具或擺飾,將 X 光片般的影像拓印在表面的餐盤,抑或是造型有如試管的彩色玻璃器皿,Vincent Grégoire 希望可以把實驗室各式各樣精密的高科技儀器,以意想不到的設計工藝與成果展現出來,幻化為一件件華麗裝置。

 
     
(Photo Credits:Féesmaison)

(Photo Credits:Féesmaison、Fillioux & Fillioux)
 
(Photo Credit:楊婷詠)    
 
其他亮點設計
 
                
(Photo Credits:Anne-Emmanuelle Thion、Fillioux&Fillioux)

義大利建築與產品設計師 Antonio Pio Saracino 以金屬線體折出椅子外框後,再以一顆顆大小與顏色不均的回收羊毛球,創造出這把帶有巴洛克與生物分子風格的《Molecular Chair》。(Photo Credit:Féesmaison)
 
超越時空的設計價值
 
不同於第 1 與第 2 展館內充滿了迷離與神祕的氣氛,François Bernard 策畫的第 3 展館,則帶領我們回到了現實。「開拓者——超越時間的侷限」(Pioneer - ou l’émergence de l’intemporel)這個主題看起來看似玄妙,其實是希望大家能開始反思「喜新厭舊」的購物模式,體認「設計」真正的意義。
 
事實上,不管是在材質或是工法上,當今不少設計作品都帶著些許渴望「重生」的意味,所有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物品,都脫離不了工匠或設計師對技術與美學的執著,因此我們往往可以在這些設計中,發現功能性與手工質感交相融合。於是,François Bernard 企圖透過該展間裡的作品,讓大家感受到,設計,其實是一種能夠超越時空、實用與藝術兼具的永恆美學。

圖中左側的床組(包括後面的隔板)為比利時設計師 Alain Gilles 打造的《Area Bed》,強調線條簡潔、機能組合與多用途設計,呼應策展人  François Bernard 希望表達的「設計永恆性」。(Photo Credit:楊婷詠)         
 
    
            
(Photo Credit:Féesmaison)
 
  
          
(Photo Credit:Fillioux & Fillioux)

     (Photo Credit:Féesmaison)

其他亮點設計

雖然沒有華美的外表,但這些作品卻有著功能實用、材質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特點。(Photo Credits:Francis Amiand、Féesmaison)     

編輯/黃伊筠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