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居家生活大公開!
 
今年,米蘭家具展最具話題之一的展覽就屬「Where Architects Live」了,主辦單位將多位建築大師的居住空間重現於米蘭,包括 Zaha Hadid、David Chipperfield,以及普立茲克建築獎新得主坂茂等 8 組建築師,透過裝置、空間設計和錄像,讓觀眾細細地從空間裡感受到每位建築師不同的生活哲學,話不多說,趕快進來看看建築師的家吧。
米蘭家具展是每年全球最重要的家居設計展,除預告新年度的設計趨勢外,也透過不同的主題展探討室內空間。今年並特別規劃「Where Architects Live」的展覽,以建築展形式探討城市與居住的觀點,並大方公開 8 位知名建築師的私密住所,透過個別展間讓觀眾欣賞到他們自宅空間元素的情境再現。

除了藉由他們使用的家具、器物擺設等蛛絲馬跡來揣測、想像建築大師們的喜好及生活模式之外,建築師如何處理自宅與環境間的議題,也是另一個值得觀看的重點。
 


曾獲普立茲克建築獎的英國建築師 Zaha Hadid,位於倫敦的自宅像是她的作品大觀園,除了擺放琳瑯滿目的家具作品之外,牆面更放上她在倫敦建築聯盟求學時的作品《Malevich's Tektonik》。

各種充滿曲線元素的家具物品如同微型建築般佈滿屋子,一整間色彩繽紛的屋子所呈現的熱鬧喧嘩景象,讓人見識到她在創作上不受拘束的性格。



 
Zaha Hadid 作品中慣有的絢麗視覺感也於展間中呈現,她將創作的圖像投影於展間內,色彩多變的奇幻影像讓人彷彿置身在她的作品裡。右下圖:家中牆面所掛的《Malevich's Tektonik》是 Zaha Hadid 創作生涯的重要起始點。
  
相較於一屋子擺滿個人創作的 Zaha Hadid,今年甫獲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日本建築師坂茂(Shigeru Ban),住家則顯得極為低調。
 
坂茂向來被譽為充滿人道關懷的建築師,曾協助阪神地震、南亞海嘯受災漁村等重建項目,這些工作的共同點是解決災民的居住問題,然而在他的自宅裡,不知是否因為收納功力深厚,室內除了出現他設計的紙管單椅外,少有其他家具的放置。

而他的自宅也突顯和環境間的強烈維繫關係,包括為了保留基地原有的樹木而設計了一個圓弧形天井,並讓天井透過玻璃磚牆引柔和的光線至室內,以及屋內的木地板質感透過落地窗與室外的自然景致形成一種相互聯繫牽引的關係。


日本建築師坂茂位於日本東京的住所,家中橢圓形天井空間的意象也被運用在這次的展間裡。

 
坂茂展間內地面放置了 2 個橢圓形量體做為播放影片的螢幕,影片內容是日本的城市街道景象,右下圖圓弧形展示空間內則播放其作品影像及訪談畫面。
 
美國建築師 Daniel Libeskind 建築作品總以型態的解構為其特色,作品裡也經常塑造傾斜、不平衡的空間形式,這樣的特質也在展間的設計中呈現。

Daniel Libeskind 設置了幾個貌似傾斜的紅色量體於展區,而播放影片的螢幕則放置於看似不規則的牆面凹洞內,形成觀者透過窗戶窺視作品的錯覺,另一牆面的大面積投影呈現了自宅的室內風景。




以設計柏林猶太博物館聞名的美國建築師 Daniel Libeskind,位於美國紐約的自宅充滿著溫馨愜意的生活風情,窗外就是紐約街道景象。 




印度建築師 Bijoy Jain 於孟買的的自宅充滿地域風情,住家周邊圍繞著野生自然的環境,室內與戶外間並運用出簷來營造出半戶外的場所,而這次他在展區播放著印度城市街區的生活景象,回應印度環境特質對其設計的影響。 

義大利建築師 Mario Bellini 在工業設計領域成就非凡,早期設計過包括家具、音響等產品。

這位建築與設計全才在米蘭的自宅是由一棟充滿古典氣息的 19 世紀舊建築改建而成,1 樓放置了一架鋼琴,2 樓挑高空間裡設置了伸展至天花板的書架,像極了一座小型圖書館,為此 Mario Bellini 還設計了一座爬梯以便取書,算是兼具了閱讀與運動的生活樂趣,而自宅內大書櫃和階梯的特色,也被他用近乎等比例的方式再現於展間。
 



進入義大利建築師 Mario Bellini 的展間,觀眾彷彿身歷其境般,體驗走進他家中書屋裡的感受,也能透過投影近距離欣賞屋內的影像

同樣在家裡擺放鋼琴的是巴西建築師 Marcio Kogan,他位在聖保羅的住所是一棟他所設計的大樓,Marcio Kogan 所設計的住宅多為簡潔的方形幾何形式,並習慣將住宅 1 樓的部分以透空、大面開窗等設計手法形成對外在環境開放的態度。

其展區則以大面百葉窗的方式形成空間焦點(如下圖),整體空間在感官上頗有居家的情境氛圍,這其實也呼應了他住宅作品裡的普遍風格。




 
另一組義大利建築夫妻檔 Massimiliano& Doriana Fuksas ,建築作品總帶有新穎前衛的風格,部分作品也運用流暢的曲線形式來形塑空間,像是位於義大利米蘭的作品──New Milan Trade Fair。

但他們位在法國巴黎的自宅,反倒是帶有古樸色彩,在客廳中有著一座壁爐,並放置了創造出不少法國設計師 Jean Prouvé 的家具,讓整個居家空間充滿簡樸溫馨的氣息。這次 Massimiliano& Doriana Fuksas 夫婦的展區,呈現方式倒像是一場攝影展。


義大利建築師 Massimiliano& Doriana Fuksas 夫婦的展間內,投影了古樸的文物影像。 

曾擔任 2012 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總策展人的英國建築師 David Chipperfield,在建築作品裡經常採用簡潔素雅的幾何形體,少有多餘的裝飾,而他位於柏林兼具工作室功能的自宅,更是體現了此般簡約的風格特質,同時也處理了城市公共環境的議題。

David Chipperfield自宅內部則以素樸的混凝土牆面為主要材質基調,而混凝土材質也被再現於他的展間內,這道展示牆面讓觀者能一邊欣賞 David Chipperfield 的作品影像,一邊同時撫觸混凝土的質感。


David Chipperfield 自宅的前後兩側建築立面分別鄰接馬路及庭院,建築成了兩種公共性間的轉換介面,1 樓供社區居民使用的小型餐飲空間,並有連接後院的通廊,使 1 樓形成公共性質較為強烈的場所,在建築高度上也配合了街道及毗鄰建物的尺度。



 
David Chipperfield 在展區運用影像手法來表現柏林自宅裡那些形式方整、光線充足的窗戶。

當觀眾們看完這場展覽後,不知是否也會興起一股拜訪建築大師自宅的風潮?而這些因設計業務而跑遍全球的建築師們可能經常都不在家,或許下一回,應該要來介紹一下這些建築大師最愛入住的飯店、旅館,讓大家跟著建築師們去旅行。
 

編輯/洪佩君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