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夏季,是花火(煙火)的盛典。
 
每到夏日,各式各樣的花火組合包便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但是,夏日祭典過後,總會有許多花火因未被選購,而遭遇遺棄命運。如何不以製作新產品做為設計與行銷策略,而是從面臨遺棄的舊產品中找出新價值,這正是日本花火品牌「fireworks」的品牌核心,透過設計與包裝,改變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咦,這不就跟長岡賢明開辦 D&Department 的理念不謀而合?),讓民眾在購買與使用過程中,明確地認識這項傳統產業,讓璀璨花火綻放的光亮不只一瞬間。
在台灣,對於夏天的記憶可能是水上樂園或沙灘,而在日本,談及夏日共通的美好回憶,多半是由花火大會與祭典拼湊而成。今年,從北海道至南九州就有將近 1 千場大大小小的花火大會,7 至 8 月的週間,隨處可見穿著浴衣、享受祭典特有的小吃、坐在野餐墊上,讚嘆著煙火綻放華麗的姿態。
 
因此,日本唯一的花火品牌「fireworks」便是在「夏季=煙火」的背景中誕生!

    
夏日祭典是日本重要的活動,全國各地都會舉辦各類煙花大會。(Photo credit:宮島水中花火大會)

fireworks 是 2011 年起由 method 團隊所企劃,今年由村上純司擔任創意總監,EDING:POST 加藤智啟擔綱藝術指導。構想之初的核心,則是來自於「疼惜物品」的單純理由。
 
在日本不論是便利商店、雜貨量販店,夏日祭典之時,隨處都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花火組成的歡樂包,等著參加祭典的人們一包一包地買走。但受限於陳列空間與包裝考量,比較大型、特殊的線香花火自然容易被排除在外,每當花火季節一結束,製作線香花火的工廠,看到這些賣不出去的長型線香花火,心想:只能把它們都銷毀嗎?
 
於是,接獲委託的 method 團隊觀察日本現有的花火販售方式,發現一般消費者在購買花火時,多半沒有太多的選擇,也不太瞭解單一花火的差異,抱著「反正都是燃燒 10 幾秒後就結束」的心態,就算不是真的全部種類花火都想要的情況下,還是會購買廉價的組合包。
    
    
     
讓華麗的線香花火展現原有的美麗是 fireworks 的品牌核心之一。(Photo credits:method)

為了打破現有的市場狀況,method 找了設計師重新設計長型線香花火的外包裝,並請教製作花火的職人,一一記下每一支線香花火的特性,哪一支在點燃時會出現星狀光芒、哪一支的燃燒時間可以長達一分鐘,甚至貼心地規劃了適合施放的地點。(在公園放的和在海邊放的可是完全不一樣的種類!)
 
在包裝上,捨棄五顏六色過度熱鬧的裝飾,或是煞有其事的木盒裝,fireworks 選用半透明的和紙,隱隱約約透出線香花火原有的顏色或造型,除此之外,也運用期間限定的 POP-UP SHOP 陳列概念,讓每一支線香花火都成為自己的主角,不斷地呼喚大家:買我!買我!

      
    
    
由 method 團隊重新規劃設計過的 fireworks 花火包裝,半透明的和紙,讓購買者可以清楚看見自己想購買的花火樣式。(Photo credit:method)

    
    
fireworks 每年都會在夏季,推出期間限定的特殊花火,並以 POP-UP Shop 的方式展示,吸引更多民眾購買。此為京都 ANGERS 店面。(Photo credits:method)

fireworks 單一包裝之中大約是 4 到 6 入,也可以自己選擇、組合想要的線香花火,完全打破了過去的花火消費模式。也因為嘗試新的銷售方式,在通路的選擇上也就變得格外重要, fireworks 出現的 POP-UP Shop,包含東京代官山蔦屋書店、原宿 MoMA DESIGN STORE、京都惠文社一乗寺店……等,都將民眾對於線香花火的想像提升到另外一個層次。

除此之外,伴隨著在各地展出的 POP-UP Shop,method 團隊也到處舉辦了「小小的花火大會」(最下圖),不需要人擠人地去佔位子,讓大家在自家門口的小庭院、鄰近的公園就能和喜歡的朋友與家人一起製造美好的回憶。

    
    
無論是古色古香的傳統書店,或是潔白的現代空間,method 都會利用其陳列展示特長,讓 fireworks 的花火展現迷人魅力。此為東京 SPBS annex 店面。
(Photo credits:method)

    
東京代官山蔦屋書店。(Photo credits:method)

不重新設計、製造新的產品,而是從原有的產品之中找出被隱蔽的特點,為原本可能只能被報廢或賤價售出的物件,找出嶄新的價值。線香花火這些年在日本傳統製造業中,受到來自中國製品很大的威脅,但當仔細觀察這些日本製的線香花火,不論是燃燒部分的配色與輔助燃燒的紙花,如此纖細又充滿美感,燃燒不止一瞬的華麗,而是更燃起不可或缺的記憶火花。

     
「小小的花火大會」活動讓想要施放線香花火的家庭,可以就近在住家附近,與孩子一同玩樂,感受夏日氣氛。(Photo credits:method)

編輯/劉宏怡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