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寸土寸金的台灣,人口稠密的都會區裡,如果每日的工作場所旁就有一大片草地,隨時可望見草地的風光旖旎,想必是大多數的設計創意工作者,都會極為傾心的環境吧!(畢竟大自然一直都是設計師們的精神導師啊。)
 
泰國知名建築師 Duangrit Bunnag 面對事務所規模逐漸擴大,不得不另覓新的辦公空間,他花費了 2 年時間,最後找到一片荒廢 30 多年的工業廠房與倉庫,建築師堅信這樣的歷史與地理環境,能激發出創作的靈感,所以親自動手翻新此地,再將事務所從曼谷市區遷移到湄南河的附近。而在改建的過程中,周圍環境更是不斷地提供他創作上的靈感,帶些即興意味的設計發展便接二連三顯現,就像爵士樂裡的 Jam Session,這片園區也因此有了這樣的命名——The Jam Factory。這回,MOT/TIMES 特別請特派記者帶回第一手報導,就趕緊跟著以下內容,來趟泰國的設計之旅!
在曼谷的塵囂之外,有一「世外桃源」靜靜地坐落在湄南河的彼岸。這名為 The Jam Factory 的恬靜空間,是泰國知名建築師 Duangrit Bunnag 為其事務所 Duangrit Bunnag Architect Ltd.(DBALP)親自設計的辦公空間。


在具有歷史感的建築物裡,呈現出的是事務所空間的現代氛圍。Photo Credit:DBALP Jam Factory)


左側的廠房為 DBALP 事務所所在地,右側的廠房則做藝術展覽空間。(Photo Credit:DBALP Jam Factory)

面對事務所員工人數不斷增加,建築師 Bunnag 在幾年前開始尋找更寬闊的辦公空間;在尋尋覓覓兩年後,好不容易相中與曼谷一水之隔、位於 Thonburi 的一處舊工廠遺址。話說這邊曾是製冰廠、電池工廠、以及醫療用品製造廠的據點,不過在 The Jam Factory 出現之前,這塊土地已荒廢 30 多年之久。


藝術展覽空間Photo Credits:DBALP Jam Factory)

乍看之下,這幾棟舊廠房倉庫有些年久失修,但是 Bunnag 對其地理位置和所蘊藏的歷史意義深感興趣,堅信這樣的建築空間可以激發創作靈感,因此決定自己動手翻新此區工廠遺址,將事務所 DBALP 從曼谷市區的 Siam Tower 遷至於此。

 
藝術展覽空間與戶外大草地在視線上完全開闊(左圖)。大草地也成為許多藝文表演團體和民眾互動的好地方(右圖)。(Photo Credits:DBALP Jam Factory)

        
The Jam Factory 全區配置圖(Photo Credit:DBALP Jam Factory)
 
The Jam Factory 的名稱源於 Bunnag 對此地即興的安排,就如爵士樂的 jamming session(編註:意思為在樂手們沒有事先排練的情形之下,在一段固定的樂曲和聲裡所進行的即興演奏)。儘管 Bunnag 的初衷只是想要打造一個舒適的辦公空間,然而就在修復、建造的過程裡,點子卻接二連三地浮現。


The Jam Factory 的書店/咖啡店空間與 Bunnag 自創家具品牌 anyroom 所共用。(Photo Credits:DBALP Jam Factory
 
建築師在其他棟廠房倉庫,分別規劃設立了對外開放的書店/咖啡店,和自家家具品牌展場、藝術展覽空間、以及傳統泰式料理餐廳。如此的環境不僅利於建築設計創作,同時也提供了社區居民一個可以駐足的藝文空間,滿足他們的心理精神層面。

說起 Bunnag 這位建築師,於 1966 年出生於曼谷,大學時期在 Chulalongkorn大學念建築,後來又至倫敦名望甚高的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攻讀碩士,並在 1998 年時成立 DBALP。

他的作品風格一向以簡單有力的線條著稱,例如你我皆知的「泰國設計創意中心」(Thailand Creative & Design Center),而 The Jame Factory 當然也不例外。這幾棟倉庫廠房的外觀大致以黑白兩色為主,搭配鋼鐵與玻璃等材料,建築整體讓人感覺簡潔俐落、富有現代感。



事務所內部空間以原有的木頭、鋼鐵結構為裝修的主要元素。(Photo credits:DBALP Jam Factory)

 

從舊工廠的屋頂天窗落下陽光,將剛硬的鋼樑轉化為柔軟的光影,灑落於牆上,頓時為這般現代的空間增添些許詩意。(Photo credits:DBALP Jam Factory)


(左圖)從接近河岸的方向拍攝,圖中第1 棟廠房為名為「The Never Ending Summer」餐廳,中間的2 棟為 DBALP 事務所的辦公室,最後一棟為書店/咖啡店和家具場。(右圖)為「The Never Ending Summer」餐廳入口與建築立面。(Photo credits:DBALP Jam Factory)



「The Never Ending Summer」餐廳內部空間,斑駁的牆面、具有時間感的紅磚牆,再輔以綠色植栽點綴,不過度擺設家具,桌椅之間有了合宜的距離,想必能讓在此用餐的客人,感受到寬敞的舒宜感。(Photo credits:DBALP Jam Factory)
 
此外,建築師也盡量保留這些老舊廠房倉庫原本的樣貌,刻意不做過多的修飾。像是在外觀牆面上,水泥剝落後所露出的紅磚,以及生鏽的鐵門,都訴說著歲月的痕跡;內部的開放式空間主要也在展現原有的樸實建築結構。工業建築風格不免讓建築表情顯得冷漠,不過還好,綠意盎然的草地和陳年老樹為此園地增添不少生氣。

廠房倉庫的外觀自然呈現歲月的痕跡。(Photo credit:DBALP Jam Factory)


除了硬體、環境外,The Jam Factory 也有出版介紹文化、流行新資的同名免費雜誌給大眾取閱。(Photo credits:DBALP Jam Factory)

由於建築師 Duangrit Bunnag 在泰國建築設計界倍受愛戴和尊崇,在 2013 年底才對外開放的 The Jam Factory 自然成為藝文界的話題,吸引許多文藝青年男女到此朝聖,「老屋新用」的概念也逐漸在曼谷的文創圈蔓延開來;儘管這般的藝文空間在今日已不再新奇,不過 The Jam Factory 罕見的恬靜和樸實,卻深得筆者的心。它寬闊無壓力的空間,河流、植物等自然風景,以及不過於商業化的氛圍,皆讓人煩亂的思緒得以沉澱,平靜、專注地沉浸在文化的洗禮之中。


每個月的最後一個週末也會舉行市集,邀請大眾參與。(Photo credits:DBALP Jam Factory)
 
在這場即興演出裡,The Jam Factory 不但成為了 Duangrit Bunnag 事務所的新據點,也順道保存了具有歷史價值的廠房倉庫建築,並創造一個舒適的藝文園地給當地社區居民享用,為泰國的文化默默地貢獻著。它的存在受到許多民眾的支持,也獲得許多媒體的好評,不過,在眾所注目的同時,筆者也希望它不要被外在的喧囂所影響,能夠一直保有其特有的寧靜與單純。

 

編輯 / 黃毓瑩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