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日本建築界的大事,莫過於建築師隈研吾將取代 Zaha Hadid,為 2020 年東京奧運設計主場館。
 
不過在這座建築完成前,不妨先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今年東京設計師週中,隈研吾再度使用他擅長的積木建築,創造出讓大人小孩都能感到幸福的創作吧。邁入第 9 屆的 2015 Tokyo Midtown DESIGN TOUCH,邀請到隈研吾以「相互繫絆的設計」為題,思考如何透過創作將人們連結在一起,而隈研吾也針對這件作品說道,讓人們能夠持續幸福而快樂地使用這件作品,是這次創作最大的挑戰。因此快讓我們來驗證看看,如果將充滿兒時回憶的積木放大,是否也能將當時無憂的快樂一塊放大呢?
如果要選出日本建築師隈研吾的代表作,第一個浮現腦海的會是什麼,東京根津美術館?福岡太宰府星巴克?南青山的微熱山丘?還是,淺草文化觀光中心?無論哪件作品都深得大家的喜愛。若將隈研吾作品攤開來,會發現其建築中常有的共通點:將具日本特色的木材,運用到建築領域,以著極致的技巧,展現許多超乎想像的表現。

在今年東京設計師週會外 Tokyo Midtown DESIGN TOUCH,由隈研吾策劃的「積木的廣場」也不例外,將陪伴每個小孩長大的「積木」成為整個展覽的中心。

    
    
每年的 Midtown DESIGN TOUCH,都是大人小孩親手碰觸設計、玩設計的最佳機會,看今年大家在廣場上也玩積木玩得不亦樂乎。(Photo credits:Show.D) 

2015 DESIGN TOUCH——相互繫絆的設計

今年是 Tokyo Midtown DESIGN TOUCH 第 9 回的展出,一直以來都以貼近一般民眾、好親近的生活設計為主要軸心,隨著近年東京設計師週期間的各個展覽規模朝向小而美發展,DESIGN TOUCH 成為少數僅次東京設計師週的大型展覽之一。
 
結合 GOOD DESIGN EXHIBITION、六本木未來會議 workshop 與講座,以及 Tokyo Midtown 之中設計商店的串連活動,今年更邀請隈研吾擔綱展覽總監,以「相互繫絆的設計」為題,在 Tokyo Midtown 前的芝生廣場為舞台,思考著如何利用設計將大家相互連結在一起?
 
於是,隈研吾設計一個 V 字型的積木,作為這次創作的基本單位,並在森林保育團體 more tree 的協力之下,使用日本宮崎縣的國產杉木製作。

      
這回隈研吾以V 字型積木為基本單位,共創作《積木拱門》(上左圖)與《積木山》兩件作品,也歡迎現場民眾以這 V 型積木,各自創作不同作品。(Photo credits:Fashionsnap) 

隈研吾邀請大家一起「玩」積木

隈研吾說,自己從小就很喜歡積木,他認為積木最大的樂趣是在於「組合」與「毀壞」的過程,一般人認為積木就是為了組合、建造,但他卻覺得打散之後的積木又可以從零開始發想,相當迷人。這樣的思考方式也貫徹在隈研吾的設計之中,他說,「自由自在、不拘泥」正是他設計的最大特點,如果過份固執在自己的想法裡,又或是被過去所限制,會讓自己無法更向前進。
 
在此創作概念之下所設計的積木,融入了諸多建築的考量,也因此不單只是讓大人與小孩都可以發揮創造力的積木,同時也成為設計師與藝術家的創作單位。在 Tokyo Midtown 前的芝生廣場,除了隈研吾所裝置的《積木山》與超過 60 個大小不一的《積木拱門》,分別表現出 V 字積木運用方式之外,也邀集了三組年輕世代的創作者,從不同視角切入、設計出不同樣式的積木裝置。

    
     
到了夜晚積木裝置旁也點上燈,別有一番情調。(Photo credit:Show.D、Fashionsnap)

像是園藝設計師齋藤太一(同為 LOG ROAD DAIKANYAMA 的園藝設計師)設計的小花圃《Relax & Joy tsumiki garden》,工業設計師鈴木啟太發想在都市叢林中留給鳥類棲息的《BIRD HOUSE STAND》,以及藝術家 Mai Miyake 與建築師左野文彥從點、線、面發展,超越個體存在的裝置《看見木即看見森林、看見森林卻看不見木》,都展現了積木裝置能有不同的探索。

    
在都市叢林裡,為鳥類建造的棲息處所《BIRD HOUSE STAND》。(Photo credit:Show.D) 

    
     
藝術家 Mai Miyake 與建築師左野文彥作品《看見木即看見森林、看見森林卻看不見木》,光是在命名上就頗有哲學意味。(Photo credit:Show.D)  

    
齋藤太一所設計都市裡的小花圃。(Photo credit:Show.D) 

eye Font 以設計關注漸凍人

除了上述的多件積木作品外,第 9 回的 DESIGN TOUCH 還有一大亮點,則是主視覺設計的田中良治所創作的《eye Font》。看似沒有規律、小孩子惡作劇般的線條,其實是用人的視線所描繪出的字體。這套設計將「視覺」與「思考」相結合,在自然的身體反應中將思考表現出來,未來將會持續開發成為「the eye writer」,將會運用在漸凍人等無法自由使用身體動作的患者,也能夠表達自我意識的工具。
 
      
田中良治的《eye Font》作品,使用者可以透過自己的眼球操控螢幕中的線條,以視線與人們溝通。(Photo credit:Show.D)

今年的 Tokyo Midtown DESIGN TOUCH 雖然已落幕,但值得期待的是隈研吾是否會運用這個積木再創建出讓我們驚艷的建築,同時也非常希望《eye Font》能夠更為普及造福更多身體不自由者,讓設計的力量傳遞得更遠、更廣。
 

編輯/劉宏怡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