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季作為活化地域發展為思考的手段,讓世界各地興起了一股藝術季風潮。近年來備受歡迎的瀨戶內國際藝術季以及大地藝術季可謂最為成功的例子,而這些廣為人知的藝術季之外,日本各地亦不乏許多精彩的設計展與藝術展,茨城縣北藝術季則是其中之一。
 
雖說茨城縣涵蓋著山與海美麗的景緻,然而觀光魅力連日本人都不買單,這次由森美術館館長所擔任總策展人,是不是真的如同其他縣市般再度帶動茨城縣值得觀察,然而首次舉辦的茨城縣北藝術季,將近100件的展品分佈在茨城縣的6個區域,能完整體驗在地特色其實別具意義。現在,就跟著 MOT TIMES 的腳步,帶領設計迷們前往距離東京兩小時左右的茨城縣,一覽山、海與科學交織的藝術盛宴。
 
當許多藝術成為帶動城市與活化在地的一項手段,也成功吸引眾多為設計與藝術著迷者一探究竟。在設計迷熱衷於瀨戶內國際藝術季的同時(MOT TIMES在2013年曾到訪過,留戀不已啊。) 抱著嘗鮮的角度,MOT TIMES飛向日本另一邊,硬要任性地走個與眾不同的藝術季路線,純樸而自然的茨城縣,此時也正上演一場山與海的藝術季,你說能不去嗎?

 
在「越後妻有大地藝術季」以土地、情感、與藝術的連結打破過往美術館式的觀賞藝術方式形成國際上備受矚目的焦點,隨後而來的「瀨戶內海藝術季」更引發國內外觀光的熱潮,兩個重量級的藝術活動深刻地重現與活化了地域價值,也促使日本當地甚至是國外如台灣對於以生活為出發的文化與藝術思考帶來思考。然而隨著藝術季的盛行,(抑或是說氾濫?),透過藝術季的誕生是否真能作為解藥值得令人細細思考。
 
距離東京約兩小時的車程,茨城縣擁有與東京迥然不同的氛圍。過去,茨城縣在日本觀光魅力指數並不突出(甚至被票選為最想去的縣市中的最後一名,自然台灣人對茨城也沒有太多印象了),然而茨城不僅擁有享譽世界的傳統工藝,還有充滿魅力的美景奇觀、歷史遺產和飲食文化,在這次為期65天的藝術季中,是否能一反過去茨城縣未有太多引人矚目的印象?
 
回首過去茨城縣的歷史,茨城縣為一農業城,先後在日立市發現銅礦,茨城市發現煤礦,也支撐著日本近代石化工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日本明治時期著名的藝術家岡倉天心和將日本畫推向世界的大師橫山大觀對於現代藝術與美學的發展更極具代表性。

茨城縣北藝術季的誕生,自2013年開始籌備,並由森美術館館展南條史生擔任總策畫。不同於其他藝術季熱鬧的氛圍,相對而言也尚未有知名度,然而卻能安靜地感受作品與人之間的對話,感受環境、體驗科學不同於其他藝術季的觀展經驗。
 
自9月17日至11月20日,為期65天的茨城縣北藝術季,以廣大的「縣北」地區為舞台,來自20個國家、將近100名藝術家參與。主題訂為「海か、山か、芸術か」(海、山、藝術),要結合兩者優勢以連結在地特色,更特別的是更以「科學」來表現出與其他藝術季與眾不同之處。南條史生在這次的藝術季中集結眾多國際知名與新銳藝術家,並結合如數位藝術、合成生物學、錄像藝術、VR等技術,讓藝術季不只是作品與人之對話,科技與人的互動讓人深刻地感受到精彩的科技藝術。
 
這場大規模的國際性藝術祭,集結許多國際知名藝術家或建築師,涵蓋日立市、高萩市、北茨城市、常陸太田市、常陸大宮市、大子町,而台灣藝術家亦有參與此場盛會,以當地的自然資源發想,構築出不同的呈現方式。

南條史生指出,「當代藝術是直接與我們的生活產生關連,對下一世代的年輕人具有提示作用。」茨城縣北藝術季所涵蓋的範圍相當廣,因此在官網上各有山與海的推薦行程,甚至還有6種不同的巴士巡禮方案,包括4種中等難度的巴士巡迴(需要自己換車)或是2種可報團又包含餐費的巴士巡迴方案。

在搭乘兩三個小時的巴士(久到已經已經睡了好幾輪啊),來到了被譽為世界最美的日立車站,這是由身為日立市人的妹島所操刀設計,自2012年正式完工。充滿通透的玻璃盒子換上了法國重量級藝術家、也是極限主義的代表性人物Daniel Buren色彩鮮艷的作品《In the corridor: the Four Rainbows》,在這300公尺長的廊道中,利用四道如彩虹般的透光玻璃紙引導人們在行進間感受不同的光影變化,這代表了空間、時間和季節的流動。(Photo Credit:KENPOKU ART 2016)

茨城縣北藝術季也許不如瀨戶內國際藝術季擁有相當完善的交通配備,然而憑藉著依山傍海的自然條件,藝術品除了與自然環境的結合,許多異質性空間如神社、瀑布、車站隧道、舊學校與空店鋪等等,透過藝術家的進入,展現出作品與空間的對話。在幾經考量之中選擇了海線為出發,(因為海邊有妹島和世所設計的最美車站啊)一路從日立市開始,再往下到達常陸太田市,如果現在人在日本的設計迷,把握時間來趟山林與海的藝術之旅吧。
 

走到盡頭就可望向廣闊的大海,在這玻璃盒子中,則是由藝術家村上史明的作品《風景幻燈機 Landscape Magic Lantern》。(Photo Credit:MOT TIMES)


出身於當地的藝術家村上史明,透過鏡頭可見幻燈片中顯現出日立市美麗的海景,而這片美麗的景象中存在著許多恣意從海裡拿取的畫面,藝術家透過現實與幻想中的交融,象徵著人類對資源與環境的破壞。(Photo Credit:MOT TIMES)


在日立駅周邊的天球劇場前設置了一台公車,係由芬蘭藝術家 Tea MÄKIPÄÄ 的作品《 Noah’s Bus 》,靈感取自於諾亞方舟,在巴士內養了兩隻雞、兔子與烏龜,引導人們思考著與動物與自然的共生關係。(Photo Credit:MOT TIMES)
 

以《牧羊人計畫》在國際間頗受歡迎的井上信太,近年來探索著不同的藝術形式如戲劇、舞蹈、日本傳統能樂等等。受到牧羊人的啟發,在藝術季中的作品《 Art Zoo 》以250個沒有臉的四條腿動物繪製於面板上,錯落地置於自然空間,象徵著無國界的生活方式,邀請著人們參與著一個自由奔放的旅程(Photo Credit:KENPOKU ART 2016)


據說是關東神力最強大的神社也成為這次藝術季中相當吸引人的一個據點,即便是平常日依然有許多民眾前往「御岩神社」參拜。而位於主殿左側係由福岡建築設計師森山茜的作品《杜の蜃気楼》,擁有紡織背景的建築師利用6000塊輕巧的薄膜組成,當御岩山上的風吹拂時產生著有機的擺動,美麗而獨特。(Photo Credit:KENPOKU ART 2016)


相當值得一遊的作品之一,此為韓國藝術家鄭惠蓮(JUNG Hye Ryun)作品《Serial possibility-fukuroda fall》,此作品位於茨城相當著名的觀光景點「袋田瀑布」附近的隧道內,一長條利用壓克力所製作成蜿蜒起伏的結構,其靈感取自於約1500萬年前的海底火山的部分岩石凝固而成的袋田瀑布,利用藝術的手法來表現出不同時間、季節而有不同面貌之美。(Photo Credit:KENPOKU ART 2016)


在結束日立市後往南搭乘常磐線到達常陸多賀站,雖名為商店街,實際走訪卻可見存在著許多閒置空間。於是這些過往曾作為電影院、餐廳、銀行的閒置空間就成為常陸多賀站眾多的藝術據點。位於舊銀行二樓的空間中,可見知名日本藝術家藤浩志利用回收大量廢棄的塑膠玩具,經過清潔、分類後,創造出各式各樣不同樣式的裝置或雕塑作品,在這座空間中,讓人重新思考現代人日常生活中過度浪費的現實。(Photo Credit:MOT TIMES)


左圖為日本女藝術家山本美希的作品《 Concrete Manga Bench Collection in HITACHITAGA》,藝術家利用圖形混凝土技術繪製於混凝土上,將有關於日立市的圖像以四格漫畫的方式呈現。右圖為出身於茨城縣的藝術家中崎透作品《看板屋なかざき》,他利用許多已不再存在的地名標誌,以燈箱式的組合喚起人們對於土地的記憶(Photo Credit:MOT TIMES)

編輯/廖淑鳳

▌KENPOKU ART 2016 茨城縣北藝術季 
總策展人:南條史生 
日期:2016年9月17日(六)~11月20日(日)
區域:茨城縣北地區6個市町(日立市、高萩市、北茨城市、常陸太田市、常陸大宮市與大子町)
費用:不同作品費用不同。可選擇購買「作品鑑賞護照」,成人2500円,學生與65歲以上者1500円,中學生以下與持殘障手冊者免費。
 
▌延伸閱讀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