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是可以被多重解釋的兩個字:有人認為它同義於時裝、有人認為它是專止於上流社會的豪奢,亦有人認為它如浮雲般短暫而盲目。然而在文化產業盛行的歐洲,時尚背後卻是蘊藏著文化涵義與思維;這股思維更逆推至探究時尚的展演方式。傳統時尚展演,多數表現於充滿鎂光燈的伸展台上、刊載於時尚雜誌中;如何讓它跨出窠臼,給予觀者更多關於時尚的體驗與想像,是現今許多設計師、藝術工作者正努力開拓的道路。
在台灣「時尚」似乎是一種變相的金錢符號,它僅止於伸展台、富麗堂皇的品牌旗艦店,亦或許是時尚雜誌上的一頁夢幻。然而,「時尚」可以是一種態度、一種思考、一種文化反映。縱使在歐洲,時尚工業與博物館間的利益關係仍無法忽視,但兩者間相輔相成之處卻不言而喻。時尚工業進駐傳統型態展覽空間在歐洲已行之有年,值得關注的是在 2000 年以降,歐洲時尚工業似乎在展覽型態上尋得新方向,傳統的靜態展覽形式正逐漸產生蛻變,由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V&A) 策畫的山本耀司 Fashion in Motion 活動即為最近的例子。

在歐洲欲探討「時尚」二字,必須思考諸多前提。時尚背負的不僅是短暫的潮流,同時也是文化符號、歷史紀錄,甚至亦是藝術與生活哲學,它的多元型態難以一言蔽之。至今世界關注的歐洲時尚起源很早,歐洲人將時尚視為生活的一部分,此跡象可由歐洲各類博物館之服飾館藏窺知。

以英國為例,除了以服飾館藏聞名世界的 V&A 外,還有倫敦的「時尚與織品博物館」(Fashion & Textile Museum)、巴斯的「服飾博物館」(Museum of Costume),以及曼徹斯特的「服飾藝廊」(Gallery of Costume) 等。此外,更有無數與時尚相關的展覽同步於英國各地舉行,時尚工業亦時常扮演贊助者一角,例如:英國老牌百貨 Liberty 便與 V&A 保持長期合作關係,其櫥窗設計時常結合 V&A 當期展覽主題;而 Liberty 亦是 V&A 重點展覽 The Cult of Beauty 之贊助商。這類相對角色的合作關係,說明時尚已融入民生,成為生活中的一環。

服裝秀於博物館或類博物館空間舉辦 V&A 並非首創,在倫敦時裝週搬遷至 Somerset House 前,於大英博物館已行之有年。今年二月 Burberry 的2011秋冬時裝秀地點也座落於倫敦著名景點肯辛頓宮花園 (Kensington Palace Gardens)。肯辛頓宮過去為英國皇室行館,如今改建為實境博物館,當前展出的時尚藝術大展「Enchanted Palace」便邀集 Vivienne Westwood、Chris Levine、Jane Darke 等設計師與藝術家集思廣益而成,其中不乏與觀眾互動的裝置藝術,讓民眾與時尚概念產生接觸。

更甚者,時尚展演的型態,不僅止於走出伸展台之外的互動。位於 Somerset House 內的 Embankment Galleries 曾於 2009 年舉辦由鬼才攝影師 Nick Knight 策畫的 Fashion Revolution 當代時尚展,他於展覽中規畫數間攝影工作室,觀眾可透過玻璃觀看時尚攝影拍攝實境,展覽亦包含大量時尚概念影片。除此之外,名模 Naomi Campbell 全裸巨型雕像亦於展中供觀眾用數位投影筆彩繪,並邀集設計師接受線上聊天室訪問等。時尚工業由於產業特性,向來被迫走在時代前端,Nick Knight 則利用並針對這項特性,提出值得探究的問題:「時尚展演是否擁有更多可能性?」

回觀 V&A 的 Fashion in Motion,它以動態型式於博物館空間展示服裝,自 1999 年至今已與無數設計師合作,例如:已故鬼才設計師 Alexander McQueen、針織女王 Missoni、時尚頑童 Jean Paul Gaultier,以及日前剛結束於 V&A 舉辦品牌回顧展的山本耀司 (Yohji Yamamoto)。Fashion in Motion 和普通服裝秀不同之處在於展出作品皆為設計師過去經典之作,且免費對外開放,觀眾只需秀前訂票,任何人皆得以入場。然在這個展覽背後,蘊藏對於「樹立距離感的博物館空間」、「高價不可攀的服飾名牌」,與「特定時尚工作者參與之服裝秀」三者間關係之玩味。企圖打破「博物館、時尚、民眾」之間的藩籬,並提出關於「時尚展演方式之可能性」的問題。

於七月初舉辦的 Fashion in Motion: Yohji Yamamoto,源自山本耀司 1999 年春夏男裝秀。全秀以「結婚」為主軸,所有模特兒皆來自倫敦街頭的情侶或夫妻 (當年於巴黎舉辦的原秀,模特兒亦皆來自巴黎街頭)。在富麗堂皇、掛滿巨型拉斐爾名畫的博物館展室中,一對對跨年齡、性別與種族的模特兒穿著山本耀司著名黑色解構款式時裝,伴隨結婚進行曲入場。透過既寫實又夢幻的伸展台,不但再次闡述山本耀司對人生與世界的哲學,更讓這些參與走秀的一般民眾經歷一場自己成為主角的時裝秀。

這位來自日本卻震撼八零年代巴黎時尚的黑色時尚禪學大師,提出「服裝與人體間應存在一種思想上的距離」之概念,認為一位好的設計師應了解如何「留白」,明白如何留給觀者自由心證的空間。他所闡述的留白概念不僅應用於服裝設計,亦大量導入服裝秀展演場域。山本耀司的思維不僅止於一般商業場域所定義的時尚,他多次任用非專業模特兒走秀、曾設計出以竹竿為裙撐骨架的龐大婚紗,甚至是將服裝秀結合舞台劇演出。或許他並非創意服裝秀的第一人,但這些例證體現了山本耀司的留白哲學及身為設計師對「多元時尚展演可能性」的思考。

同步陳列於倫敦東邊 The Wapping Project 的裝置作品「Yohji Making Waves」可謂完美呈現山本美學的精神,他將 1998 年秋冬著名的竹裙撐婚紗倒掛於宛若鐘乳石洞、既深幽又冰冷的鍋爐房;黑不見底的波動水面,倒映出人型檯燈散發的昏黃白光,營造出令人戰慄的詭譎氣氛。然而作品整體維持簡約乾淨,山本耀司亦未對它多作贅述,完全交予觀眾自由心證。

Yohji Making Waves 一如 Nick Knight 的 Fashion Revolution 及 V&A 的 Fashion in Motion 般,它們訴求的都是一種思維,留給觀眾一個關於「時尚展演之可能性」的探詢空間。同時亦期望觀眾思考,「時尚」是否可能不僅是服裝的代名詞、不僅是某個品牌一季的商品,抑或是某種設計範疇。透過這些企圖擺脫陳舊框架的展覽,試圖激發觀者自身對於「時尚」的多重想像,而非試著給予一個絕對的答案。

編輯/陳秉松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