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照明之外,就沒有其他意義了嗎?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近年來推動「點亮計畫」,希望透過光的轉變與在地環境、景觀、歷史、地方故事等產生更多火花,加深大眾對於光在環境中的感知,進而關懷土地、挖掘各地獨特歷史與人文。繼台南風神廟「光之廟宇」、屏東恆春古城、池上穀倉藝術館等之後,近日選擇對北台灣的「淡水禮拜堂」為基地,開啟系列以「光」為主題的推廣活動。


「比月亮的光再暗一點」的光之教堂。(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點亮淡水禮拜堂」由甫完成總統府照明設計、同時也是獲得「2018台灣光環境獎」的照明設計師陳宇晃操刀,改善淡水禮拜堂及其周圍的照明設計,重新點亮擁有百年歷史的「淡水禮拜堂」。籠罩在燭光色中的淡水禮拜堂,猶如一座光之教堂。設計師陳宇晃說,燈光設計的意義不只是把建物打亮,更重要的,是重現這段溫暖的記憶。


淡水禮拜堂照明設計師陳宇晃,曾獲得「2018台灣光環境獎」。(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考量淡水禮拜堂做為古蹟建物,在照明工法上也與一般的照明不同,設計師利用原有的燈具位置做光源的更換,也透過外圍投光的方式,避免對禮拜堂造成破壞;照明以「上亮下暗」的設計,呈現神聖自然崇高的光感;且整體光源是「比月亮再暗一點」的光,目的便是不希望讓人造光影響星空,展現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的關係。除了禮拜堂外,周邊的景觀如滬尾偕醫館、路燈等,皆有納入整體的考量,路燈加裝遮光罩,改善眩光的干擾。

 
透過上亮下暗的設計,營造自然崇高神聖的光感。(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漫步在馬偕街中,迷人的禮拜堂景緻,滬尾偕醫館及周遭景觀皆納入整體設計。(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藉淡水禮拜堂點亮計畫,也希望將光環境美學推廣至校園,與淡水鄧公國小合作,邀請藝術家王德瑜、陳敬寶策劃為期四週的「有光的世界」課程,從前輩藝術家筆下不同色調的觀音山畫作,引導孩子認識印象派將自然還原為光的描繪,提供觀看世界不同的方式。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總監李依樺表示,這一系列光環境教育的課程,希望引導孩子主動關心周遭的光和自己生長的土地,期待人為創造的光不會影響我們的星空,而是能重新拾起人與環境美好的關係。


淡水河畔旁的禮拜堂。(Photo Credit: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淡水禮拜堂
地點|新北市淡水區馬偕街8號

 

編輯/李玲玲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