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林」是島嶼之北重要的育茶地,也是大臺北水源保護區,無污染的環境在群山煙嵐掩映間,不僅涵養出蓬勃的苔蕨林木與鳥獸蟲魚,還有傳承百年的製茶工藝。
 
曾經有段時間,坪林因為雪隧的開設而成為高速公路旁一閃即逝的地名,近幾年隨著年輕茶農們回流、地方意識增長而逐漸產生改變,除了有茶青們組成的「新茶世代」,「坪林茶業博物館」也在 2015年整建後,推出一檔檔採自當地環境、茶文化為主題的展覽。
 
今年夏天,茶博館策劃全新感官體驗—〈茶山學〉特展,搜羅台灣 7 大博物學館的珍貴藏品,還有館員們特別為此採集植物製作的藝術品,彷若將整座「茶山」搬進展場!趕緊來看看本次三大展區中 5 大精彩亮點!
此次茶博館與臺灣歷史博物館、臺北市立動物園、臺大動物博物館、臺大昆蟲標本館、郵政博物館、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林試所植物園等 7 個專業博物學館跨領域合作,嚴選各單位的典藏品,展出隱身於坪林茶山中的昆蟲、動、植物標本,及發生在這片土地上有趣的歷史故事。
 
生動的標本及珍貴文物匯集成三大展區:「紙張上的史地學」、「山林間的博物學」、「巷弄間的人類學」,快跟著我們來看看其中 5 大亮點展品。
 
1. 奇幻「浮空綠植小宇宙」:一座「永恆茶山」的生態造景
 
呼應展覽主視覺「一座凝結在時空寶石中的永恆茶山」的哲思意象,博物館的館員們此次特別深入坪林山間採集植物,製作奇幻別緻的浮空苔球。

(Photo Credit:坪林茶業博物館)
(Photo Credit:坪林茶業博物館

苔球們像小行星以自己的速度悠悠自轉,圍繞著一座彷若天空之城般飄浮在茶碗上的茶山,共構出一個奇幻感十足的植物系小宇宙,超現實的想像空間也隱隱散發著「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清新詩意。
 
2. 古代生物圖鑑動起來:欣賞15至19世紀坪林動植物影像
 
你曾為細緻優雅的博物畫感到著迷嗎?這次茶博館除了從 15 至 19 世紀間的古圖鑑中精選出美麗的坪林動植物圖像展出外,更像施了魔法一樣讓圖像們全都動起來!
 
展場中巨大的投影牆面上,原本靜態的圖像彷彿被注入了靈魂般甦醒。花朵開始緩緩綻放、枝葉搖曳伸展、蝴蝶翩翩展翅,影像最後還暗藏一個可愛的彩蛋:緩步而出的穿山甲,被停在鼻間上的蝴蝶嚇到捲成了一顆球!


〈茶山學〉展出多件坪林山中會出現的動植物之標本。(Photo Credit:坪林茶業博物館
 
3. 茶山動物森友會:上百種珍貴昆蟲、動物標本都在這!

生活在茶山中的各種昆蟲、鳥禽、蛙類、水族、哺乳動物等森友們通通集合啦!
 
這次展覽中網羅了上百種昆蟲及動物標本,包含珍貴的穿山甲、藍腹鷳、鳳頭蒼鷹、翡翠樹蛙等保育類動物的標本,還有五彩繽紛的昆蟲一族們,都可以在展場近距離觀察欣賞!


穿山甲標本。(Photo Credit:坪林茶業博物館

玻璃盅展出美麗的昆蟲標本。(Photo Credit:坪林茶業博物館

由館員們親手採集的植物標本。(Photo Credit:坪林茶業博物館
 
4. 自然百寶珍奇櫃:滿滿的種籽、植物、昆蟲小型標本
 
坪林無盡的自然寶藏就藏在數十格小抽屜組成的珍奇櫃中!包含了種籽、植物標本,還有獨角仙、金龜子、天牛、蚱蜢等昆蟲標本,像是森林裡的格子趣,每一格拉開都充滿驚喜,野趣十足,等待大家動手來探索,無論大人小孩都玩得不亦樂乎!


抽屜中收納著坪林的植物與昆蟲標本。(Photo Credit:坪林茶業博物館
 
5. 迷你鍊茶神器大觀:比照真實製作的「迷你製茶機」

為了忠實呈現茶山中傳承百年的製茶工藝,館方特別比照真實製茶機具造型及功能,打造出一套共 9 件能自動運轉的「迷你製茶機」,讓大眾可以循著製茶工序,了解鍊茶師們如何藉由「神器」淬鍊好茶,精巧細密的自動機械構造,令人歎為觀止!


此次展出多種類型的迷你至茶機。(Photo Credit:坪林茶業博物館


從過往史料了解坪林的歷史。(Photo Credit:坪林茶業博物館

坪林一帶水系流域地圖。(Photo Credit:坪林茶業博物館

在展場的學習角落,你可以把印象深刻的動植物描繪下來。(Photo Credit:坪林茶業博物館
 
〈茶山學〉展覽期間,茶博館將舉辦一系列豐富有趣的教育推廣活動,帶領大家探索茶山的無窮珍寶,此外,以「感官品茗」為主軸的〈茶多酚實驗室 五感六識品茗〉特展,也同時於茶博館展出!快到茶博館來場茶山知性學旅吧!

文/坪林茶業博物館、編輯/林沛伶

坪林茶業博物館
1997 年成立的「坪林茶業博物館」是全台灣唯一以茶為主題的公立博物館,這座綠茵環繞的山城博物館,2015年整建後開始策劃茶主題展覽,以當代手法結合五感體驗、互動科技,重新演繹坪林茶文化。
 
〈茶山學〉特展
展期:109.07.13-110.06.20
地點:新北市坪林茶業博物館 展示館1樓
茶博館 facebook:www.facebook.com/pinglin.tea.m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