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與價值觀如洪流般前進著,它不斷挑戰著眼前由前人所立下的岸礁。許多過去的窠臼正逐漸被沖蝕,就連兩性定義的壁壘也是。這裡要討論的不是同性戀、不是變性人,而是一種對於美感的「無性、中性」追求。人們對於美麗衣裳的物欲似乎是種天性,在服裝褪去男裝、女裝的枷鎖後,正愈益被誘發中。
已故女雕塑家 Louise Bourgeois 曾寫下:「享受:一個問題的解答…或將渾沌理出頭緒;於無義中尋覓意義,於無序中得出有序。」(以上摘自部分詩句) Simone Rocha 2012 年春夏設計靈感源於 Louise Bourgeois 的作品與字句,專注於服裝解構與素材轉化。此季承襲 2011 年秋冬設計的半透明材質與箱型輪廓,另加入蕾絲、雕花等元素,較前一季更具女性風味;但 Simone Rocha 於伸展台上啟用外型陽剛的女模特兒,降低服裝整體的陰柔氛圍,增添雌雄莫辨的氣息。

2009 年以降,「中性」設計逐漸蔓延於各大時裝週伸展台。男裝設計方面,設計師大量啟用過去被定位為「女性」之元素,如:2011 年秋冬倫敦時裝週,設計師 J.W. Anderson 為男模特兒穿上百褶裙,同款長裙亦出現在他甫落幕不久的女裝秀。J.W. Anderson 的設計並未刻意營造柔媚的男性形象,而是以一般男性、甚至絕對「陽剛」印象的男模特兒穿著這些長裙。

女裝方面,新銳設計師如 Simone Rocha或 Tze Goh,皆於 2012 年春夏提出箱型剪裁,將模特兒的女性軀線隱藏在寬大直筒的款式中;Tze Goh 的春夏款式,則使用大量男仕西裝與襯衫剪裁融入女裝設計加以詮釋。此舉在時裝史上並非先例,但相較首創者 Coco Chanel 或YSL充滿新時代女性意識的服裝之下,Tze Goh 與 Simone Rocha 矩形剪裁的設計強調的是將男性「陽剛」的印象轉化至女裝,以簡潔俐落的線條,削弱傳統女裝的纖細與陰柔。

此處探討的「中性」非傳統思維的「性別錯置」,是更接近「無性別意識」之概念。以服裝為例,相較「男性穿著女裝」、「女性穿著男裝」的刻板印象,此文的「中性服裝」乃指「無論男女皆可穿著之服裝」。這些服裝雖於伸展台上被定義為男 (女) 裝,但兩性皆可穿著,無有特別顯著之分野。

次文化研究學者 Ted Polhemus 於 1994 年的著作《Streetstyle》中指出,西方社會在 1950 年代以前,「服裝」普遍代表「個人」之社會地位,社會有一條無形的標準,界定「個人」的穿著搭配。二次大戰雖打破十九世紀來,男主外女主內的社會定位,但此社會標準仍持續至 50 年代末、60 年代初,方才由年輕人領頭的街頭文化加速模糊男女社會角色。摩登族的短髮女性與嬉皮的長髮男性,甚至是 70 年代的華麗搖滾…在在表述著兩性藉由「服裝」表達「自我認同」的覺醒。

最淺顯的例子,莫過於 2010 年,英國老牌 Pringle of Scotland 邀請英國女星蒂妲史雲頓 (Tilda Swinton) 代言品牌男裝,拍攝一系列男女莫辨的形象廣告;以及近來竄紅的澳洲男模特兒 Andrej Pejic,其令人獨特的無性別美貌驚豔各大時裝週的女裝秀場。兩人者皆非全然以異性別角色出現,他們未隱瞞、卻未強調;觀眾同時了解、認知其性別,不被任何刻板印象或既定價值觀所支配。以次文化族群為例,「服裝」經常為次文化團體區隔自己與主流文化相異之處,並利用相同的「時尚」在茫茫人海中指認自己的同伴。

類似的習性亦可套用於普羅大眾對「美」的追求。朱利安羅賓森曾於《美學地圖》(1999) 中表示,他所造訪的許多傳統部落採用紋身等方式妝點人體,以區別「人」與「動物」之不同。然而隨著傳統社會規範的崩解,「衣服」究竟應當怎麼穿?似乎已成為消費者與服裝設計師間季季玩味的課題,特別在服裝性別方面,似乎越來越難下定義。2011 年 5 月一條來自多倫多的新聞,或許可印證這趨勢。一對多倫多夫妻堅持對外保密他們孩子的性別,並允許孩子擁有服裝與髮型的自主權,其雙親甚至強調:「若人們真的渴望了解、認識另一個人,性別並非要素。」

不止是 Simone Rocha 或 Tze Goh 走向中性設計,倫敦時尚概念商店 LN-CC 亦推崇中性時尚。LN-CC 販售之男裝品牌與數量多於女裝,強調女性不應侷限於高跟鞋與手拿包一類制式的打扮。女性在服裝上應擁有更多的選擇,為何女性不能穿著男裝呢?同樣的提問套用於男性亦然,2012 年的中性時尚所追求的不外乎是更多元的時尚態度與選擇服裝的權利。

再回觀次文化團體的例子,次文化團體的「美」經主流文化吸收,往往轉換為「時代美」。例如:60 年代代表性美女 Twiggy 以及 Edie Sedgwick,混合摩登族的流行,以宛如小男孩般的外型與身材,躍上各大時尚雜誌封面。70 年代華麗搖滾的代表人物大衛鮑伊的濃妝豔抹,強調性感、雌雄同體的裝扮,對當代男性社會角色與時尚影響甚鉅。這些歷史的文化影響似乎可被認為蒂妲史雲頓與 Andrej Pejic 的前身,可相較 60 年代,以衣服與彩妝強調的「雌雄同體」,2012 年春夏時尚的「中性」更趨向「雌雄莫辨」甚至「無性」,企圖闡述性別平等與諸多性別所帶來之包袱已成為過去式。男 (女) 性究竟該如何打扮?設計師們似乎在 2012 年的春夏時裝秀上,為觀眾預留了一片廣大的想像空間。

編輯/陳秉松
Louise Bourgeois's literature
Enjoy: Neatness (享受:井然有序)
          The shine of a surface (光亮的表面)
          The sheen of a sentence (文句的光輝)
          The form of a piece (碎片的形式)
                          Of a statue (雕像的形式)
                          Of a cloth (服裝的形式)
                          Of a hairdo (髮型的形式)
          The resolution of a problem (一個問題的解答)
           …or by transforming chaos into order (…或將渾沌理出頭緒)
Find sense out of nonsense (於無義中尋覓意義)
Order out of disorder (於無序中得出有序)

Simone Rocha

Tze Goh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