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去參加甫於日前落幕的台北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嗎?無論是見見世面增長見聞,或是感受如周年慶的人擠人歡愉購物氣氛,走進以藝術為名的賣場似乎都讓人顯得氣質了起來。
 
除了台北,法國巴黎也在月前於巴黎大皇宮(Le Grand Palais),舉辦了2012年第39屆當代藝術國際博覽會(FIAC, Foire Internationale d’Art Contemporain),總共有182家藝廊參展,其中有121家外國藝廊,以美國藝廊佔外國藝廊的大宗。以下就讓MOT/TIMES特約記者亮點提醒,帶你走一遭。
本屆FIAC的參觀人次創了新高,總共吸引了7萬左右的民眾參與。除了大皇宮的主展場要門票,其他FIAC的延伸展場「在大門之外」」(註一)是可以讓民眾免費參與的。雖在大皇宮主展場的展已在10月21日結束,但延伸展場則會持續展到11月19日。大部分展示大型雕刻與裝置,剛好在巴黎的讀者,如果錯過了FIAC一定要去逛逛這幾個地方。

這段期間整個巴黎藝術圈為了響應FIAC,大大小小的會外展(Foire Off)不勝枚舉,美國高古軒藝廊(Gagosian Gallery)也選在這個時間點在巴黎郊區 Bourget開了巴黎第二間分館,奧地利塔達斯藝廊(Thaddaeus Ropac)也在巴黎郊區Pantin開了分館。儘管歐洲經濟一蹶不振,卻完全沒有影響到藝術市場的蓬勃發展。
 
媚俗依舊是展覽主流?
 
FIAC的主展場,有很多重量級的藝廊:譬如紐約和巴黎都有設點的美國瑪麗安古德曼藝廊(Marian Goodman Gallery),以跨國大企業模式經營的美國高古軒藝廊,和今年在香港開了分館的法國沛宏堂藝廊(Galerie Perrotin)。

而重量級的藝廊想當然爾的推出了名氣較響亮的藝術家,瑪麗安古德曼藝廊展示了波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的作品──1988年的《Autel Lycée Chases》(下圖);沛宏堂藝廊展示了日本藝術家村上隆、法國女藝術家索菲卡勒(Sophie Calle)和紐約藝術家Kaws的大型雕刻《Companion》(右圖);法國洛宏高登藝廊(Galerie Laurent Godin)主打的藝術家,是在藝術圈名氣不大,但音樂圈已經很有名的紐約藝術家兼歌手Alan Suicide Vega,他的作品幾乎在開幕第一天就全售罄,他同時是紐約Suicide樂團的主唱,為了響應FIAC,藝博期間也在導演大衛林區開的夜店Silencio特別放映了他的電影《Gunsmoke》。

值得注意的是,柏林一家專門做攝影的Kichen藝廊有一幅非常罕見的Andy Warhol集合了81張男女性器官的拍立得作品(下圖)。此外,馬努兒藝廊(Galerie Kamel Mennour)展了女藝術家Camille Henrot的2012年《Est-il possible d’être révolutionnaire et d’aimer les fleurs ?》系列作品其中一件《Fragments d’un discours amoureux》(這個標題其實是來自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這位常常把花和書的關聯性作為創作媒材的Camille Henrot,其作品前陣子才參加巴黎三年展。2012春季在大皇宮的年度熱門大展「Monumenta」(註二)展出的Daniel Buren也是旗下的藝術家。

總體而言,筆者認為以大型連鎖企業來經營的藝廊主打的幾位藝術家作品,通常都比較媚俗(kitsch),雖說媚俗也算是部分當代藝術的特色之一,但往往這類藝術作品出現在較傳統的展示空間裡(譬如說在凡爾賽宮展示Jeff Koons和村上隆的作品)會引起輿論踏伐,但也因為其爭議性,反倒讓這類藝術品炒作到極高的價位。而這類作品在FIAC這樣以藝術品交易為目的的博覽會是相當符合情境的。
 
明日之星培養皿─GB Agency畫廊
 
本屆FIAC特別規劃出來的榮譽沙龍(Salon d’Honneur),這是今年才成立的,它位於大皇宮的正中心二樓,正下方就是馬賽爾杜象獎的展區。被選進榮譽沙龍的藝廊是經過FIAC委員會的推薦,總共有來自7個不同國家的20幾間藝廊入選,這些藝廊對於挖掘與推廣藝術界的明日之星不餘遺力,它們平均年齡為15到20歲,這些年輕一代的藝廊在未來個個都有潛力成為藝術世界帶領風潮的佼佼者。
 
筆者認為其中最出色的是法國藝廊GB Agency,這間在2001年成立的藝廊,並不像大型連鎖藝廊只推出已經很有名或是會賣錢的藝術家。它原汁原味地呈現了馬克亞當斯(Mac Adams)1978年的裝置作品The Bathroom,吸引了很多參觀者的目光(右圖)。

值得一提的是,這間藝廊旗下的藝術家今年總共有4位參加了卡塞爾文件展:一是以色列籍錄像藝術家奧馬菲斯特(Omer Fast)的2012年的作品《Continuity》(今年台北國際雙年展,也選了他2011年的錄像《五千英尺最佳》參展),另外是斯洛伐克藝術家Roman Ondák的《Observations》、泰國藝術家Pratchaya Phinthong《Sleeping Sickness》,以及英國藝術家Ryan Gander《I Need Some Meaning I Can Memorize (The Invisible Pull)》。

藝博場外嘉年華

雖然藝術博覽會最主要的目的是藝術作品的商業交易,但是FIAC整體的規劃並不是只有讓藝廊與收藏家自己關門玩遊戲而已。除此之外,也有很多美術館的館長和館員也會在此購買作品增加館藏。還有如筆者文章上面提到,FIAC延伸展場的周邊活動讓一般民眾也可以免費參與,如杜樂利花園(Jardin des Tuileries)、植物園(Jardin des Plantes)與望多廣場(Place Vendôme)。

並且在杜樂利花園的作品還有羅浮宮學院(École du Louvre)的學生幫忙做免費導覽,杜樂利花園幾件大型雕刻應地制宜地展示在自然景色中,如噴水池正中心的The Origin of the World,為藝術家Marc Quinn的銅雕作品,重達1.72噸。配合著巴黎深秋的天氣,散步在杜樂利花園中,不時會發現一些作品藏在某個角落,不失為一種趣味與享受。

編輯/張慧慧

文章註解
[] 原文為「Hors les murs」,與「會外展」(Foire Off)有別。在法文Hors les murs的直接翻譯是「在大門之外」,意思是超越了主展場場地的限制,延伸到其他場地展覽,但也是FIAC所辦的官方展覽。而「會外展Foire Off」則是同時進行的非官方的衛星展覽,英文是「satellite exhibitions」。
 
[] 「Monumenta」 每年都會在巴黎大皇宮廣袤的建築格局裡舉辦一個大型臨時展,由一位藝術家創作,始於2007年。07年展出德國藝術家安塞爾姆·基佛(Anselm Kiefer)的Chute d'étoiles、08年美國藝術家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的Promenade、10年法國籍猶太裔藝術家波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的Personnes、11年安尼施·卡普爾(Anish Kapoor)的Leviathan和12年丹尼爾·布漢(Daniel Buren)的Excentrique(s)。 這個計畫是由法國文化部一手打造的,想當然爾「Monumenta」現在已成為法國當代藝術界的最高殊榮之一。
 
[3] 馬賽爾杜象獎(Le Prix Marcel Duchamp)創立於2000年,每一年由龐畢度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法國當代藝術美術館(le 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 和法國當代藝術博覽會(la FIAC)共同舉辦。其目標是推廣法國藝術家或主要居住在法國的藝術家的作品。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