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週介紹的 2014 東京設計師週會外展「SHOWCASE」,我們發現了許多設計界的明日之星,而接下來,MOT/TIMES 將再為大家介紹另一個由 DESIGN TIDE 延伸發展出的展覽「Any Tokyo」。
 
從去年舉辦第一屆後,Any Tokyo 立即獲得各界好評,今年以「Design and Idea:Next Field」作為策展主題,因此光是展出的地點便話題性十足,選擇在德川家康的家廟之一「增上寺」內展出,這是一座已有 600 年歷史的寺廟,到底在這麼獨特的場地裡,Any Tokyo 為大家帶來了哪些有趣的設計想法?讓我們跟著東京特派記者,走進充滿古意的空間看展去吧。
未來的生活藍圖從何而生?Any Tokyo 2014

「Anything for anyone.」是東京設計師週會外展「Any Tokyo」最完整的詮釋。  

環顧我們所生存的環境四周,不論是建築物、室內空間、家具、產品、服裝,甚至是定期都要去修剪整理的髮型,我們的生活之中充滿的都是經過設計而達成量產的結果,所以 Any Tokyo 說,設計與靈感創造出我們生活的輪廓。
 
為了「誰」而製作?為了「什麼」而生的創意?Any Tokyo 不僅忠實呈現創作者的想法,並且希望所有使用者一同思考:那麼,未來生活的藍圖是不是都藏在這些細節裡? 

     
今年 Any Tokyo 光從文宣品就相當吸引人,簡潔優美的字體設計,搭配上搶眼的螢光色彩,難怪引起參觀者的蒐集熱潮。(Photo credits:Any Tokyo/Show.D)

600 年寺廟內的設計展
 
第二年策劃展出的 Any Tokyo,今年最大的話題便是將展覽場地搬離東京一級精華區(青山、六本木一帶),而在文化遺產「增上寺(光摂殿)」展出。這項冒著諸多風險的大膽選擇,不僅會面臨來場觀眾可能因為地點不便而放棄,也須面對在古蹟中施工的高難度。不過,就如 Any Tokyo 今年的主題「Design and Idea: Next Field」所言,不單單是探尋創作新品的未來性,也要勇於突破現在的舒適圈,往下一個新的未知領域邁進。
 
在增上寺沈穩的黑門上,以不傷害文化古蹟為最高原則,Any Tokyo 運用了螢光綠的結構框出外輪廓,而從入口到展場不算短的路途中,更是充分地以地貼跟燈光製造出令人期待的心情。
 
相信懂印刷的人一眼就能辨識出,Any Tokyo 2014 主視覺色系的螢光綠與螢光橘都是費工又花錢的特殊色,而從宣傳物一直到場外的全系列使用,真的會由衷佩服策展團隊提出「New Field」不止是口號,更是實際的體現。

    
     
以螢光色的框架包裹古色古香的木頭門柱,有點衝突,也頗有趣味。(Photo credits:Any Tokyo)   

科技與設計的結合,20 組展出作品
 
Any Tokyo 2014 邀請展出的 20 件作品中,包含家具、照明、聲音裝置等,歸納今年的作品,「科技結合」是一個很重要的焦點,透過設計師對於使用者生活的細膩觀察,結合現有科技技術,提出適合下一個世紀、可能被廣泛使用的實驗產品。

像是日本相當高人氣的設計師田子學,過去在東芝設計中心的經歷,使他在家電設計領域經驗豐富,這回與 16Lab 合作推出的作品,則是運用人體自然的動作,自由操作相對應的新型態家電電子裝置(下方第二排圖);另外由 Fashion Entertainments 和 TAKT PROJECT 合作的作品《FES Watch》(下方第二排圖),可不止有現代化的外觀造型,主要是以「電子紙」的材質結合使用者習慣,當使用者有著看錶的動作時,才會顯示出時間的變化,而每次看時間時針盤或是錶帶部分的視覺設計都會有所變化。
 
    
Any Tokyo 2014 展覽現場。(Photo credits:Show.D)

     
左圖這枚戒指的操作原理其實可以想像成 wii,用動作去操控家電用品的開關,一個彈指就可以開啟音響與燈光等,這類電影中才會出現的畫面都可能真實發生。(不過前提是家電也要有相對應的感應技術才行)。右圖則為《FES Watch》。(Photo credits:Any Tokyo)

    
設計團隊 Dentaku 所設計的作品《Ototo》,Dentaku 希望透過設計與科技的結合,讓喜歡音樂的人,即便沒有經驗,也能使用身邊的日常物,輕易創造出適合自己使用的電子樂器。(Photo credits:台灣設計師連線)

但可別誤以為 Any Tokyo 展出的作品,只讓科技與設計的結合專美於前,除此之外,也有像是 Vitra & Artek 以棋盤作為新品展台,趣味的展出形式,立刻讓人有了想要下訂單買走的衝動;而荷蘭三人女子設計團隊 De Intuïtiefabriek ,則是運用女性纖細的感性特長,發揮在材質運用、工藝技術與設計之上,呈現出非常獨特而且令人目不轉睛的荷式風格。當然,絕對要提一下正港台灣之「光」Poetic Lab 的作品《波光》,首次在日本東京驚豔登場!


     
荷蘭設計團體 De Intuïtiefabriek 的作品,可以感受到女性細膩的觀察與特質。(Photo credits:Show.D)

    
村越淳作品《bloom》,運用「線」給人纖細脆弱的印象,與富山的年輕口吹玻璃師傅共同創造出可以盛裝水果或植物的器具。(Photo credit:Show.D)

    
以色列設計師 Ami Drach 與 Dov Ganchrow 作品《MAN MADE》,是以史前石器工具為原型,透過設計解決原本不易抓握等使用上的問題,讓這些在人類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器具,重新回到現代生活之中,再一次受到注目。(Photo credit:台灣設計師連線)

     
《Ballon Chair》(左圖)就像坐在漂浮的氣球之上,在展場中左搖右擺,相當受歡迎。而 Sebastian Herkner 的作品(右圖)散發著美麗的光澤,也同樣吸引著參觀民眾的目光。(Photo credits:Shoew.D/台灣設計師連線)
 
承襲 DESIGN TIDE 的鋒芒,Any Tokyo 還是有幾分過去的氛圍,依舊具備水準,是東京設計師週期間不可錯過的會外展。但挾帶著名氣的同時,也是與過去無止盡比較,值得肯定的是,Any Tokyo 在各方面都有所突破,無論是場地選擇,或是以邀請國際上知名的設計組合,創作出不落俗套的話題,並且更加專注在材質、表現手法與思考上的挑戰,都能回到 Any Tokyo 最為重要的中心宗旨:「Anything for anyone.」

編輯/劉宏怡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