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習完上篇的「荷蘭設計獎」(Dutch Design Award)作品精選後,大家或許對於荷蘭的設計概念有種「看不見車尾燈」的前衛感受(因為總是跑得太前面)。但下篇的作品精選中,這些傑出的荷蘭設計概念背後,似乎都指向一個思考命題:「設計可以改變世界嗎?
 
不論是入選作品中,為了打擊兒童性罪犯而創造的Sweetie 虛擬角色,還是追求更永續未來的3D 列印運河屋,荷蘭設計的「社會視野」與「應用高度」,都值得讓設計人在這個歲末年終之際,好好重新審視設計的存在價值。
荷蘭 Future Award 最大獎:Sweetie
 
今年荷蘭設計獎的最大獎「Future Award」,頒給了一位 10 歲的菲律賓女孩,一位僅存在虛擬世界的女孩──Sweetie。

用「虛擬」這樣的詞彙描述 Sweetie 或許不夠精準,但對於位於 71 個國家、1000 名因為付費觀賞 Sweetie 性表演,而被國際刑警組織逮捕的戀童癖性罪犯來說,Sweetie 卻是再真實不過的夢魘。

 
有鑑於性交易案例中,身為受害者的兒童大多不會主動報案告知警方,因此設計團隊 Lemz 運用 3D 影像建構出 Sweetie 這個虛擬人物,以引誘的方式釣出世界各地共 1000 名的網路性交易犯,協助警方打擊兒童性交易罪犯。(Photo credit:Lemz)

 
當世界各地的戀童癖犯罪者與 Sweetie 線上視訊時,執行團隊正著手擷取對話方的真實身分,並交予警方協助逮捕這些兒童性交易犯。(Photo credit:Lemz)
 
Sweetie 的成功獲得各大媒體的肯定,也讓許多設計業者興奮地歡呼著,原來設計對於打擊性交易罪犯能有如此具體且深遠的影響力。然而在這一片歡呼聲中,筆者同時看到的卻是網路匿名性的喪失,因為許多以為可以安然躲在螢幕另一端的的罪犯,畢竟都使用了匿名且難以追蹤的預付信用卡。不過關於追求個人隱私與保護兒童安全的兩種不同價值觀下,何者孰輕孰重?又是另一件需深思的課題了。


影片中小女孩 Sweetie 不停說著:「我不是真的(I'm not real)」,並表示自己每天上網跟她的「顧客」交談互動,只為了要揪出那些躲在電腦背後的兒童性交易犯。(Film credit:Lemz)

3D 列印未來的建築想像──3D 列印運河屋

若說 Sweetie 展現了設計如何打擊性犯罪的影響力,那麼許多事物放大之後,也往往會有意料之外的效果,譬如說很受台灣人歡迎的沐浴夥伴「黃色小鴨」。但若是將這樣巨大化的思維,套到號稱將引領下一波工業革命的 3D 列印技術呢?
 
對於 3D 列印技術懷抱強烈好奇心的建築設計團隊 DUS Architects,他們大膽委託家用型 3D 列印機製造商 Ultimaker,為他們設計一台 6 公尺高(約2層樓)的 3D 列印機,並想像著以房間為單位列印的可能性,印出阿姆斯特丹的特色建築──3D 列印運河屋。

  
透過電腦模擬圖、以及 3D 列印的建模,可以想像 3D 列印運河屋的整體結構,以及房屋外牆獨特的幾何立面設計。(Photo credit:3D Print Canal House)

由於巨大化的 3D 列印機與家用型的 3D 列印機使用相同的技術原理,因此設計團隊 DUS Architects 可先在家用型的機器上實驗,待確定其建築創意的可執行性後,再使用巨大版的3D 列印機實踐。而這樣的建築方式,也同時展現 3D 列印技術的核心精神:「更有效率的原物料運輸方法」、「高度客製化」、以及「更低廉的重建成本」,真正落實 3D 列印未來的建築想像。

  
左圖可不是什麼 3D 列印運河屋,而是高 6 公尺的巨大版 3D 列印機「Kamer Maker」,意指「建造房屋的機器」,而這個巨型機器將分別印出如右圖的零組件後,再組合成運河屋。(Photo credit:3D Print Canal House)


透過影片,可以看到這台巨大的 3D 列印機「Kamer Maker」,其內部裝有一組巨型的列印軌道,可列印出比人體還要大型的物件。(Film credit:3D Print Canal House)


建築團隊 DUS Architects 花了 3 年時間執行「3D 列印運河屋」計畫,影片中,團隊成員也闡述他們對於城市的想像,以及 3D 列印技術的建築可行性。(Film credit:3D Print Canal House)
 
玩遊戲也能激起腦內小革命
 
相較於3D 列印對未來建築所帶來的巨大革命效果,設計工作室 Percptor 大概認為革命只要換顆腦袋就好,因此他們開發 Perloo 手機遊戲軟體,幫助人們打破常規思考。

為了保持遊戲本身的抽象性,Perloo 不僅在圖像上選擇了最極簡的表達方式,遊戲過程中也沒有白底黑字的規則標示。玩家只能絞盡腦汁去猜測、去揣摩、去摸索、去嘗試這些以物理、量子機器、哲學、光學與感知為靈感而設計的遊戲關卡。而設計工作室 Perceptor 也期待這款近乎哲學命題的實驗性作品,能夠幫助人們打破日常的思考規範,為遲鈍的大腦做做伸展操或換氣運動。

 
Perloo 遊戲軟體沒有任何文字說明,走的也是極簡風格的視覺設計,因此玩家必須想方設法玩出遊戲的邏輯。瞧瞧圖中的2點1線,好奇的讀者能猜出此遊戲要怎麼玩嗎?(Photo credit:Perceptor)


遊戲是設計來玩的,光用文字敘述怎樣也感受不到其中的有趣精隨,不過想要挑戰遊戲的玩家們還是能透過影片預覽,摸熟遊戲的奧妙與秘訣。(Film credit:Perceptor)

O2O 的荷蘭設計趨勢 

看完以上 3 件傑出作品,足見網路科技對當今設計的影響力。而託網路的福,荷蘭近年來的設計展覽趨勢,似乎正不斷往 O2O(Online To Offline)的整合形式邁進。實體展覽的功能,更像是透過展覽的臨場魅力,提供觀眾日後可以在網路上進一步研究的關鍵字。
 
譬如說喜歡《過季流行》(Last Season)這件設計作品的朋友,也可以前往 Lernert & Sander 的官網,看看他們怎麼把玩其他時尚品牌;對 Perloo 遊戲軟體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逕自前往 iTunes 購買(台幣 30 元);好奇《人造肉食譜》(The In Vitro Meat Cookbook)的朋友們,也可以上 Next Nature 官網,看看安荷芬科技大學(TU/e)的工業設計系學生,如何設想未來人類與自然關係在相處上的種種情境;而在 3D 列印運河屋的官網上,也可持續關注他們實現過程中的點點滴滴。

最後的最後,如果覺得荷蘭設計獎有一定的品質保證,也別忘了在它們的網站上,慢慢品味歷年精采的決選作品。

編輯/張素莉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