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設計的意義為何?改善(變)世界嗎?但當這個世界越顯動亂,設計與建築師們是否也能夠為受迫的難民做些什麼呢?
 
位在泰國邊境的城鎮美索,有一群來自緬甸的難民,他們年紀不大,正值就學年齡,在被迫遠離家園後,他們不僅有著居住還有就學問題,因此當地建築事務所 a.gor.a architects 決定接下為他們建造臨時宿舍的任務,不過提供給這些臨時居民的住所,除了需要快速搭建外,經費、因應氣候等都是極需要考量的要務,因此 MOT TIMES 泰國特派員特地採訪了 a.gor.a architects 創辦人,得以了解其用心與對這些難民的關懷,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 a.gor.a architects 是如何完成這項任務吧。
想必 MOT TIMES 的讀者對「社會設計」這個名詞一定不陌生,之前的「台北設計城市展」系列報導中,就已介紹了許多呼應社會議題的設計。
 
也因為社會問題種類多有不同,「社會設計」涵蓋的範圍可說相當廣泛,小至平面設計、產品設計,大至建築及較抽象的城市規劃等等。近年來世界各地天災、戰亂的數目增加,有些人的住家一夜之間成為烏有,有些人則是被迫離開家園另求庇護,如此種種因素也促使懷有人道意識的建築師,研發出各式各樣的臨時住所,以照顧這些災民、難民。

而位於泰國邊境的城鎮美索(Mae Sot),也有一群來自緬甸的難民,正值就學年齡,當他們來到美索不僅有著居住還有就學問題,因此當地建築事務所 a.gor.a architects,便為這些學齡難民建造專屬於他們的臨時宿舍。

    
    
位於泰國邊境的美索,有許多來自緬甸的難民,如何快速地建造提供給難民居住的處所,a.gor.a architects 建築事務所決定就地取材搭建臨時屋。(Photo credits:a.gor.a architects

說到這,先讓筆者來向大家稍微介紹一下泰緬邊境的情況。由於緬甸政府長期打壓其境內的克倫族人(Karen people),大批族人因而逃往泰國美索。基於此,位於美索的梅道診所(Mae Tao Clinic,下圖)從 1980 年代開始,就不斷致力於提供緬甸難民所需的醫療服務,近年來更設置了兒童發展中心(Children Development Center,簡稱 CDC),讓這些因政治迫害而遠離家園的小朋友,可以有接受教育的機會。

     
     
梅道診所的醫療與訓練中心,也都同樣是由 a.gor.a architects 所建造。(Photo credits:Franc Pallarés López)
 
為了更加瞭解 CDC 臨時宿舍這項計畫,筆者特別訪問了 a.gor.a architects 的創始人之一,來自德國的 Jan Glasmeier。他說道:「2012 年時, CDC 的學生人數曾高達 1000 多人,因此臨時住宿的建造成為當時的首要任務。然而,由於經費、人手不足,我和另一位事業夥伴,來自西班牙的 Albert Company Olmo,必須想出一個低成本、又能快速執行的解決方案。」

    
這是最初討論臨時宿舍所製作的模型。(Photo credit:a.gor.a architects 

經過一番思考、討論,他們決定就地取材、廢物利用,把當地廢棄建築中所使用的木材作為建築結構的主體,Jan 提到,「用回收木材當作主要建料的好處是,第一它方便取得、花費不高,第二當地居民熟悉它的特性,知道該如何修繕、維護,第三這種做法不須另砍伐樹木,有利於環境保護。」除此之外,他們也仿照泰國傳統建築,將整個結構主體架高,以加強室內的隔熱、通風,同時也能防範雨季時可能造成的淹水情況。
 
位居熱帶的泰國氣候炎熱,為了確保內部空間通風舒適,a.gor.a architects 更選擇使用竹子作為地板與牆壁的建材,並以樹葉來覆蓋屋頂。每個臨時宿舍的面積為 72 平方公尺,可容納 25 個學童。因為組裝、搭設容易,可容納 125 個學童的 5 間宿舍只花了兩個多月就完工了(2012 年的 4 至 6 月間)。

    
    
     
    
選用竹子、樹葉搭建而成的臨時宿舍,因為都是就地取材,因此即使未來這些宿舍不需要使用了,也可以直接回收而不會造成資源浪費。(Photo credits:a.gor.a architects

也許是好事多磨,這個富有社會意義的設計卻僅短短地存在兩年多。今年 2 月,一場大火銷毀了所有心血,所幸學童們都平安無恙。
 
當然這個計劃並不會就此停止。為了幫助這些學童另建住所,a.gor.a architects 在網路平台上發起了募款活動,短短兩個月內就籌得五千多美元。Jan 有點無奈地說:「突發狀況總是發生的很快,而決議一件事情的過程總是偏長。幸好在大家的努力之下,這個重建計劃已在今年 9 月底/10 月初完工。」
 
在訪談後,筆者稍微瀏覽了 a.gor.a architects 的 Facebook 頁面,看到 6 月至 10 月間,他們都有定期公佈此重建計劃的進度,從一開始的草稿、模型,一直到實作、學童搬入,讓出資者安心。其中一則消息指出,新蓋的臨時宿舍現共有 60 個學童、外加兩個家庭入住。不過希望最終有一天,他們再也不需離開自己的土地,也能享有居住的權益。

     
重建宿舍的草圖、結構。(Photo credits:a.gor.a architects)

    
新的住所終於在上個月完成了,而這些遠離自己家園的孩子們,終於再度有了一處「暫時」的居留之地。(Photo credits:a.gor.a architects)

編輯/劉宏怡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