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方向,逆我去的方向。向前,不代表遺忘過去。」

──周書毅 

我想和你一起走路,走很長的路,時間無法回頭,我們向前走,記憶比鐵軌長,比活過的歲月長。你從哪裡來?你要往哪裡去?你忘了什麼?你還記得什麼?時光凝結成塊,我們在歷史裡腳步雜沓響,拉長的影子在斑駁的牆上流竄,像水像火像鬼魂。你迷惑了,這麼多細瑣的線索與感知,但是別分心,我們在《2012重演—在記得以前》。

在旅人埋首疾走的轉驛車站、在風韻醇厚的萬華剝皮寮與三峽老街、在潮聲拍岸盈耳的淡水廣場,法國作曲家拉威爾的波麗露舞曲突然奏響,13位身著上一個青春世代復古造型的舞者翩然起舞,大笑、吼叫、旋身、互望,伴隨一台工業用呼呼轉動的大型風扇,讓你不由得駐足觀望,赫然發現在這溽熱蒸騰的夏日小城,舞蹈竟如此毫無距離地於你身旁開展,綻放出一朵朵裙襬飛揚的輕盈小花。


2011年,由國內備受矚目的編舞家周書毅所成立的「周先生與舞者們」團隊,連續兩年推出「舞蹈旅行計畫」,將獲選英國Global Dance Contest首獎,曾巡演紐約和英國「Sadler's Wells Theater」的作品《1875拉威爾與波麗露》,帶入台灣各地尋常街巷,貼近土地與民眾,展現舞團截然不同的經營理念。一如舞作本身所傳遞意涵「珍惜,並活在當下」,周先生團隊試著讓舞蹈表演走出制式劇場,企望藉由演出場域的轉換,引發觀眾更加直接與即刻思索舞蹈本質。2011年於台北市立美術館所推出的兩階段創作呈現《重演》,以及2012年於飽含歷史底蘊的中山堂演出《重演─在記得以前》,則更進一步結合建築元素,創造出饒富空間對話性的身體意象。
 
從建築體到空間場域
 
1960年代,著名戲劇學者,同時也是劇場工作者的理查‧謝喜納(Richard Schechner)提出「環境劇場」(Environmental Theater)的概念,同一時期美國舞蹈家崔莎.布朗(Trisha Brown)等人亦開始嘗試「景觀舞蹈」的演出形式,藉由汲取來自環境的靈感,給予身體與空間更加繁複的詮釋意涵,與此同時,觀者亦掌握更大權力,自行決定舞作的觀看面向。
 
透過建築本體來進行舞蹈創作,其實早於2007年,編舞家周書毅便已於國際藝術村發表作品《看得見的城市,人 充滿空氣》。這支入圍第7屆台新藝術獎的舞作,邀請觀眾尾隨眾舞者們移動在藝術村的不同角落,使整個建築體本身,甚至含括電梯裡的窄仄空間,都成為舞蹈的發生場域。當群眾踏著或快或慢的好奇步伐,去到頂樓,眼前豁然開朗卻叫人陌生的城市天際線,彷彿是舞蹈為辛勤造訪的參與者,所獻上最美麗的報酬。
 
去年於美術館呈現的舞作《重演》,由編舞家周書毅與知名劇場服裝設計師林璟如攜手合作,進一步融入場域的特質性,讓梭巡於相異展間的觀看行為本身,成為作品重要的切入面向。選定混雜車聲人語,不時有飛機自上空呼嘯而過的地下樓中庭,作為表演場地,不但納入美術館與週遭環境的空間複合性,在結合一層透明塑膠網狀的裝置後,引入天光月色,更搖身一變成為別出心裁的演出場域。林璟如透過美術館裡的石膏像發想,製作出白色主體服裝,搭配編舞家所賦予不具敘事意味的身體質地,令《重演》裡的舞者恍若雕塑,以中性有機動作穿行於建築內外,時而停步、時而交會,漸漸繁衍出更為多樣的時空氛圍,隱隱呼應著美術館裡,各個年代截然不同的藝術典藏。當民眾信步而行,或從當代激昂衝撞的觀念錄像展間走出、或從筆法圓融大氣的山水潑墨洗禮歸來,進入到舞作之中,似乎也在凝視自我生命的諸多閱歷,完成一次獨特且別具意義的舞蹈遊覽。  

挖掘建築空間的人文景緻
 
承接美術館的舞作實驗,2012年編舞家周書毅再次於中山堂創作《重演─在記得以前》,回歸時間命題,尋求與當下社會對話,因而相較前一個版本近乎簡約冷感的動作組構,更加著力探挖人的內在本質。當一派鉛華未褪、洋溢老式風情的光復廳裡,老爵士歌曲「Summertime」樂聲幽幽響起,多位身穿黑衣的現代舞者翩然起舞,配上華貴水晶吊燈與木紋地板的歲月氛圍,不僅使舞作找尋得最為契合的聲息韻味,更讓曾接待無數政要名流,在台灣歷史推演上具備獨特位置的古蹟中山堂,成為舞作表達與解讀最為豐富的潛在文本。

 

整場演出,穿著紅西裝的周書毅不斷一一撿拾散落在地上的紙張,令人聯想到捷克小說家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過於喧囂的孤獨》筆下場景,無法自制地蒐集、梳理、棄毀凋零的記憶,逐步顯露眼前稍縱即逝的世界。配戴珍珠項鍊的女人、靈巧跳繩的女孩、不斷變換組合的家族合影,場上舞者來來去去,帶來一段又一段無可言說的身體獨白,層層交疊、擦肩錯身,宛如遊走在同一場域的片刻思緒,橫越不同時空,卻交相聚攏於此際。儘管觀眾未必能全然明瞭編舞家的創作思維,然置於舞中的諸多時間意象,自行走於牆面的舞者身體、二樓不時傳來的走踏聲響,乃至終場舞者林祐如一襲藍衣,手持水杯,如磐石般靜謐溫柔地舞動,都使中山堂在可見與不可見的時光之流中,稍稍卸下滯重歷史感,以嶄新樣貌偕同觀舞者,繼續怡然向前。

「我想知道自己為何而舞,以一個舞蹈編創者身份,向這個社會發聲。」自19歲入選兩廳院新點子舞展,10年走來,周書毅馬不停蹄地駐村、演出、創作,並出發到世界各地遊歷,最後選擇回到生長土地,成立舞團,擔負起更加多元的身份和責任。但從新銳到輕熟,周先生玩心不減,依然野心勃勃地進行各項舞蹈計畫,期待和更多人相遇,一如與編舞家亦師亦友的林璟如所說:「遇見他,讓我劇場生涯在句點之後,忽然換上了分號!」對於那些不看舞的人們,在某個尋常街道轉角,也許周先生與舞者們正悄然等待,準備與你有個最美麗的邂逅開端。

編輯/張慧慧

▌周先生與舞者們(Shu-Yi & Dancers)
官方網站臉書專頁
由編舞家周書毅成立於 2011 年,以生長的環境為創作基地,從多年來自主創作的生涯中,延伸出更多對舞蹈世代觀察、體驗與交流的開放平台。創團一年即完成了國內四檔製作 28 場演出。目前正在進行的計畫為「舞蹈旅行計畫」、「下一個編舞計畫」。

▌延伸閱讀
不轉彎,那就前進吧!周書毅與《1875 拉威爾與波麗露》的夏日午後旅行
釐清現代舞蹈的文化刻痕—周書毅的身體時空對話
- 周先生與舞者們,重演身體記憶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