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約莫是在闔眼睡眠的七小時後到來;明天,也可以是對於遇見未來自我之冀望。當生活中充斥著的事物皆已美善,我們要做的不是拋出要求,而是學會選擇。文化創意產業能否為我們的生活增色?或許當我們廣泛的陶冶文化素養之後,能更明確的體認文創之於生活的角色。
「文創」、「文創產業」是近年來很火熱的搜尋關鍵字,它的定義隨著某大百貨業者的開幕,更加切入了普普民生。然而,文創並不該只是個引人注意的號召,其「文化創意」之意涵與態度,不該隨著縮寫而縮水。要能內化與體會我們的文化後,設計師們才能創作出引人共鳴的經典佳作;民眾了解文化後,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欣賞角度以及尊重原創。

甫落幕的臺北世界設計大展,是近年來最大、觀展限制最低的全民性文化活動。而民間單位部分,非營利身分的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長年來亦舉辦過多場藝術展覽以及講座,現在正值展期、位於URS21 展出的「MVRDV 垂直村落」亦受到海外媒體關注與報導。我們有幸得以專訪基金會執行長李彥良,透過他跨棲於建築、藝術、設計等多元眼光,與讀者們分享他對文創產業之觀察。

Q:在知識經濟的時代,文化與產業的關係日益密切,文化是需要花錢投資的產業,創新經營模式就顯得相對重要,請問是什麼驅動您在文化創意產業的持續關注與貢獻?

A: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生活中所需的物品在技術層面上,多半已達到了一定的製作水平,幾乎所有的東西已經夠好、夠用了,但是人們當然會想要再更好,還是期待能有更多的可能性。這些可能性,往往成為一種無形的價值,它帶來的可能是更深層的滿足。這時「文化」便會被突顯出來,產業也需要文化的推力讓它有別於以往,這也是產業需要納入的經營視野所在。以我本身來說,當然是對某種領域的文化有興趣、有感覺,才能驅動我對它持續關心與努力。我認為這種動力像是一種同心圓的擴散,產業要始於自身專擅領域擴散對文化的關注,才會化作為有興趣、有感覺的主動經營,而不是讓「文創」成為跟隨流行的生財工具。

Q:文創產業如何做為文明社會進步的動力?若以您長期經營的基金會為例,您如何看待文化創意之於社會的角色?

A:以目前的文創產業來看,不管是設計杯子也好、椅子也好,都是從我們生活週遭既有的物件來做為改變與發想。一般常論文化影響著產業,但我認為應該反過來,由於產業自身對於文化的創意,反而形成了一種新文化的產業。當它們被賦予新的無形價值,或是解決了某些問題,便能成為改變社會的動力。它或許會是在成功行銷全球後所證明的經濟實力,但若要談到對文明的進步,勢必要能夠解決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是針對更庶民、更大眾、更弱勢族群的幫助。若以基金會為例,我們努力的方向是讓更多人、更多族群能夠更輕鬆的接觸「文化」,讓他們能夠擁有更多的選擇性。

Q:文化軟實力的推廣應該不分階層群眾,難得的全民性國際設計盛會—臺北世界設計大展亦落幕不久,您認為企業與政府機關之間該如何攜手增進全民的文化涵養?

A:政府機關若是對於文創環境的營造,能夠站在主動提供資源、放寬限制、持續性的關注之下,企業都是非常易於配合政府的,也較能塑造出大規模的文化氛圍。而企業與政府間的合作,也要遵守規定,才能建立起永續的互信機制。例如前些日子基金會向政府成功爭取到的URS21 經營權,若是我們打破了與政府間的協定,想必不僅沒有下次,甚至政府在日後要借給別人時,會更加謹慎與嚴苛限制;相反的,若是企業照著規矩,帶起文化氣氛,政府會更加樂意廣開合作。在如此的風氣之下,要達成提升大眾生活品味、提供國內設計師舞台,或是拓展國際交流視野,想必不會是遙遠的目標。

Q:由於追求生活品質的觀念日益提升,單純的消費生活似乎已不再是日常的全部。在消費模式過度同質化的今天,您認為在企業經營中加入文創視野能為該企業本身帶來什麼加乘效應?

A:現今消費者比起以往已經改變太多,過去注重的是物品的功能性,長得平凡沒關係,但是要很好用;現在的消費模式追求的則是一種契合自身品味的認同感。但是,文化創意也無法憑空出現,無法因為一時的喜好而作。文創的範疇太多了,當它成為一種顯學時,還是應該從產業自身的本業開始思考:「在我這個領域,如何用文化創意為自己加值?」當一個企業探思出合適於提升自我的文化角度時,就能為自己創造新的價值,它是需要內化之後,才能成為助力。這個價值不一定是站在經濟營利層面來看,而是企業本身對於這社會與文化的影響力。

Q:文創產業與您提出的「更美好的明天」之概念,是否擁有著什麼樣的共鳴?您當前對於明天的期待與想像又是如何?

A:我對於明天的想像,不管是有形或是無形的可能性也好,都是抱持著一種正向思考之態度。就像我對於企業的經營,希望的是能提供更多的、良好的生活可能性。文創產業在某種程度來說,也就是提供了更多生活模式。你可以買一把普通的椅子、或是一把可回收的環保椅子,甚至是看過了設計大師的作品後立定志向有天要自己設計椅子。這些都是取決於一個人受到文化薰陶與感動後,發展出來的美學概念、品味,以及價值觀。文創產業在人們心中會埋下文化種子,它的回收是長遠的,又或許是當一名青年成為設計師時的社會回收。懂得選擇自身所需的人,也就是選擇了自己所要的美好明天。

採訪整理/陳秉松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