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於家屋的想像是什麼?看過日本《全能住宅改造王》節目的朋友們一定都會對每集裡建築設計專家們針對各式家庭需求所進行的大改造,感到嘆為觀止,將美感結合實用、貼緊生活的建築,考驗著設計者本身的巧思與專業度。現在,讓我們把目光拉回台灣台南,獲得第一屆 ADA  新銳建築獎首獎的《空心磚計劃》,基地原是一個南台灣的狹長街屋,有著空氣不流通和西曬等問題,楓川秀雅建築室內研究室以清水模為住宅創造了視覺語言強烈的立面風格,也改善了室內亮度和空氣流通度,這份設計者不言而喻的堅持與用心,一走進建築裡就能親身感受。
建築的語彙、型態無疑會傳達出對應環境及尋常生活的態度,日本建築家伊東豊雄年輕時的作品《中野本町之家》(White U),即是使用了封閉、與城市環境隔絕的建築立面語言,並在住宅內部圍塑出另一個別於街道氛圍的中庭空間,而另一組日本建築家手塚貴晴與手塚由比的住宅作品《迴廊之家》(Cloister House),則以大面積的活動落地木窗創造出室內外時而開放、時而圍蔽的關係,營造室內居所與城市風景間界線模糊、柔軟的狀態。

由「楓川秀雅建築室內研究室」所設計的本屆新銳建築獎首獎作品《空心磚計畫》,其立面語彙同樣也是這件作品中重要的建築外在形式,因此在訪談楓川秀雅負責人楊秀川之前,屢屢想到《空心磚計畫》那道緊鄰城市街廓、充滿虛實掩映的線性外牆,以及曾有評審提出該立面過度裝飾性等評語,因此透過本次訪談,筆者好奇地問起楊秀川對於建築中裝飾元素的想法,他說:「以前很喜歡帕拉底歐(Andrea Palladio)的建築作品,非常著迷於比例、裝飾性語彙。」楊秀川認為空間除了討論使用行為、功能之外,建築的視覺型態也是他所重視的部分,在他的觀念裡,建築型態是必須要被討論的,他說:「我覺得在建築教育裡不去談型態是非常不健康的,我們現在連建築型態的論述都沒有,全部都在談數據、談計劃,可是做的又另外一回事。」

除了語彙、形態的詮釋之外,屬於街屋的《空心磚計畫》也讓舒適的自然光線與空氣滲入室內,不由得讓人想起楓川秀雅近年完成於雲林古坑的作品《華山觀止》,著實是迥異於《空心磚計畫》的另一種建築型態,碰巧見著友人帶回近日前往《華山觀止》時,拍攝到適逢煙霧繚繞的美好景色,仿若一幅南宋水墨畫家夏圭筆下的幽遠情境。

Q:能否談談您第一個接獲的設計項目,以及這個委託案的緣由?和成立楓川秀雅建築室內研究室的經過?

A:我們公司有一半的案子是室內設計案,第一個案子是幫雅楓同學的家做設計,而另一個《泰安觀止》是研究所時接到的,畫了2年多時間,連施工大概4年,在這之間又有一些小案子。當初會成立公司是需要有更多的人手幫忙,在成立的過程中也需要公司名稱、營利事業登記等等,但事實上我們是想讓團隊變得像是研究室的性質,而不太是一般公司的制度。

Q:請談談《空心磚計畫》的設計構想?
 
A:這個案子的業主是牙醫師,他最初的考量點在於案子能否執行完成,也沒有刻意要找一位設計能力很強的設計師來做,而房子本身是一個傳統的街屋,街屋其實有很多的問題需要克服,包括立面的活動等等,在設計時,我們針對街屋做了一些純粹建築議題和空間使用上的討論,而這塊基地同時也有西曬的問題,所以又設計了空心磚的格柵去遮陽,其實出發點就是這麼單純。

 
為台南牙醫診所設計的《空心磚計畫》最外層為不規則、有機狀的空心磚牆、內層為玻璃,楓川秀雅利用這兩個界面改善了居住者內部生活環境,也產生了內與外的有趣互動和風格特殊的建築樣貌。(Photo credit:楓川秀雅建築室內研究室)
 
Q:在本屆新銳建築獎的初審階段,部分評審認為《空心磚計畫》的立面設計非常裝飾性,您能否對「裝飾」這個評論做些回應,或談談這部分的概念?
 
A:我蠻能夠接受裝飾性這個講法的,但使用「裝飾」這個字眼是要非常小心,因為「裝飾」有很多的位階,有功能、純裝飾或結構上的,每個人的認知都不同,我們很容易把「語彙」當做裝飾來解釋,但我並不避諱裝飾,在台灣一般比較不敢談這個,只能暗著做不能明講,也蠻辛苦的,其實我們也將裝飾附加在建築的物理需求上,近代的建築將很多部分都抹去了,古代建築會有壁畫、雕刻,會在工藝上材料性的表現,到當代已經完全是 Program 在主導,我比較不站在這樣的觀點看建築,有時候還蠻喜歡古典建築、壁畫、雕刻那些事物,這也是建築整體的表現,但談到藝術性時好像就比較落入個人的美學觀點,做不好就蠻慘的,這種事情其實非常複雜,自己也蠻害怕的。
 
Q:業主使用《空心磚計畫》這個空間後的感受是什麼?
 
A:屋主覺得這個房子跟一般的街屋不太一樣,一般的街屋中間通常規劃有房間,最後面的一間房就只能單面開窗,空氣中容易飄著霉味,但在《空心磚計畫》的空間裡空氣很好,光線也很明亮,業主覺得非常開心,進到空間裡好像不用開燈就有光線,因為這個案子是住宅又是診所,住宅講求的是隱私,所以作品得獎後屋主就很擔心會因此受干擾。
 
 
 《華山觀止》的基地位於雲林華山,整個園區內有兩棟主要的建築,以粗曠清水模、不規則結構與山的起伏線條相互對應,混凝土材質會隨著氣候留下時間的痕跡,像是對自然界的回應,室內像蟲蛹般造型的燈具也是由楓川秀雅一手打造。

Q:從《泰安觀止》到本次獲獎的《空心磚計畫》,以及近期的《華山觀止》等設計案,皆以清水模為空間的主要材料,有何特別的原因?您對於國內在清水模技術上的施工品質有何看法?

A:出發點很簡單,是因為喜歡材料本身的樣貌,磚頭就是磚頭、木頭就是木頭,混凝土當然就是混凝土,混凝土經每個設計師處理後所呈現的樣貌是不太一樣的,而師傅、工班、營造商的手做出來後,它就有材料性的人文在裡面,除了設計的語彙之外,還有施工廠商的因素加在裡頭,就像老師傅砌磚所獨有的細緻度。

談清水模的技術,我覺得要看用何種觀點,像日本製作混凝土的品質相當高,嚴格說起來那是文化及工班素養上的累積,台灣短時間內要達到是非常困難的,但我覺得這樣去比較是不好的,反而會讓我們對混凝土產生恐懼,因而在建築的型態上有所顧慮,如此很多東西就發展不出來了,如果太嚴苛去要求某些事情,反而會被綁住。
 
Q:建築營造過程裡的不確定性也是你們喜歡的部分?最重視的觀念為何?
 
A:對!其實比較喜歡那種建築裡的不確定、非理性,我們設計出來的建築除了部分符合社會的期待和需求外,我覺得建築自身會有一些議題要談,我們會把這部分提出來。比較在意的是業主在使用空間時,是否能感受得到我們想談的價值。
 
Q:您除了是建築設計師,同時也是公司的經營者,能否談談同時兼具兩種身分的感受?
 
A:我不是一個好的經營者(笑),所幸公司規模也不大,再大就要請專業經營者來經營了,之前訪問過大型建築公司,大型公司會有一些營運制度,我還第一次聽到公司本身要保險,像一般國際級的案子,就必須要有公司保險,這是競圖評選的重點之一,光這個門檻一般的事務所就過不去了。
 
經營上也要慢慢適應,比如以前都是自己畫圖,而現在要習慣把圖交給同仁來畫,或是讓整個公司團隊以同一個觀念來做事,這些都非常困難,要慢慢溝通,但現在也漸漸發現人越多圖面和細節就畫得更細緻、更清楚,這是自己一個人沒有辦法辦到的,需要整個團隊一起完成。
 



室內設計案《30 號住宅》以幾面清水模牆切割出不同空間區域,清水模牆結合了木櫃構成分割空間的主要元素,延伸進每一個空間。牆面彎折、扭曲產生空間的縫隙,因此每個空間可以各自獨立存在,又透過縫隙聯繫著其他生活空間。

Q:起用年輕建築工作者時的考量?
 
A:就公司經營層面來看,穩定性非常重要,很多年輕人在事務所工作一兩年後就離職,可能自身沒法累積什麼,我覺得這非常可惜,在人員組成這部分我們公司算是非常穩定,通常彼此工作的默契要在五、六年後才會產生。
 
Q:能否談談您對現今國內建築教育的看法?
 
A:我覺得學設計不在於學到什麼,而在於價值觀的養成,因為台灣的學生都很聽話,老師講什麼就跟著做,但每個人的特質都不太一樣,在我們的教育裡面往往沒有把「個別性」培養起來,學校好像只有「教」跟「授」的關係,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國內教育其實沒什麼不好,只是在教學過程裡那個「自信」沒有被建立起來,自信指的是對個人觀點、價值觀的提出,或對社會的發聲等等,長久以來都好像被壓抑住了。
 
Q:這次獲得新銳建築獎對您有何特殊意義?您認為國內舉辦這個獎項所代表的意義為何?
 
A:得到新銳建築獎很開心,當初報名時還有點疑惑,不知道該不該參加?後來入圍了,也發現其他入圍作品都很不錯,都有談到一些對建築的想法,就開始對這個獎項有期待,心情上也會有起伏,得獎後,我覺得最好玩的是公司的同事們開始信心大增,也會想著接下來的案子不能亂做。
 
這一次參賽也認識了很多入圍者和評審,其實年輕的建築工作者還有更多,這次是第一屆,可能有些人還沒有報名,往後參與這個獎項的人會越來越多,應該會有更多的討論甚至批判出現,這一屆比較溫和,沒有什麼批判的聲音,我認為批判是好事,那表示大眾越來越在意我們所身處的環境,而彼此討論後的價值觀才會是群體的,社會價值也才會產生。

Q:有評審提到這次入圍的作品普遍過於世故,你的看法呢?
 
A:對我們來說,業主出資建造房子,所以我們是在為使用者做設計,而不是為自己,過程中必須由業主、設計者相互協調,我認為評審指的是能不能在設計手法裡看到設計者的個人性,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對設計者來說,如果業主可以跟你同心,那是非常難得的,這次入圍的作品,每個基準點都不同,比如有些作品是建設公司的案子,設計者必須面對的是大眾普遍的價值,所以設計者所能主導的部分有限,但這些設計者也一樣表現得很好。
 
Q:能否談談在建築以外的其他興趣?
 
A:興趣很廣喔(笑),我很喜歡跑步、很喜歡買盒裝模型來自己製作、上漆,也很喜歡看機械的東西,像摩托車等等,因為它們非常漂亮、迷人又有它的功用。

編輯/洪佩君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