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TIMES特別企劃「生活設計小店」專題,將在4月每週二準時上線,帶領你走進隱身台北巷弄的生活設計雜貨舖,看看這些費心保留城市溫度的生活職人,如何在小小空間中設計出屬於自己的生活樣貌,豐富城市中的美好風景。文末另有同場加映春夏布置重點教室喔!

嚴格說起來,「唐青古物商行」並不完全是生活設計小店,它有咖啡、有甜食、有雜貨、有傢俱,甚至也辦讀書會、辦海外志工營,舉行各種非營利性質的活動,不知道你會不會也有這樣的疑惑:到底這些看似自由、隨心所欲、包山包海的小店家,如何在營生與理想中找到平衡?曾經困惑,也左右搖擺過的店主人唐青常想:「到底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這或許是一切的源頭,也是最重要的老生常談:莫忘初衷。如果你也曾經在人生十字路口徬徨過,不妨也來看看唐青古物商行如何找到出口,而成長為今日的模樣。
「唐青古物商行」,跟著掌櫃「唐青」的名,自2011 年7 月開始,在中正紀念堂邊角上某條巷子底,一扇木門開了關,關了開,進出之間,舊東西找到新主人、志工們在笑聲中結束一天的任務或學習,雖是暗巷卻總有氣旋竄動,至今也一年半了。
 
掌櫃唐青,初次見面會以為是哪來的原住或塞外民族,有時說起玩笑話混雜一口分不清是真是假的四川腔,也許是十多年前便開始到藏區辦英語營,每年交流沾染下的文化融合(與不融合),就像古物商行一樣,都擁有難以歸類的氣質。而古物商行尋著唐青自幼的嗜好—撿破爛而起,撿家具、定期義賣、為偏遠地區孩童籌學費……當這些個人興趣漸漸規模化(又或是當自己家容納不下撿來東西堆積的速度?),唐青和朋友們成立了「台灣有福人關懷協會」,曾幾何時那個開間慈善商店的夢想,成真。

 
訪問當天,唐青像個活招牌一樣穿著自家店內的二手衣(說是穿久了有感情,也不好意思放回去賣,就買下了),被問到當初協會以「唐青」命名,會不會有(偶像 CEO)包袱,她說:「一開始我也不想用自己的名字,第一是太高調,第二覺得背著名字在身上,責任很重都睡不好。後來我覺得這真的是很有智慧又滿恐怖的決策,因為名字已經在這裡,很難抱著『反正是協會大家的事』的心態偷懶,就像自己的小孩,再好再壞,都和你綁在一起。」
 
收下朋友們送上的「擔負責任」這門功課,唐青背上的古物商行不只賣二手商品,也泡咖啡、辦活動,也曾經化身為獨立劇團的表演舞台……因為她(它)有如變形蟲一般不斷長出新的絕活,歷年來不斷進化的營業項目實在一言難盡。有著便利商店的多角、社區里民中心的溫情,只有推開木門之後才能體會大都會裡少有的有機體,若你運氣夠好,還能撞見氣息不凡的掌櫃,請他來一段四川腔商行導覽。

Q:用一句話形容這間店。
 
A:我希望人們踏進來後,可以感受到一個個小小的力量,這些力量累積之後會變成巨大的能量。不管是物質或非物質都是,像這些家裡不要的小東西, 堆積在一起常常會有客人發出:「喔!東西好多」之類的讚嘆;或是像志工們,聚集在一起常常讓我覺得有好多化學作用、迸發很多想法,這些都是一件物品或一個人做不到的。
 
Q:你會怎麼定位這間店?
 
A:的確感到困惑過,常常會覺得自己的角色很多元很混亂,比如在做協會的事情時是很多的行政、聯絡事務;顧店有標價、整理等大小事;店裡也時時充滿著朋友、義工、客人;另外還常舉辦非營利性質活動,像讀書會、料理教室等。有時候也會擔心義工會不會覺得很忙亂,需要學做飲料、又要修家具、整理、清潔、辦活動、跟人寒暄……。但那天我去了 7-11 突然就明白了,你看他們得幫你拿博客來的書、繳費、泡咖啡,從商業化出發去做到「7-11 是你的好鄰居」或是「有7-11 真好」,也的確,什麼事情都可以在那邊完成,真的很好。

再回頭看這家店這樣多元的角色,剛開始會覺得自己是不是太瘋狂或會不會太分心,沒辦法把事情做好,可是後來覺得,所有的東西都是因為人的需求而開始被創造的,所以這家店對我來說就不只是咖啡廳、二手家具店,其實是個社區里民中心,有點像 7-11 吧!而且希望做得更好, 不只為了一句企業 Slogan,而是能實際感受、思考人們的需要。
 
 
Q:用一句話形容你自己。
 
A:很迷糊,拖拖拉拉,腦袋有些漏洞、能力有些不足,比如自己生活中每個月都在忘記繳手機費,常常到被停話才衝到中華電信,去銀行也會有恐懼症,常要拖到最後一刻。這些奇怪但其他人覺得不難做到的毛病, 都非常不利於一個想要開店或有大夢的人,說真的。但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就像朋友曾經形容我像爬藤類植物一樣,沒骨幹、不強壯,但因為身邊有太多像大樹的人讓我攀爬、依靠,就一直爬一直爬,爬到外觀上看起來很像一棵神木這樣。
 
Q:你最喜歡這間店的哪個角落
 
A:這個問題回答起來很痛苦耶!因為我一直希望這是個很舒服乾淨,像咖啡廳一般的店,可是一直都很難……。

如果以現階段來講的話,應該是入口那張剛修好的粉紅沙發。 那時候有個清大學生,住處附近常有東西被丟掉就會拍照問我們要不要,看到這張沙發時,一來覺得四人座的沙發已經很少見了,一來想到六人行裡我最喜歡的咖啡廳裡的那張大沙發,幾個好友沒事就賴在那裡。但撿回來後才發現裡面的棉花經過日曬雨淋已經臭掉,外面的皮也破了,決定好好把他修復。以前我們只挑不需太花錢的家具做修復,這種要花比較多錢的,一直以來都不太敢碰觸,但後來跟老一輩的客人聊天,尤其是那種做過或賣過家具的阿伯,越來越明白這些家具的故事,從他們口中了解這種老沙發的骨架都非常勇,怎麼跳都跳不壞,所以我們就覺得,好東西還是很有潛力的,如果不願意花點代價相信它、把它整修起來,真的很可惜。當然像是六人行這種感性的記憶因素也很關鍵。不過,以台灣的家庭來說,這麼大的沙發其實是很難賣的,但又會覺得可以一次坐好多朋友家人,不好賣的缺點也是個特色吧!總會有個地方需要它吧。
 
              
 
Q:那就是唐青啦!成為店內永遠難以脫手的二手家具。
 
A:對阿!所以我們發誓會永遠愛它,讓他留在這裡。那時候有想過如果修復好,要在店裡弄個六人行咖啡廳的角落,一樣有咖啡桌,單人沙發,但因為其他沙發也都來了,所以還沒辦法設計好那個角落(心虛貌)。
 
Q:店裡最看不慣⁄有待加強的地方?
 
A:太多了!你看!(指)就是小東西亂七八糟的(指),或是好像整理好但不知該放哪的東西(再指)。而且你相信嗎,這櫃檯在兩個禮拜前已經狠狠的整理了一下午,看不出來吼?
 
Q:嗯……很有唐青的 style 啊,唐青不就是要隨性……
 
A:啊~可是以slogan 來說,應該是要做出一個乾淨、有質感的店呀。
 
Q:如果下輩子不能當人,你想要變成店裡的哪樣東西?
 
A:我希望我是那張黑色的斗櫃,它好棒,有不同尺寸的抽屜,好多層,可以裝好多東西。一直覺得斗櫃是很神祕的東西,用很有味道的木頭做成,可以收藏各種東西,所以之前撿到都超興奮,可是銷售面卻完全相反,很難賣。後來有人解釋給我聽,現代人有系統櫃,像這種木頭多少有些味道,有些人會在意衣服混著木頭的味道,有些可能還混著上個主人的味道。 
 
  
 
 
Q:如果要到荒島生活一天,只能帶店裡的一件東西,你想帶?
 
A:啊,一天喔?我要帶一本可以讀一天的書。店裡有很多書之前整理就覺得很想看,比如《雷夫老師的莎士比亞課:第56號教室的奇蹟》剛好已經放到自己的袋子裡。因為自己現在也教英文, 很佩服這個老師,去貧民區教學生演莎士比亞劇,帶他們去看棒球教數學,從生活融入,我覺得這是很不容易的。像我教書教久了,常會覺得有時候真的很不想動腦,賺到錢就跑了這樣,但這樣下去,教學也會越來越無趣,所以需要靠他激勵一下我自己。 在荒島上,用正面力量激勵自己,又不會被孤獨淹沒。
 
Q:如果可以自由選擇,你想要在哪裡開店、生活?開哪種店?
 
A:當然想在藏區開店囉,我想開一間賣他們犛牛毛織成的布做成的包包、燈罩等商品,順便賣抗 UV 太陽眼鏡的店。
 
Q:為…為什麼?好跳 tone……
 
A:你知道那邊海拔高,陽光烈,又需要一直在戶外活動、工作,可是他們當地人都沒有在帶太陽眼鏡,很多都得白內障,老年很容易眼瞎,所以我就很想要在那邊推這項商品。
 
Q:所以犛牛毛商品賣給外來者,眼鏡賣給在地人?
 
A:沒錯,同時也要訓練他們當直銷團體,在當地可以自己推廣,一面兼職也可以保有自己賺錢的工作,真是太理想化了!
 
Q:有希望在藏區哪個特別的城市嘛?
 
A:希望會是像 7-11 般的連鎖,每個城市都有。他們的犛牛毛織好之後可以賣給我們,我們收購之後變成商品在店裡賣,太陽眼鏡的話可以找大陸工廠做的便宜的,只要確定有抗 UV 就可以。
 
Q:每個城市會是標準系統化的販售,還是會發展在地化的差異?
 
A:因為我對每個城市的特色還不太了解,但我們有想過要結合兩種商品,比如太陽眼鏡的套子也是用犛牛毛做的。另外也想過藏族是很愛文學的民族,很愛寫詩,所以可能犛牛毛眼鏡盒裡面還可以附一首傳統藏詩,把一切都結合這樣,但,其實他們不會在乎吧!?
 
(按:真是太「文創商品」了……)
 
 
Q:理想的城市最重要的是?
 
A:有好的人。如果城市沒有好的人就太可怕了,但如果有好的人,再怎麼荒涼的城市都可以重建或改造吧。
 
Q:最近反覆問自己的問題和答案?
 
A:常常會問「到底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優先順序是什麼?」當然那些細節很多,有些是店裡的,有些是自己人生,比如之前不管是廣播或教學,都有機會可以接更多的工作,薪水自然可以水漲船高,那時就會出現「理想重要還是賺錢重要?」這種問題。我自己大概到 2013 年初有了一個暫時性的答案。
 
其實,開店之後才知道,做生意賺錢,就是要賣那麼多的椅子才會有那麼多的收入,比起教書,教書真的是做爛做好都那麼的穩定,那時候就覺得既然有機會就多工作賺錢好了,搞不好賺了補這邊都還更ok,另一方面也會讓家人感覺比較好,讓他們覺得「哇!你又重回了穩定工作的正道了!」。真的一度頻頻心動,可是後來的決定是,對於剛開始成立的商店或協會,我們想做的又有點是個新型態,自己不太確定該怎麼做才好的東西,所以是需要很多精力和時間的投入,親自參與其中。下決定那陣子真的搖擺得很厲害,常常有幾天覺得,多賺錢,賺得穩賺得多,店裡缺什麼也不怕,但有些時候又覺得不對,也常會有很多例子或看書看到,有些支持這一方,有些支持那一方。後來我漸漸發現,精神面和人的投入是最重要,如果只看見數字,就會失去一些很寶貴的東西,畢竟讓這個東西可以起來,最終還是人吧,那可能是錢買不到的,也成為我今年的目標。
 
 
Q:這樣的拉扯持續了多久?
 
A:有沒有半年阿,那時候其實店也開到了一個穩定的狀態,收入可以平衡支出,不用擔心了,也才會覺得自己是不是自己可以抽一腳,去賺錢。但同時,那個穩定也等於停在某個點,面臨該不該有所突破的時刻,比如開分店阿,像「救世軍」這個機構讓二手店得收入可以養更多的員工、幫助失業的人口找到工作、最後還成立了就業輔導站……陷入長考的時候我常會覺得,這才是正確的經營之道阿!想要到那個程度,自己還遠得呢!是不是要更拼。
 
Q:有那樣的野心嘛?
 
A:之前有,但那個野心也讓我很不舒服,覺得自己還不夠。如果要的話,是不是要上 EMBA,有些人就會說:「算了吧你!」,認為我不如好好用唱歌來分享,不要幻想自己去當 CEO。當時覺得不安,不滿於現狀,但過了一段時間沈澱,也看了許多資本主義為了擴張犧牲的案例,就會常常問自己,真的要那樣嘛?後來平衡的方式是,珍惜第一家創始店,一面安於現狀一面對期許自己有所成長,但不限制成長會有多大,比如說,下一年要比今年有所突破,第一年沒搞懂得今年要搞懂,大概就這樣。

編輯/張慧慧

▍同場加映!﹝唐青古物商行﹞夏日角落佈置重點教室

重點1:生活太忙太亂,先不談大舉革新,從阿雜的空間中闢出一小塊清新角落,便是突破(一個不小心清出太多雜貨,還可以通通捐給唐青)
重點2:幫老家具換上色彩繽紛的新衣裳,以生鏽小鐵椅繃上生活者工作坊老布為例(繃布技巧可洽唐青)。
重點3:消暑首推棉麻織品和自然系容器(竹編草編、木質石材),不開冷氣也能達到溫度下降的錯覺。
重點4:鮮花、乾果、瓶罐從旁點綴搭配,心火太旺可聞聞、摸摸、敲敲打打
重點5:光腳踏起來沁心涼的磨石子地可遇不可求,得失心不需太重。


▍生活設計小店專題   延伸閱讀
雜貨(zakka)一詞源自日本,對日本人而言,指的是日常中各種生活用品──小至跌落在地輕而無聲的迴紋針,大至客廳沙發,只要是可以帶給人們幸福的使用感的日常用品,全是雜貨的一部份;對台灣人而言,雜貨則更強調溫度,是街頭巷尾的那間柑仔店,樸實而獨特,物品不只是商品,而保有更多與人交流的記憶與情感。

MOT/TIMES特別企劃「生活設計小店」專題,將在4月每週二準時上線,帶領你走進隱身台北巷弄的生活設計雜貨舖,看看這些費心保留城市溫度的生活職人,如何在小小空間中設計出屬於自己的生活樣貌,豐富城市中的美好風景。

時常在這裡:男子木屋裡的原味雜貨加點心
好樣本事:有本事讓你在城市角落不只讀書
版語空間:當第三者入侵我們的生活版圖

唐青相關延伸閱讀:川藏高原茶館裡,台灣來的手工藝
▍唐青古物商行 Facebook專頁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