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工業設計、建築領域是專屬於男性的世界,駱毓芬、林明娥、張清華、姜樂靜這幾位「不讓鬚眉」的女設計師們,完全打破大家的刻版印象,她們有著專業、自信、喜愛挑戰,也有著女性細膩的觀察與思考。MOT/TIMES 規劃【女力設計】系列報導,將帶領讀者一窺女性設計師們的傑出表現。
 
看過前幾篇專訪後,女力設計最終章要來介紹台灣校園建築的重要推手──姜樂靜,這些姜建築師操刀的學校遍佈台灣,有的在城市裡、有的則遠在山區或離島,初次與姜建築師碰面,她帶著從台東歸來的活力,爽朗熱情地分享自己過去的作品,而對於身處在女性是少數的建築業,她也提出看法,「女人不用去比較或證明可以做的比男建築師好,而是喜歡自己的樣子,努力讓自己更有能耐,對環境產生改善的力量」於是,她一邊蓋房子改變環境、一邊搖起筆桿,用喜愛的文字和大家分享對都市空間的想法。
人創造建築物,建築物也塑造了人,那麼,肩負啟發創造力、養成人格的學校應該是什麼形態呢?



   
姜樂靜認為校園不只是一棟建築,也是充滿喜悅、榮耀和記憶的地方,她所設計的潭南國小是一座 3 層樓的原住民家屋,建築體運用許多當地材質,並開放校園空間以串聯部落的社區活動需求。(Photo credit:姜樂靜建築師事務所)

姜樂靜建築師曾設計過不少校園建築,當年她參與921災後重建校園,設計了潭南國小,從當地獨有的地方文化視角來詮釋這個校園基地,更對週邊環境和布農族文化進行田野調查,透過書籍出版讓傳統文化得以在這個部落學校裡延續。
 
在專訪中姜樂靜也提到:「建築師不要像酷吏一樣去批評別人,而是應該了解別人,知道別人的需求,透過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別人認同。」因此在她的作品裡,個人形式風格的展現向來不是設計主軸,如何和人們充分的溝通,並運用當地的文化、環境特質來形塑適切的空間語彙,才是她所在意的重點。


                                                                                                                         (Photographs by 翁子恒

近來姜樂靜關注城市空間議題,並在報章發表一系列專欄,書寫城市發展、遺址、樹木的保存,或獨立書店所代表的城市價值等,透過她的文字,也讓我們重新思考這些平時容易被忽略、遺忘的環境議題。
 
Q:近年您完成了很多校園建築,這些作品大多融合當地文化,在形態上不太像傳統學校,您對學校的想法是什麼?
 
A:大家對於校園建築都有既定印象,所以要打破印象就必須從零開始,先忘掉學校是什麼,再來思考何謂學習的場域。

「如何引發學習的慾望」是我設計潭南國小時所思考的方向,因為學習是本能,但每個人都可能產生學習障礙,所以我覺得學校就是要想辦法解決這件事情,我做校園建築的設計其實沒有什麼特定方法,就是抱持著同理心,回歸到和學生一樣。


潭南國小的基地很小,所以在空間配置上必須充分利用,因為在研究所之前曾做過集合住宅設計案,姜樂靜正巧能將這樣的能力運用在潭南國小這個案子。 (Photo credit:姜樂靜建築師事務所)

高中畢業時曾到布農族部落服務,因此在參與921校園重建時,又回想到過去的經驗,深覺部落裡的學校課題又更複雜,因為必須先思考原住民部落到底要學什麼。

而我認為傳統知識很重要,後來便找了4個團隊,包括陳景林老師的纖維藝術團隊做附近植物染的調查、一位擔任玉山國家公園解說員的朋友做附近動植物的調查,另外還找來專精布農族織布的朋友,以及長期研究原住民建築的關華山老師,在學校蓋好後,同時將研究出版成四本書。
 


 
姜樂靜的建築作品中常使用很多材料,她認為孩子們能多接觸各種材質,也是多樣學習的一部分。(Photo credit:姜樂靜建築師事務所)

另一個案子仁愛國中,它是一所賽德克族學校,因為學生喜歡在山稜線上看落日,所以我就設計了一座塔,可以上到屋頂去彈吉他,順應著地方的故事提供一個場景,另外,我也希望孩子可以透過空間看到校長如何工作,所以開放所有空間。

對我來說,學習是看著老師的姿態來學的,而不是知識本身,所以我覺得各年級應該可以開放空間,而不是各自封閉地教學。

而最近設計的台中大墩國小,因為基地在重劃區內,所以在設計上,我用了曲線來打破週邊方整的環境紋理,算是對外在環境的革命,當時還畫了一些透視圖來印成月曆,送給附近的居民,讓他們可以看到願景,大家能夠相互信任,事情才能圓滿。

 
在台南家齊女中忠孝樓重建案中,姜樂靜反而將空間處理得較為內斂,像是希望人在教堂內能收斂心思一般,讓它沉靜如修道院。(Photo credit:姜樂靜建築師事務所)

Q:您在作品裡面常使用樸質、自然的素材,在材料選擇上有何特別的原因?
 
A:我對材質很有興趣,在設計20號倉庫時,開始使用材質本身的特質來呈現空間,那是我第一次可以決定自己要用什麼材料,當時我使用鐵件、空心磚、網子,並讓管道外露來和舊建築對話。
 
我認為建築師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不面對材料、構造的,另外一種是面對的,雖然選擇用不同的素材、構造會非常辛苦,因為要畫很多圖,也要應付很多工種,但我覺得面對每一種材料是建築師應該要做的。



 
姜樂靜在東海建築研究所時,設計了20號倉庫整建案,這也是她的第一個公共工程案。

Q:您是如何獲得第一個設計委託案?從事建築設計工作至今,有沒有哪件作品是您十分喜愛的?
 
A:以前會幫人家畫透視圖,因此認識一些建商,後來他們聽到我考上建築師,就介紹我做集合住宅的設計案,這個案子就成了我的第一個設計案。我自己比較喜歡的作品是20號倉庫,它是我接的第一個公共工程,另外還有潭南國小、台大的新月台我也蠻喜歡的,新月台那個案子雖然很小但很特別。


2009年姜樂靜幫書法家董陽孜在國立台灣美術館策劃了「對話」展,她認為自己後來的設計思考有受到董陽孜的啟發,此為兩人在國美館水牛廳合作的裝置藝術作品。 (Photo credit:姜樂靜建築師事務所)

Q:是否有任何人事物,對你的設計有很大的影響?
 
A:對我影響比較大的是東海大學的洪文雄老師,洪老師本來是唸醫科,後來轉念建築,他教傳統建築時會分析構造、功能,用一種很宏觀的方式去講述,他不只影響我,也影響很多同學,所以我們很多同學會去處理構造面的設計,洪老師很棒的一點是,他不會用很菁英的角度來看學生,會特別關心比較弱勢的學生,學校裡其實很需要像這樣溫暖的老師,後來很多同學去教書,我認為也是受他的影響。

Q:您自己也從事學校教學,您認為它與設計實務工作有何不同?

A:我認為教學和建築實務其實很像,在學校,基本上我會尊重學生的方向主題,但當主題涉及道德上的問題時,我就會教他們該關注哪些議題,另外是在設計基本動作上的調整;在事務所的實務工作部分,雖然最後還是由我負責,但我也會欣賞同事們的想法,所以我們事務所的作品常會有風格的差異。
 
在學校,我會鼓勵學生做些實務上難以達到的事情,可以一解我的好奇心,而教書也可以算是我的休息時間,因為可以拒絕接電話(笑),反而像是另一種放鬆。

另外也是想知道不同世代的人在想什麼,因為建築師常會活在自己的輝煌時代,而不知道年輕人的想法,這也會影響做設計的能力,而多跟年輕人在一起也會讓我覺得自己比較年輕(笑)。
 



 
                                                                                                                            (Photographs by 賴建作) 

姜樂靜的大墩國中/國小用安靜的幾何力量抵禦外部環境,改變台中七期重畫區的方整,上圖為大墩國中小全區圖。(Photo credit:姜樂靜建築師事務所)

Q:身為女性,您認為在建築領域的困難是?或能感受到什麼優勢?

A:其實遇到的困難可能就是優勢,一開始會比較困難是因為別人對妳不信任,尤其當他們無法搜尋到好的女建築師作品時,就不敢確定女生會不會是好的建築師。

修澤蘭女士算是我的指標,她做過很多不錯的建築,像是衛道中學的教堂等,另外王秋華老師也是很好的女建築師,也因為女建築師比較少,相對的就容易被突顯出來,這也算是一種優勢。
 
Q:你覺得女性建築師的特質是什麼?
 
A:跑馬拉松賽時,女生有時比男生更耐久,通常女性受到挫折還會再站起來,而很多男性受挫後其實站不起來,應該說,女性在自我療癒上的能力是比較好的,相對也比較有毅力,另外女性對材質的敏銳度也是比較高的。


由姜樂靜設計的台大「新月台」位在新生南路上,內有餐廳、訪客中心和地下停車場,自然地融入原有的校園空間。 (Photo credit:姜樂靜建築師事務所)

Q:您近期在報章媒體發表文章談論空間議題,能否分享您的心得?
 
A:可能因為我常在臉書發牢騷、關心都市的空間議題,所以就有《蘋果日報》的編輯在臉書上向我邀稿,寫作也讓我的生活有某種固定的節奏,蠻有成就感的。對建築師來說,會寫東西應該也是重要的,那是一種自我推薦,讓別人來了解你做的設計。
 

編輯/洪佩君

姜樂靜
1962 年出生。姜樂靜建築事務所負責人。1991 年開業,第一個公共工程案為台中 20 號倉庫。921 大地震後以校友身分加入東海建築工作隊,參與災後重建,因南投縣信義鄉潭南國小重建設計案獲得「遠東建築獎」,也曾獲頒第 9 屆內政部傑出建築師獎。代表作包括台中 20 號倉庫、南投潭南國小和仁愛國中、澎湖縣馬公高中、台南家齊女中、鹿港漁會魚食文化推廣中心,以及台大新月台。

Blog-愛哭的建築師

延伸閱讀
- 【女力設計】像台灣竹充滿「韌性」的女設計師,專訪駱毓芬
- 【女力設計】建造威秀影城、IKEA的溫柔之手,專訪商業空間建築師林明娥  
- 【女力設計】綠建築是對建築的一種態度,專訪建築師張清華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