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竹編工藝在杜拜開課了!身負起「設計國民外交」重責的台灣設計師周育潤,帶著一身設計與竹編工藝功力,前往杜拜,親身傳授當地民眾「五角編」技法。這場別開生面的海外教學,報名人數相當踴躍,不過,雖然五角編是台灣竹編工藝的基本功,但學來可一點也不簡單,因此教學現場一開始真有點兵荒馬亂,所幸周育潤趕快呼叫救兵,多位同行夥伴通通下場當起小老師來了。這場設計的國民外交,最後結果如何?台灣竹編工藝的越洋之旅,是否能在杜拜生根?快讓我們邀請周育潤現身說法吧。
設計師們如果以後要「混」中東,可要先拜台灣設計師連線的邱乾珉(Ben)與設計師周育潤(Kevin)為師了!
 
相當難得的今年 3 月,由 Ben 與 Kevin 領軍台灣設計,首度前往杜拜設計節(Design Days Dubai,以下稱為 DDD)插旗了!到底,DDD 有意思嗎?未來若有台灣設計師想前往參展,有教戰守則嗎?MOT/TIMES 也趁著 Ben 與 Kevin 剛回台之際,趕快前往拜碼頭,請他們為大家指點迷津,並分享他們的杜拜外交之旅。

不過,才剛坐下來,他們就說,「你相信嗎?我們每天都喝了酒(笑)!」不是因為宗教的緣故,杜拜禁止喝酒嗎?原來,Art Dubai 與 DDD 一同舉辦的效應,3 月的杜拜可說熱鬧極了,也讓當地藝文、設計晚會活動不斷,而除了 Art Dubai 與 DDD 外,他們還去了杜拜當局積極籌畫的設計園區(Dubai Design District)、海灘(咦?不是去工作的嗎?)參訪,看來,這真是一趟很與眾不同的杜拜設計之旅呢(請見下方影片)。
 

[ WDC 台北世界設計之都前進杜拜設計節 特輯 ]參展幕後花絮曝光....!!!

Posted by 台灣設計師週 on 2015年3月18日
此次台灣設計師前進杜拜設計節的參展幕後花絮短片。(Video credit:台北世界設計之都/台灣設計師週)

其實,杜拜的生活型態跟台灣是很不一樣的,因為夏天十分炎熱,所以杜拜的活動都是入夜以後才開始,像是 DDD 從下午 4 點才開放民眾參觀,「對參展廠商來說,真的蠻難適應的。而且因為展覽前三天,還有很多 preview 活動,王子參觀、Lady Preview 等,所以大概每天早上 10 點就要到展場,但晚上 10 點展覽才結束,展期也比較長,對許多參展單位來說很吃不消。」
 
雖然杜拜商業活動熱絡,新式建築、「厲害」建築很多,「不過必須說,杜拜的設計深度還不夠。」從餐廳、飯店的內部設計,到 DDD 展中民眾感興趣的品項,杜拜在設計領域裡還有長足的進步空間。但可別誤會,當地民眾對設計並非漠不關心,還記得日前文章提到,Kevin 在 DDD 現場舉辦一場「Bubble Craft Workshop」竹編工作坊嗎?「本來工作坊只開放 25 人報名,但一下就額滿了,後來還增設到 35 人。且參加的民眾,在工作坊結束後,還有許多肯定的 feedback。」
 
因此這回的杜拜拜碼頭專訪,就讓我們從相當成功的「Bubble Craft Workshop」談起,並請兩位分享他們的杜拜設計節觀察吧。

Q:工作坊大約多長時間?怎麼進行?
 
A:workshop 大約進行兩小時,一開始先說明我們代表「台北世界設計之都」來到這,然後才介紹台灣竹編技法、竹編球的特色跟材料。
 
可能因為其他的 workshop 都只有概念發想,完成後再將想法用隨意貼貼在牆上,相較起來,我們的 workshop 就更有實作感。且 workshop 結束後,未來再看到這顆竹編球,就會想起自己曾參加過這次的 workshop,是來自台灣、台北的設計,這是很好的事。所以我們的 workshop 報名很踴躍,聽說是第一個額滿,而且後來還追加人數。最後參加 workshop 的人幾乎都有完成作品,然後還要求一起拿著自己的作品跟我們合照。

    
     
      
工作坊教學現場有許多狀況產生,一開始因為人數過多且大家進度不一,周育潤有點忙不過來,因此緊急請台灣設計師連線的 Ben 與設計師加入教學行列。(Photo credits:台灣設計師連線)

Q:雖然說,竹編球可以運用到生活之中,但當地並沒有生產竹,不是嗎?
 
Kevin:在我的作品《Bubble Chair》裡,是用竹作為材料,使用大量五角竹編球組成。不過在杜拜我們則是準備了珍珠帶,它跟打包帶很類似,但珍珠帶比較軟,做出來的球質感蠻好的,很多原住民媽媽都會用珍珠帶來編包包,顏色也很多,我們挑了金色、紅色、白色、紫色等,而紫色很接近台北世界設計之都主視覺的紫色。
 
其實在課程中大家都很踴躍積極,像是我們也有帶鈴鐺過去,大家會爭相說要鈴鐺,放進竹編球裡。課程結束後,也有許多人直接問我剩下的材料能不能帶走,他們回去還可以繼續。當然,除了竹、珍珠帶,他們還可以自行嘗試其他材料,像是紙,如果他們真的有興趣的話。

       
       
採訪過程中,周育潤也當場示範起竹編球的製作方法。(Photograpy by 翁子恒)

Q:工作坊一開始提到是代表台北世界設計之都來到 DDD 的,大家都認識台北嗎?
 
Kevin:杜拜是個人口非常多元的城市,他們的國際觀、對世界的了解,跟我們一開始想像的不太一樣。雖然在杜拜東方臉孔蠻少的,但很多外來居民,會選擇住在杜拜,或是在杜拜工作,通常對於世界已經有很深的了解了,並不是那種一輩子都在家鄉的人,因此他們自然知道台北,因此當他們看到台北世界設計之都,就會自然而然地自己去認識。
 
Q:這次帶到 DDD 中,詢問度最高的是哪件作品?
 
Ben:《Bubble Chair》在工作坊之前就很多人問了,很多人直接走進攤位,指著《Bubble Chair》問說這多少錢?不過問完他們就走了,因為他們覺得太貴(笑)。
 
Kevin:所以他們就想那就在 workshop 自己做一張吧!
 
Ben:Pili(吳孝儒)紅色的椅子、王俊隆的紅磚也蠻多人問的,我們帶過去的作品,詢問度都蠻平均的,Gina(徐景亭)的蕾絲碗也差點就賣了,可惜我們不接受信用卡。

     
    
         
這回帶到 DDD 的作品,詢問度都相當高,Ben 與 Kevin 也都相當詳細地向大家介紹台灣設計作品。(Photo credits:台灣設計師連線)

Q:現場買氣怎麼樣?
 
Ben:許多歐美人到我們的展場一看就懂這些作品,而且可以聊很多設計,但當地人到現場,通常就是摸一摸,然後問說椅子真的可以坐嗎?討論深度差蠻多的。
 
Kevin:我覺得當地人比較感興趣的是材質,我們這次作品的材料,對他們來說都很特別,像是竹子、紅磚、薄胎,他們都很感興趣。
 
Ben:另外,他們很重視限量這件事情,但可惜的是,我們這次帶去的都不是限量的。

     
台灣設計的攤位正好位在咖啡廳旁,也因此帶來許多人潮。(Photo credits:台灣設計師連線)
 
Q:所以限量版就會加強他們購買的慾望嗎?
 
Kevin:我覺得他們在購買前,如果知道是限量版,就會更有意願。

Q:可以多分享一下這次的參展經驗嗎?
 
Ben:這次真的是蠻有趣的經驗,因為我們沒有看過哪個展,那麼聚焦在限量作品上,只是對我們來說,有時候還是會困惑,因為有些作品幾乎就是藝術品,覺得放在 Art Dubai 跟 DDD 好像沒什麼不同。而且我們在現場看到頗多很衝突的作品,所以主辦單位也很難掌握買家的品味到底是什麼吧。
 
       
DDD 現場可以看到許多像是藝術裝置或是雕塑的作品,如 Zadora 藝廊帶來的作品,像不像是將藝術家艾雪的平面作品立體化?(Photo credits:台灣設計師連線)
 
     
而設計給老鷹站立的支架,大概也只有在 DDD 如此獨特的展覽中才看得到吧。(Photo credits:台灣設計師連線)

Q:DDD 今年才第 4 屆,你覺得它的發展性如何?明年你們還會參加嗎?
 
Ben:這就要看有沒有贊助啊(哈)。
 
我們並不是專業銷售人士,如果只是單純來這裡銷售作品,對我們來說真的很難。作品會不會賣,也關係到與當地的連結,而藝術品、設計品的銷售,對象都是不一樣的。像我很喜歡的法國 Bensimon 藝廊,他們就直接說,我根本不需要那麼多人潮,只要來幾個對的人就好了,這跟做設計師週、設計展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反而跟藝術展覽比較像。
 
Kevin:也有人說,來這裡的目的並不是賣作品,而是希望接到飯店的案子。

     
現場也可以看到多件荷蘭設計團隊 Studio Job 的作品,是由紐約的藝廊 Chamner 所帶來,猜猜看左圖的馬頭是什麼作品?居然是吸塵器。(Photo credits:台灣設計師連線、DDD)

Q:你覺得 DDD 跟國際上大部分的設計活動、展覽,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
 
Kevin:在大部分的城市都有某種產業支持著,東京有許多傳統產業、倫敦有著文化創意經濟,而台灣也有很多獨立設計師,會自己去開發一些作品,以不同產業的環境去支持設計的發展,因此不同城市設計展的屬性、講的事情都不一樣,我也相信一個城市,絕對不會去辦一個跟本地沒有產生任何關聯性的活動。
 
但在杜拜,我感受到它是沒有產業的,這也就造就 DDD 不一樣的地方,在杜拜,「設計」是進入居家,因為有居住需求而產生(所以杜拜只有室內設計科系),而不是去討論想在這裡開一間設計商店,賣多少設計商品,或是與當地某個 Design Shop 發生連結。
 
我覺得 DDD 跟 Design Miami 性質比較相像,在 DDD 出現的作品,多是介於藝術品跟設計品中間,雖然具有功能性,但多是限量、有獨特性、極難製作的,而這樣的作品,也是符合杜拜這個環境需求的。
 
從參展的品項、參展單位屬性、看展的人怎麼選購,都可以感受到這是一個很不同的設計活動,不過 DDD 也才第 4 屆,他們也在測試 Design Art 這一塊,到底在市場上該如何被定位?接受度又會是如何?這都是後續可以再觀察的。

     
在 DDD 展出的作品類型相當不同,而是否為限量則是買家相當關切的重點。此圖是周育潤曾在米蘭家具展上看過的作品,由荷蘭設計師設計的燈具,製作難度高,且為限量,因此會出現在 DDD,倒也相當符合 DDD 的訴求了。(Photo credits:台灣設計師連線)

 

另一件同樣製作難度高的桌子,則是 Ben 相當喜歡的作品,彷如等高線般的玻璃切割,製作不易,也僅限量 10 張。(Photo credits:台灣設計師連線)

採訪整理/劉宏怡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