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仔細欣賞過台灣的設計呢?許多台灣人往往都誤以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許多在地出品的優質設計都是從國外紅回來後,才被大家另眼相看,爭先恐後地換上一副讚賞的新眼鏡,彷彿設計瞬間鍍上了一層金,然而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Annie Ivanova 並不這麼認為!她身為知名國際獲獎策展人、企業家與作者,擁有豐富的創意輸出經驗,曾與世界許多最有影響力的藝術機構合作,2011 年,原來在澳洲 Novamedia 擔任總監長達十年、致力將澳洲新媒體藝術推上國際的 Annie 選擇來到台灣,對在地的設計實力驚為天人,甚至為此創作出世界第一本英文版台灣設計圖鑑《Taiwan By Design》,蒐羅台灣各地精選設計作品,相信大家看完書後,一定會對台灣的設計力再也不敢小覷,並自豪地說,這些質感設計都是「Made in Taiwan」!
「我們絕對可以用台灣的設計,過著有質感的生活!」

這句信心滿滿、看似老王賣瓜的評價,其實並非台灣人所說,卻令人意外地,出自一位二十年來備受國際獎項肯定,曾與龐畢度、巴比肯藝術中心、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中心等知名機構合作的澳洲策展人口中。
 
她,就是 Annie Ivanova,而這份對台灣設計由衷的熱愛,促使她投注足足兩年時間環島採訪、編寫、出版了世界第一本英文版台灣設計圖鑑《Taiwan By Design》,介紹 88 件精選的在地設計。究竟,Annie 眼中的台灣設計,有什麼過人之處?現在,就讓我們透過她的國際視野,看見台灣「設計」的希望之光!
 

知名國際策展人 Annie Ivanova 來台灣後對在地的設計驚為天人,因而發揮自己過去媒體和藝術專長,採訪、編寫、出版了第一本英文版的設計圖鑑。(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Q:您的背景相當多元,請問您為何會從新聞攝影、純藝術,轉而學習「外交」?
A:我最初在保加利亞從事新聞攝影,1994 年移民到澳洲之後,在 Tasmania 大學學習純藝術。當時澳洲正興起一股結合藝術與科技的潮流,因此迫切需要能協助新媒體藝術家的推手,於是我共同創立了澳洲第一個專業的媒體藝術代理商 Novamedia。在推廣的過程中,我漸漸發現自己的工作本質就是透過新媒體藝術,代表澳洲與國際進行「文化外交」,可是我對於外交事務卻顯得陌生。於是我決定前往 Monash 大學研讀「外交與國際貿易」碩士課程。
 
Q:台灣的文化有哪些特質特別吸引您?
A:從全球創意產業、或國際策展人的角度來看,台灣像是尚未被充分探索的處女地。過去10年左右,台灣才開始從傳統製造業主導的結構和思維,朝向創意產業的方向發展,開始尋找自我的定位和認同。從我個人的感受來說,台灣輕鬆自在、平和的生活哲學,無形中敞開了我的視野和心房,讓我體驗到一種不同的生活方式。


發明揚名國際「Stair-Rover八輪滑板」的台灣工業設計師賴柏志和 Annie Ivanova 見面,分享潮流設計的趣味經驗。(Photo Credit:Annie Ivanova)
 
Q:您認為台灣設計的長處在哪?有什麼弱點呢?
A:就像目前 Home Hotel 所訴求的,台灣的設計絕對足以支撐一個有品質的美好生活,而不是非得購買進口設計品。台灣的設計師屢屢獲得Good DesigniF紅點等國際大獎肯定,實力無庸置疑。而許多台灣設計師負笈國外了解自己的定位、參加國際展覽藉此測試市場水溫、甚至與國際連結與合作、彼此學習。例如,兩個八月談到與愛馬仕合作時創作的動物家具時,能夠將台灣家具工藝與法國頂級絲巾工藝結合,提升台灣工匠的自信,這一點讓他們感到非常驕傲。
 
如果與澳洲比較的話,一來台灣擁有特殊自然材質,例如綠色可再生的竹材;其次,台灣 50 年製造業基礎、數以百計的傳統工藝,能迅速為設計師解決問題;而台灣也有先進的科技環境,電子產業和科技消費市場相對健全;再來是台灣的設計理念呈現出獨特的亞洲觀點、強調傳統與設計和諧共生、而且充滿「感性」。但是在澳洲,生產上卻必須外包給印尼、菲律賓或台灣等地,我們甚至還沒有免費的無線網路服務,設計概念更往往只在功能上著墨而已。
 
不過台灣設計師不夠有自信,在品質的精煉上還有進步空間。另外,有些設計師選擇傳統民俗和節慶元素發揮,反而造成西方世界無法完全理解作品的狀況。


台灣彭喜埶設計工作室的「趣遊碗」,讓 Annie 大為驚豔,在世界設計大會初次見到時有彷彿戀愛般的感受!(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Q:請您談談當初為何萌生《Taiwan By Design》計畫的想法?
A: 2011 年參加世界設計大會( IDA Congress Taipei ) 的機會,我第一次接觸到彭喜埶設計工作室的「趣遊碗」,當時現場數千人之中,大概只有我覺得戀愛了!這作品的聰明之處,在於設計師運用想像力融合 360 度環景、日治時期鳥瞰圖、中國瓷器技術,只要低頭朝碗中一看,就能將台灣地景盡收眼底,這簡直就像是魔術!

因此,我下定決心要回台灣認識背後的設計師。後來,我有幸在彭喜埶先生過世前到台南拜訪他,他細心安排交通、希望我得到最優質的經驗,拿出台南碗時,他告訴我:「我們只是希望讓所有人感受到愛」。這就是台灣設計傳達的「溫暖」,很希望讓世界透過「設計」看見台灣。
 

「ATOM 3D」3D印表機創辦人李曜任與 Annie Ivanova 分享台灣新興工藝與科技的精彩結合。(Photo Credit:Annie Ivanova)


曾幫愛馬仕 HERMÈS 換上春季新櫥窗的台灣設計團隊「兩個八月」設計師盧袗雲,和 Annie 交流設計的生命與感動。(Photo Credit:Annie Ivanova)

Q:書中88件台灣設計品,是如何篩選出來的呢?
A:身為一個策展人,必須盡可能用客觀的標準篩選作品。所以書中收錄的作品,必須是所屬設計領域中佼佼者,帶來嶄新的觀點、挑戰既有的設計,能反映台灣的文化特色,或是採用對環境友善的材料和設計理念。所以最後我設定了五個標準:優異、創新、文化脈絡、環境永續性、生活便利性,而每件作品必須至少滿足兩項標準才會入選。除此之外,為了呈現多元觀點、材料和風格,並成功引起國際讀者共鳴,我選擇避開台灣充斥的茶具設計,或是結合新年等在地節慶民俗的作品。
 

以外來者的身分和台灣設計師建立關係,是 Annie 碰到的一大挑戰,但 Annie 花費許多心力溝通和說服後,終於在最後集結成如今充滿多樣性和故事性的作品。(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Q:出版的過程中,曾經面對哪些挑戰?
A: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在兼顧多樣性、故事性的前提下,找到 88 件符合條件的台灣設計品。原本我預計頭 3 個月裡每兩天完成一個面談,接下來 3 個月專心撰寫,只要 6 個月就能準備出版。但沒想到進度遠遠落後,讓我一度沮喪地想,應該不可能找到足夠的設計作品了。但當我回想計畫的初衷和這本書開啟的可能性,我決定不讓這些挫折阻止我完成計畫。另外一個主要的挑戰,是如何以外來者的身份,和設計師建立關係。尤其是比較年長的設計師,在亞洲文化服從權威和資歷的影響下,讓我的確必須花費更多心力溝通和說服。
 
Q:您曾在受訪中鼓勵台灣年輕人出國感受“自由”,放棄與官方合作也讓這本書的編寫過程享有更多自由。為何「自由」對您來說如此重要?
A:因為創意人不能只關心賺錢的事,更需要探索自己的生存目的和生命哲學,找到長期投入的熱情所在。出國才能暫時免於社會、文化、家庭等限制,讓創意人充分探索世界和追尋真實的自我。


全力相挺!台灣「貝殼放大」募資活動團隊替 Annie 的書預先募集了高達 1,500,000 的資金。(Photo Credit:Annie Ivanova)
 
Q:請你從本書中選出5件你最喜歡的台灣設計品。
A:Jarvish、gogoro、benches chair、布花園、趣遊碗。其中 benches chair 可以針對不同空間條件、不同使用狀況,充分反映台灣設計追求的彈性。布花園則重新思考綠化建築的可能,透過織品的概念,運用回收寶特瓶製成纖維取代土壤。而 gogoro 電動機車低噪音、低污染,改變一般人對機車的印象,針對 gogoro 設計的智慧安全帽 Jarvish,則能自動偵測警示速度、並錄影紀錄。
 

創作出「水果、蔬菜、果皮」的瓷杯的設計師陳如薇 (左圖) 與「Jarvish」智慧安全帽動設計師Younger L. Liang (右圖),和 Annie 展示台灣設計團隊的亮眼設計力。(Photo Credit:Annie Ivanova)

Q:您未來有什麼計畫嗎?無形的「體驗設計」會是未來想要跨足的領域嗎?
A:我希望未來能繼續扮演台灣走向國際的幕後推手,例如台灣有許多很有天份和潛力的原住民設計非常值得推廣。當然,不是所有設計物件都像「趣遊碗」一樣充滿意義,能啟發人從不同的角度觀看世界。有時候當我打開我的化妝包,我不禁懷疑這麼多物品有必要、有意義嗎?或許在追求美好生活時,我們應該擁有的是更多經驗,而非更多物件。例如我之前在台灣體驗過的 blind dining 就是很獨特的經驗:我們必須在完全黑暗的環境用餐,因此反而得依靠嗅覺和聽覺來感受食物的美好。這讓我體認到,我們多麼依賴外觀評斷事物,卻忽略內在的美好。

場地協力:HOME HOTEL 大安

編輯 / 黃品嘉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