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生時代便加入札哈‧哈蒂建築事務所(Zaha Hadid Architects),擔任事務所合夥人、總監與決策者的 Patrik Schumacher,早在現代主義稱霸、相對保守的90年代,就是推廣當前掀起設計革命的參數化主義先驅;多年來,Patrik 所主導的案例眾多,在 Zaha Hadid 賦予創作上的自由中,將抽象的語彙化作各個精彩案例。
 
在眾人引頸期盼下,Zaha Hadid 建築事務所即將於7月8日首度來台開展,話說,這場專訪安排(成功攔截)在 Patrik Schumacher 滿滿的海外行程前,並與倫敦特派員相約於 Zaha Hadid Design Gallery, 而且聽說創下採訪照最短的紀錄,一張只拍了20秒,拍兩張就結束了。說話語氣輕柔,字句中力道卻不容質疑的他,在專訪中與 MOT TIMES 分享了他對建築設計、事務所規劃與未來發展的看法。
 
 
  2016年3月,建築師 Zaha Hadid 因心臟病發逝世,令全球建築界無限惋惜,伴隨著突如其來的消息,與 Zaha Hadid 共事已有29年的 Patrik Schumacher,也是事務所合夥人與決策者的他,肩負起維護事務所名望與作品的責任,同時希望將事務所推向全新的境界。
 
攤開 Patrik Schumacher 的經歷,不僅作為 Zaha Hadid 建築事務所合夥人,也是倫敦建築聯盟學院設計研究實驗室創始者,對於參數化主義作為設計風格的研究頗深,在他看來,參數化主義是繼現代主義後另一種當代的設計風格,而此「風格」是一種利用科學研究方法所進行的設計研究,以此來推動新建築語言的探索,在這場專訪當中,Patrik 也圍繞著參數化主義的特點與對建築設計的影響。(Photography by Yolanda Y. Liou)
 
Q:你為何會對參數化設計產生興趣?
A:我們很早就想做出更複雜的形態和使用曲線,所以發現那些軟體很有幫助,那是因需求而產生的結果。
 
Q:有些人認為參數化設計忽略了美學,你怎麼看?
 
A:參數化設計和新式參數化主義其實也在宣揚新美學,藉由使用曲線,產生更多變並適應不同環境的形態,我們得認可這種新形貌的價值,宣廣這種新美學;當新風格引發美學革命時,我們也許得改變品味,才能懂得欣賞。我認為美學會隨著功能性走,我們會受這些新形態吸引,因為他們有更高性能,這些在50年前是辦不到的,當時的一切都是直線、嚴謹的現代主義,因為那是當時最棒的選擇,所以就成了當代的美學,而我們現在有能力做得更好,那就是現在或未來的美學。

Q:使用參數化主義在建造不同類型的案例上有何不同?
 
A:每件案子當然都是獨一無二,但我構想出的參數化主義的原則是通用的,好比說 絕不使用簡單又不切實際的形態,而是可變的形態,所以不管是桌椅或房子都能使用相同原則,我們絕不重複,持續變化,不像現代主義,全部套用同一公式如 矩形、 正方形、 三角形和圓形等最基本的幾何體基礎上進行 來量產, 參數化主義正是要杜絕這些固定僵化的幾何形態 
 
歷年來的經典之作,包含廣州歌劇院(左上圖 Photography by  Iwan Baan)、 Glasgow Riverside Museum(右上圖  Photography by Ma Ateer)、位於比利時安特衛普港口,有如鑽石一般的 Port House (左下圖 Photography by Helene Binet )、銀河 SOHO(右下圖 Photography by  Iwan Baan)

Q:我們距離參數化主義成為主流還有多遠?
 
A:約20年,但我們已經走很遠了。 這種風格起源於1990年代早期,當時不過是建築學院的素描和小實驗,而我們現在已經用來建造機場了!ZHA 和許多事務所在全球各地的大案子都使用參數化設計,這能生產更持久、更高效率也更低成本的成品,以長遠看來,當然是最佳選項,但因為還處於研發階段,需要更多精密的 技術和資金,所以大眾接受度還不普及,這是需要時間,多數建築師都還跟不上潮流,他們得趕上,那並不容易,我們得有耐心,建築界的人應該要去學最新工具,但建築師都很固執就是了⋯⋯。 
 
Q:參數化主義是唯一主宰?
 
A:沒錯,但別忘了,這其實涵蓋很廣,參數化主義的形態多元又多變,就像自然中無限形態,而我能預言參數化主義下將有許多次風格,好比現代主義就有許多階段,早期全白的白現代主義,然後是鋼筋混凝土的粗野主義,再來是龐畢度中心的高科技派,那就和國家劇院差很多,但都是現代主義,所以每種風格中都會有變化,現代主義主宰了50多年,21世紀是參數化主義的時代。


2017年在世界各地都可看見 Zaha Hadid 的各項展覽,除了香港、義大利以及台灣外,隨著倫敦建築節一同開展的「ZHA:Unbuilt」,可近距離接觸Zaha細節上的變化,而 Patrik 與倫敦特派員則相約於 Zaha Hadid Design Gallery 受訪。(Photography by Yolanda Y. Liou)
 
Q:你認為新科技和傳統對設計有何影響?
 
A:我擁護新科技和創新,近年來,我們在設計和製造科技上(Fabrication Design)研究上大量投資,如何以精密計算創造複雜有機形態(Organic form);但我們也尊重傳統,並從中學到很多,好比如何在特定氣候區,使用當地建材打造持久建築。
 

2013年於亞塞拜然共和國所完工的阿利耶夫文化中心(Heydar Aliyev Cultural Center),為一綜合性項目,包含博物館、圖書館與會議中心,一道道優美的曲線形成有機而動感的形態,也包含著不同的功能。(Photography by Iwan Baan)

Q:你會擔心科技太發達,將人腦比下去嗎?
 
A:不會,要是能使用更多人工智慧,就能省去常規工作的時間,用來做更多決策性的事,負責高階工作的我們仍然是作者,該擔心的是只會畫草圖和算數的人,因為人工智慧能取代他們,卻少不了我們這些塑造者。
 
Q:請和我們分享與Zaha女士共事的經驗。
 
A:我唸書時一發現她的作品就愛上了,她讓我知道設計能更有趣、更自由也更多面,我來倫敦念書後,在一場會議遇見她,我覺得她超棒又非常真誠,於是便 加入了當時只有三、四人的工作室,一起參加了許多競賽和展覽,我們是很小的團隊,所以大家感情變得很深。


1993年為 Vitra 園區所設計的維特拉消防站(Vitra Fire Station), Patrik Schumacher 也共同參與此項設計,是 Zaha Hadid 首件完工的作品,也成為經典的代表作之一。(Photo Credit:Vitra)

1988年開始進入事務所,多年來與 Zaha Hadid 共同完成許多精彩案例。Patrik 認為 Zaha Hadid 是追求完美的極致,也是極高原創性的創作者。而深入研究參數化設計的 Patrik 則以理論為依據,將抽象的曲線、曲面實踐運用。(Photo Credit:Iwan Baan)

Q:在Zaha女士辭世後,事務所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A:她的離世讓我們都很痛心,我們有25項施工中和5、60項發展中的案子,當然會  面臨許多期待和擔憂,所以我們得讓員工、客戶和全世界知道,事務所狀況穩定,我們許多人和 Zaha 長時間的 團隊合作,擁有相同視野和抱負,但客戶都選擇留下來,也沒有關鍵員工離職,我們 會延續 Zaha 的傳承,並 繼續交出高水準的成績,那是一大挑戰。而 下個挑戰則 是展現出 我們重視歷史文化的意義,同時 也不忽略商業的重要性。
 
Q:你曾在柏林世界建築節的演講中談及對放鬆管制和私有化城市的看法,引起不少討論,是否可談談此想法?
 
A:我們是專業的團體,當然有經手政治相關和規劃參數的案子,我在柏林世界建築節談的是理論,如何適應未來和政策改變以及解決當下的倫敦房價沖天高的危機,讓倫敦繼續蓬勃發展,所以我才會用腦力激盪的方式來推敲各種解決辦法。我的主論點之一並非廢除保障住房(Social Housing),而是讓開發者和創業家享有更多自由,將投資導向正確方向,因為目前的規範都受限於官僚機制,並不符合市場需求,單位都太大也太貴,我們不該被框架套住,而是依照需求打造更高、密度更集中的建築,也該更有效地規劃和運用大眾空間。
 
Q:這是非常大規模的改革。
 
A:但這是不同的主體(entity),就拿電視節目來說,從過去只有兩個頻道,到現在上百個,這能提供更多選擇,讓每個人都能享有所需,我期望見到多樣性的繁榮和豐富的選擇。


Zaha Hadid建築事務所最新公布的作品:為墨爾本東方文華酒店(Mandarin Oriental)所設計的精品酒店以及酒店式住宅,預計於2023年開業。此案位於墨爾本中央商業區西邊,建築設計將主體精簡為一連串層疊而上的小花瓶,每個單元都有不同的計劃,而交會處則做為自由進出的公共空間。(Photo Credit:Zaha Hadid Architects)
 
Q:你支持外來投資者,但他們是造成倫敦房產飆漲的原因之一。
 
A:沒錯,但外來投資者並非本地問題,那是全球化經濟下的影響,大家都想找能保護財務的避風港,很多人來倫敦置產未必是一件壞事,倫敦需要投資才能成長,你得有成本,才能讓股本成長,英國的成本還不夠,他們相信倫敦的未來,那是好現象,讓倫敦成為全球網絡中樞,我們得接受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房價會升高,但如果市場也能回應投資需求,我們就不會有那些問題了。我認為這是值得被提出來辯論的,我很樂意聆聽相反的意見、優缺點,那才是辯論的精神,我們該提出各種點子來討論,不幸的是在柏林世界建築節上,我們沒有進一步討論這些點子,反而是我遭受激烈指責,大家應該把焦點放在這些討論上才對,造成這麼大的爭議並非我的本意。
 
Q:在台灣也將有事務所的案例(淡江大橋),請談談期待?
 
A:我們深以淡江大橋為榮,那是極具指標性的地點,也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單塔斜張橋,我們和卓越的工程事務所合作,使用最新科技,這是很棒的機會!
 



由 Zaha Hadid 與其團隊取得設計權的作品,在公布之際已備受眾人期待。Zaha Hadid 曾參與多項台灣公共建築競圖皆擦身而過,淡江大橋計畫,未來勢必成為台灣的國際新地標。設計概念伴隨著其設計特色與在地景觀和生態保育概念而生,建築團隊試著以單一基座結合鋼纜來支撐長達920公尺的橋梁,盡可能降低對景觀的干擾與河岸生態的衝擊,完工後將成為全球最長單塔不對稱斜張橋。(Photo Credit:Zaha Hadid Architects)

Q:最後請推薦這次展覽必看作品?
 
A:一件都不能錯過!


由 Zaha Hadid 建築事務所操刀,位於義大利 Flaminio 的21世紀國立藝術博物館中心(MAXXI)於2017年6月23日起至2018年1月28日舉辦「Zaha Hadid in Italy」一展,展出眾多概念圖、3D模型以及跨領域研究的成果。(Photo Credit:Zaha Hadid Architects)

 

編輯/廖淑鳳

Patrik Schumacher
出生於1961年,曾於波恩、倫敦、斯圖加特學習哲學與建築,並於1990年獲得建築學碩士,1999年在克拉根福大學文化科學學院獲得博士學位。1992年開始,Patrik 在英國、歐洲及美國等多所建築學院任教,1996年與 Brett Steele一同英國倫敦建築聯盟學院(Architectural Association School of Architecture)創辦「設計研究實驗室」。其負責的幾項重要作品包括2010年曾榮獲英國史特靈獎的羅馬MAXXI(國立二十一世紀藝術博物館) 以及1992年Vitra Fire Station。

 
▌參數化主義(Parametricism):
Patrik Schumacher 於2008 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時所提出《Parametricism as Style-Parametricist Manifesto》(參數化主義的建築風格-參數化主義者的宣言)。這來自於參數化模型對建築設計中所帶來的新的設計語言。由於電腦演算法與介面的進步,參數化模型轉變為被設計者客製化的設計工具,而參數化主義顛覆著傳統建築設計模式,而應用最多的則實屬 Zaha Hadid 建築事務所。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