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2051年北北基桃的總人口數預計將減少29萬人,等於減少了74%的基隆市人口。未來北北基桃人口數將從現有的927萬人[1]降低至2051年898萬人[2] 在人口減少的狀態下,未來我們勢必將面對閒置空間利用、街區商圈衰退等問題。而這些問題,在鄉村早已發生,
 
MOT TIMES此次特別專訪打造勤美學、勤美術館、以及最近開幕的工家美術館的掌舵手─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何承育,與我們聊聊他們如何將曾經沉寂多年的苗栗香格里拉樂園重新再定位,打造一連拿下2019 Good Design Award、Dezeen Awards的高度推薦項目的「勤美學」、「勤美學森大建築」,未來面對城市的閒置空間議題時,我們又能如何學習他們的地方經驗?


[1]此數據源自108年4月戶政司縣市人口統計表。
[2]此數據依據臺北市政府民政局委託政大統計系所製作的「臺北市105-140年人口推估研究案」。
清風徐來,陽光普照。
 
一座觀音靜靜佇立於此,面容慈靜,這裡是勤美學森大的起點。從這,我們踏入小徑,走入一片觀音座蓮的蕨海中,風吹一片,蔥綠蕨浪此起彼落,彷若潮水,陽光點點灑落,像是走入另一個化外之境。


勤美學森大的起點從這座面容慈淨的觀音開始。(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左圖:我們隨著承育的步伐,走入森大的一片蕨海。右圖:日本樹屋達人小林崇老師第一次在台灣的樹屋作品。(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何承育。(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前身是苗栗香格里拉樂園的勤美學,從2016年何承育開始接手後,邀請多次參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知名藝術家王文志以竹編打造情天幕、2020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台灣館策展團隊自然洋行重新改建園內水族館建築化身森大教室,蕭有志老師打造樹屋。從帶起台灣Glamping風潮的「山那村」、強調沉浸式劇場體驗的「好夢里」、至今年榮獲2019 Dezeen Awards的高度推薦項目的「勤美學森大」,何承育與團隊的夥伴們帶著勤美學,走出苗栗,走向國際!


鳥瞰勤美學山那村。(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承育的理想不僅於此,他希望讓勤美學在未來,能成為將在地文化傳向國際的「在地文化轉換器」,更希望藉由引入不同設計師、藝術家到苗栗,重新轉譯在地文化,並與當代生活結合,讓更多人願意投入,進而形成地域經濟。
 
「若能這樣,這文化就會與時俱進,它就不會是消失的文化。」承育說。
 
但在沒有典範的前提下,這一切的起頭,其實相當曲折。
 
Lesson 1:不能用google的邏輯看地方,而是要回到地方找根
一座近30年的歐式花園遊樂園,乘載著許多6、7年級生的童年回憶,更是國內知名電視遊戲節目《百戰百勝》的拍攝地點,曾經紅極一時,卻在後期,在強調新設施的遊樂區大戰中,香格里拉樂園逐漸退位沉寂。
 
面對這麼一大片近40公頃的頹傾樂園,承育坦承:「其實剛開始來時,我也不知道怎麼做。」
 
2016年接手後,最初,他曾嘗試將之前成功的台中草悟道及勤美術館經驗移植於此,將當時合作的藝術家作品搬至樂園中,卻發現「完全不合、完全沒有這裡的樣子,甚至還可能會誤以為是原來樂園的設備。」(編按:勤美術館本身也是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案例,將位於全國大飯店及勤美誠品間的閒置小學用地,變身為無疆界美術館。如今勤美術館因為工事暫停開放,由隈研吾所設計的未來全新勤美術館「勤美之森」,將落地於此)
 
「我覺得『頓悟』很重要!」不管在城市或是鄉村的空間活化,承育認為只有跌到谷底中的谷底時,或套句他的白話「爛到極點,爛到你絕望了」,當不知道未來的方向時,你就會再往回看,往你腳下的這片土地看。
 
「後來我們就意識到,不能用google的邏輯看這裡,把過去作品搬過來都沒有用,直接與在地人對接才是最快的。」回到土地找根、找文化是第一步。原來香格里拉樂園時代就在這工作的老員工-企劃靜美,成為城市團隊與苗栗在地文化的最佳橋接者,帶著團隊一一挖掘在地的文化寶藏。苗栗帶著悠閒感的木工藝、竹編工藝,雖不若日本精細,卻也更能輕鬆的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在如今大談里山文化的當代,承育認為苗栗早已有完整的里山文化,淺山資源更是相當豐富。如今更開創了108種的在地體驗課程!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Lesson 2:引入外部資源,串連在地,走向國際
「但如果一開始,我就找在地職人、找在地農法,或許現在勤美學還不會有人知道。」勤美學邀請了知名藝術家王文志、陳建智來到苗栗,一方面讓在地人實際理解勤美學的理想,而非透過想像,串連在地;另一方面,類似瀨戶內海國際藝術祭的思考,藉由與知名藝術家合作,結合當地工藝,創作地標性藝術作品,提升品牌知名度,與城市與國際接軌。
 
「這個亮點進來後,你就會看到一些希望,可能性就跑出來了!」承育再一步一步往下扎根,用山那村的Glamping旅行方式,帶入文化,以淺入深,是勤美學團隊的策略。

 
知名藝術家王文志老師的作品「情天幕」。(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如果說山那村是希望人與自然站在一個平衡的關係,勤美學森大談的就是「森大我小」,是把自然放在一個更高的位置,人謙讓的在自然中生活,而非總是想著佔領、開發自然。
 
「最初從城市的眼光來看這裡,真的很難看出這裡的潛力。當時就找了很多生態專家來調查,才發現我們對大自然的了解低的很恐怖!」承育找了台灣蕨類之父的台大教授郭城孟、台大昆蟲系教授楊恩誠以及高野景觀設計一起來,團隊才發現這裡的生態都是寶,於是才有成立「森大」的想法,透過當代藝術、設計的轉譯,讓大家真正走入自然、了解自然。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Lesson 3:正因「沒有邏輯性」,才能創造與眾不同的空間體驗
將一座頹傾的傳統遊樂園,變身為Glamping、大自然的教室、甚至如好夢里融合劇場式體驗的住宿,完全跳脫空間活化的傳統想像。如今我們對於城市空間再活化的想像,不乏引入商業機制、轉型博物館或是文創園區,是否還有其他更寬廣的想像?
 
「其實我們還滿享受這種老空間重新改造後的『不合理感』與『沒有邏輯性』」


勤美學好夢里強調沈浸式的劇場體驗,希望透過由蕭有志老師的樹屋、明日和合製作所的戶外劇場活動,重新帶大家找回童心,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他舉例為什麼要有王文志的「情天幕」,原因在於從入口走到山那村營地長達300公尺,途中完全沒有任何設施,這對一般旅館而言全不可行,在傳統旅館的服務SOP中,總是希望旅人一下車,馬上就有人接待、辦理入住,服務過程路徑越短越好。但承育認為這個「將就」,反而讓這一切沒有邏輯,也因「沒有邏輯」,才催生了勤美學的地標性作品「情天幕」,在步行的過程中,創造全新的空間體驗,還一舉登上日本知名生活風格雜誌《Brutus》跨頁。
 
「像是畢卡索常講的:『一輩子都在跟小朋友學習怎麼創作。』因為小朋友的創作就是因為邏輯性沒有那麼強,才能創造與眾不同的空間體驗。」承育說。


情天幕如今已成為勤美學的地標性作品,還一舉登上日本知名生活風格雜誌《Brutus》跨頁。(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走入「情天幕」中,光影交錯。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由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改建的森大教室亦然,誰會想到一個原來作為中式水族館的建築,居然能變身為一座教室;人工釣蝦場會變身為自然生態池?


由中式水族館改建的森大教室,是由自然洋行建築事務所設計。(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由水泥灌漿的模板製作而成的門板,其實不在原來的最初設計中,承育談到:「勤美學有個很有機的特質,不管是跟藝術家或是建築師合作,他們畫出來的東西與做出來的東西往往是不一樣的,但那個出發點與思維是一樣的。」也因為這樣,才能突破窠臼。(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日本高野設計將人工釣蝦場變身為自然生態池。(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進入森大,穿過層層蕨海,迎面而來的是一環輕柔懸浮於地面的銀環拱圈長廊,建築師曾志偉運用農業用的銀色透光針織網,光線穿過針織網,散發出濛濛的詩意光影,引領著每一位旅人,前往森大的教室。


建築師曾志偉運用農業用的銀色透光針織網,濛濛的詩意光影散射於空間中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走入教室,巨石矩陣映入眼簾,彷若走入異度空間。這巨石其實是香格里拉樂園假山水造景所用的石材,設計團隊刻意將其留置於此,希望呈現過去樂園的遺跡感,同時也不刻意定義這個空間,讓每一位使用者挖掘出運用的新方式。例如森大第一屆七位院長之一的CN Flower創辦人凌宗湧在巨石上創作、前太陽馬戲團舞者張逸軍穿梭於石陣中奔舞,不同的人對此有不同的想像。


森大教室中的巨石陣。(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就像大自然不會有制式的事情出現,每天都在變動,看起來好像是靜止的,但它每天都在變化。」面對閒置空間,不一定總是要合理化思考,有時不定義它、容納一些不合理,反而更有可能跳脫框架、打開想像,找到更有創意的使用方式。


鳳嬌催化室是2018年森大的院長之一,他們帶著最熟悉的紙張纖維到森大,帶領所有參與者體驗一場紙與自然媒材的催化 。左圖是鳳嬌團隊以紙搭建而成的隧道,誰能想到紙具有這樣的空間魅力呢?(Photo Credit:FENKO 嬌催化室 、Photography by 簡子鑫

其實無需外求,我們擁有珍貴的在地文化
曾經勤美學剛開幕時只有2個村長,如今已增加到10幾位。
 
這數目雖不大,但對勤美學而言很重要。原來想要回鄉的年輕人,因為在家鄉有真正喜歡的工作,所以回來了。外地客人開始來到這裡,在地職人有更多收入,工作室規模就可以更大,慢慢的,形成「地域經濟」。也因為勤美學,一些年輕人慢慢聚集在一起,逐漸形成在地的當代文化。
 
「台灣一直在看外面什麼東西比你好,但自己腳底下踩的文化,才是全世界覺得很棒的東西,我們真的不應該沒有自信的!」


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何承育。(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勤美學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但該如何展開第二步,在理想與商業中取得平衡?是勤美學的下一個挑戰。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何承育x對於未來城市的想像

面對街區衰退,台北東區尚未頓悟
回到城市,當我們覺得街區衰退仍是很遙遠的事時,其實現在在台北東區、台中中區就已發生。
 
「我覺得台中中區或是台北東區可能還不到谷底,真正到谷底時,就有另一種可能性出現,而且要有那一區它自己的Lifestyle(生活風格)。一定要有這個認知、頓悟,這個地方才會改變。」他說就像西門町,如果西門町還沈醉在當時台北最風華的地方時,西區就不可能會改變。
 
「現在的東區還是高掛著他的牌子,不願意放棄價格,還是希望大店能一口氣租掉他的店面,還在想著房客來時,初期租金低一些,明年再調漲。這樣,其實這個地方就不會進步,我覺得東區還沒有頓悟。」
 
如果與高鐵共構的不是商場,而是學校及醫院?
30年後,你對未來城市的想像是什麼?
 
平常就喜歡隨意發想的他,對於未來的城市,或其實該說城鄉的「兩地居」生活,有個奇想。
 
「我覺得台灣這麼小,其實住在鄉下,或許才是最對的地方,因為這麼近。搭高鐵,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這麼自在的地方,為什麼一定要居住在消費水平及密度都很高的城市?」他認為一切的問題還是回歸到鄉村欠缺學校及完善的醫療系統,例如在苗栗很難找到中階主管,原因在於青壯世代需要考量到小孩的教育,以及照顧父母,包袱太多,很難毅然決然回到鄉下。
 
他提問:「為什麼交通的主要節點例如高鐵,共構的一定是商場,為何不能在這樣的交界處設置教育及醫療設施呢?」如果只要一個小時,就可以透過高鐵,把小孩或爸媽送到高鐵台北站的醫院或學校時,這樣城鄉的問題,某程度或許就解決了,「而不是把零售業放在交通要道上。」

承育也想像著,未來的職業別都會被打破。廚師也有可能是音樂家,工人擁有職人的自覺,在高文明的生活中,每個人對於工作,都有自己的信仰與堅持,讓美學真正在生活裡,而不只是一個名詞。

【延伸閱讀】
史無前例!是工務所也是美術館:台中勤美「工家美術館」開張,看見被忽視的工地精神

MOT TIMES此次年度專題《重回地方,望向明日城市》,特別以《從地方創生,助攻城市未來》為題,與學學XUE XUE共同主辦「設計師交流之夜:PechaKucha Night」!並邀請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何承育,與我們聊聊他們如何將曾經頹傾的苗栗香格里拉樂園重新再定位,看完專訪,如果覺得還不過癮的話,歡迎一起到現場PechaKucha一起玩,聽承育的親身精采分享!
 
設計師交流之夜PechaKucha Night Vol.41
《從地方創生,助攻城市未來》

時間:2019/11/30 (六) 19:40-22:00(19:00開放入場)
地點:學學舞台XUE XUE STAGE
票 價:網路購一般票NT330,當日現場票NT400
(每張票價均包含NT30回饋至 PechaKucha Global Fund)
更多活動資訊請至官網 連結點此

編輯/彭永翔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