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在生活裡做一些改變,就會發現設計離我們想像的其實並不遙遠。從一件家具、一個臥房空間,再到城市裡的街區一角,讓設計滲透到生活裡的各個角落,這是設計迷心中的烏托邦世界。而四月份落幕的米蘭家具展,就是一個用設計將城市動能帶起來的最佳實例。
 
連續十年、策畫米蘭設計嘉年華系列活動的MOT明日聚落,今年與中華民國設計協會CSID共同在台北、台中兩地,舉辦座談,以新米蘭為主角,探討一座城市可以如何被想像,邀請CSID理事長龔書章擔任引言主持,串起設計、藝術、時尚、媒體及品牌家具採購等不同領域,看設計對城市的影響,進而觸發民眾重新思考,生活需要好設計,究竟是什麼?而來不及參加講座的人也不用擔心,我們直接幫大家把講座中的精華整理起來,一起形塑心中那座美好的城市吧!
「都市就是一個Event,需要找年輕人來參與。」 ——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理事長龔書章

作為建築教育家,龔書章希望能打破以往單純討論趨勢與美學概念,談到米蘭這座時尚設計之都,就得用更寬廣的角度去觀看。對他來說,一座城市要好,就得有城市策展人的概念;媒體的美學論述、藝術家、室內設計師與家具設計師合作的策展計畫,以及時尚藝術的結合,所有的成分加起來,才有機會形塑一座成功的美好城市。


龔書章認為一座城市要好,就必須要有建築、設計 、藝術、時尚等不同領域相互結合,共同形塑出一座美好的城市。(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創意活力、精彩的東西,都發生在大街小巷,不是在展場內。」 ——前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秘書長林宜珍


城市能展現什麼性格?林宜珍以鐵道文化作為開端,在火車站這個送往迎來的地點,探索米蘭中央車站的過去與現在,觀察米蘭車站如何向歷史學習的過程中,再次蛻變,並藉此重新反思台北機場的可能。透過城市策展,創造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古蹟場域的文化再現,就像超時空路口,再次連結起來。


 林宜珍認為透過古蹟場域的文化再現,可以重新創造人與人的相遇,重新連結在一起。(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不一定要成為Creator(創造者),但可以成為Discover(探索者)。」 ——台灣視覺藝術家╱策展人鄒駿昇

鄒駿昇近年來的插畫作品,例如與RAW的合作,帶著些科學插畫的風格。喜歡科學插畫的他談到,早期沒有相機的年代,收藏家想要把藏品展現出來,就得透過繪畫,因而發展出科學插畫。所以他藉由逛義大利波隆那、佛羅倫斯等地方的博物館,觀看老物件,從古典博物館的陳列中,吸收美學的氛圍,其中最推薦的是波隆那的博物館。博物館的薰陶影響,讓他在參加米蘭家具展時,用和其他參觀者不同的觀展角度,當大家在追求最新設計時,他看得是周邊的老物軟件如何襯托產品的氛圍及溫度,透過這樣的「探索」,進而影響他,把博物館美學放進居家空間,形成一種慢活的生活風格,因此他說「我們不一定要成為Creator(創造者),但可以成為Discover(探索者)。」透過探索,建立居家風格、甚至藝術策展的美學觀。


鄒駿昇認為博物館裡的老物件,可以幫助新設計加溫(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真正好的設計家具,是沒有風格界定的。很多可能性是被創造出來的。」 ——明日聚落總監高鄭欽Millais

擁有10幾年設計採購及代理經銷經驗的Millais,每年總幫我們從米蘭帶來最新趨勢及新設計。而今年他從米蘭家具展觀察到,品牌有別於以往總是推出大量新設計,今年則回歸到務實,推出重點設計之外,也開始關注材質,並將環保、再生的概念注入家具,尋找另一種新的可能性。


Millais分享今年米蘭設計趨勢,各品牌回歸到務實,在材質上融入環保、永續概念,尋找新的可能。(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我們真的需要這些高樓大廈嗎?當我們在思考城市發展,思考城市紋理,如何具當代性但沒有破壞性?」 ——MOT TIMES明日誌總編輯彭永翔Josh

作為重要城市與建築空間美學的論述者,Josh也為今年米蘭家具展,整理出了五種趨勢,FLEXIBLE(靈活)、UPCYCLE(升級改造)、AI&TECH(人工智能)、CRAFT(工藝)及SERENITY(寧靜)。其中對於寧靜的品質,是多數人在思考居家生活新設計時最需要的一環。


Josh認為,寧靜的品質,是多數人在思考居家生活新設計時最需要的一環。(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我愛的東西不是一貫道,是交錯的衝突美學。」——溫慶珠

作為台灣時尚首席設計師,溫慶珠的設計帶有強烈衝突美學風格,時髦與優雅的個性,但回歸到居家生活,她熱愛大自然,對骨董更是情有獨鍾。她對於美感的執著,從陽明山上的居家空間,到今年四月完成的私廚餐酒館「伊莎閣樓」,透過她豐富的創造力及藝術家的感性敏銳,不用實際語彙,將喜愛變成美感裝置,形成鮮明的「溫式美學」。


溫慶珠的衝突美學,不需要語彙,就能將喜愛變成美感裝置。(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設計可以當舞台,與社會做溝通,一旦做出好的設計,就回不去了,整個城市就變成Designer。」——台中花博設計長吳漢中
 
回顧台中花博展,最精采的亮點莫過於后里森林園區「聆聽花開的聲音」大型裝置藝術,吳漢中回憶當時製作這朵地表最大的機械花,找來裝置藝術團隊「豪華朗機工」設計、台中市政府及12個在地單位,將藝術、人文與科技結合在一起,找到對的人,彼此刺激對話,一起「開花」!這次的合作,也為城市策展的共創模式立下了典範。台中也因為花博展,帶動了整座城市的設計動能,甚至連水溝蓋也都可以設計,成為與人溝通的連結橋梁。



吳漢中分享台中花博經驗發現,一旦設計滲透到城市裡,對於民眾生活美感的影響是很巨大的。(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作品是因為你走過去,才會跟它產生關係連結。」——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參展藝術家林舜龍
 
林舜龍從2013年開始,陸續受邀參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以《跨越國境》系列作品,構成一張生命地圖,喚醒內在的純真,與世界對話,近年來令人最印象深刻的作品是《跨越國境‧潮》,創作動機是從敘利亞小男孩溺死在土耳其沙灘的事件開始,那張照片帶給他強大衝擊,驅使他創作,以196個象徵不同國家的小孩泥像,面朝海洋,望向自己的國家,並隨著潮流而化為砂土。他分享這一路上的創作歷程,認為作品的本身不是重點,而是創作背後的動機,以及後續產生的效果,透過作品,他想創造的是一個與環境融合的異想空間。



林舜龍透過作品,希望創造與環境融合的異想空間。(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

2019 米蘭家具展
老字號新變身!歡迎光臨 3.0 豪華升級版的 2019 米蘭家具展,升級後的米蘭家具展有什麼新面貌?跟著 MOT TIMES 一同前往米蘭,掌握 2019 米蘭家具展最新設計趨勢、來一場米蘭的當代設計之旅!
 

編輯/李玲玲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