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 AI 人工智慧、機械穿戴手臂從科幻電影橋段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科技改變生活,也逐漸影響了生命的樣貌與演化,生命開始超越人類肉身的物理型態時,我們又該如何去思考未來的生命與生活?
 
忠泰美術館延續上一檔《亻 ─ 生而為人》以建構城市與文明的基礎「人」出發,全新當代藝術展《未來的生命,未來的你─數位、機器與賽博格》延伸反思擁有肉身的人類的存在與本質,進一步探問「生命何為」,思考人與科技共構的未來生命情境與議題,邀請 15 組國外內藝術家與團體,透過結合「AI 演算」、「大數據」、「深偽技術」、「穿戴裝置」與「賽博格」等科技與藝術進行創作,映射出藝術家們對未來生命形貌的多元想像,即日起展出至 2024 年 1 月 28 日。
 Aiden Faherty〈穿越超驗森林之旅〉。(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由忠泰美術館主辦、胡氏藝術協辦的《未來的生命,未來的你─數位、機器與賽博格》邀請沈伯丞擔任策展人,以其長期的藝術計畫「再・創世:智慧生命的衍生型態」研究為基礎,從生命是一個持續發展中、創造中的概念出發,匯聚來自英、美、法、日、德國、埃及、西班牙、墨西哥等台灣共15組國外內藝術團隊。

馬科斯.凱 Markos Kay 〈非生物起源〉。(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包括 Aiden Faherty、Hassan Ragab、Jake Elwes、JIZAI ARMS project team、Mal Bueno、Markos Kay、Martin Backes、Moon Ribas、Patrick Tresset、Universal Everything、陳乂、陳萬仁、陽春麵研究舍─陳姿尹、莊向峰、黃新、蘇匯宇,透過3個子題「流動的生命與身體」、「數位裡的你與數位的它」和「機器、人與賽博格」,在凝視現場作品時直面新生命與新生命情境的提問、想像與思索。

陳萬仁 〈歪腰一下〉。(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亮點01  無靈魂的機器人提筆繪畫〈人類研究#2- 公雞與狐狸等的大虛幻〉

 
由法國藝術家帕特里克.特雷塞特(Patrick Tresset)創作的劇場式裝置〈虛幻,呈現一具扒去外皮、只剩必要元素的描繪機器人,畫著更新過的虛空畫(Vanitas)。這個無靈魂的故事機器人,為了創造關於「人」(humanness)的故事而被建構,然而它並非獨立運作的,反而需要依靠我們的凝視,同時省思人類生命的有限性,提出數個直白坦率、存在主義式卻也無意義的問題。這件作品也可視為一種後人類情境的寓言:人類的面容終被海洋抹除,不再是具有知識的重要人物,或僅僅是知識的某種譬喻。(對應子題:機器、人與賽博格)

帕特里克.特雷塞特 Patrick Tresset〈人類研究#2- 公雞與狐狸等的大虛幻〉。(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帕特里克.特雷塞特 Patrick Tresset〈人類研究#2- 公雞與狐狸等的大虛幻〉。(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帕特里克.特雷塞特 Patrick Tresset〈人類研究#2- 公雞與狐狸等的大虛幻〉。(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亮點02   探索生命起源的脂質薄膜〈非生物起源〉


英國多領域藝術家馬科斯.凱(Markos Kay)以人造生命為題、首次於德國的耶拿植物博物館(Phyletic Museum)展出的影像藝術實驗〈非矽藻〉(aDiatomea,2008)為人所知,至今專注於藝術與科學及生成式藝術。

馬科斯.凱 Markos Kay 〈非生物起源〉。(Photo Credit:Markos Kay)
 
本次數位動態影像〈非生物起源〉是藝術家對「脂質世界」(lipid world)理論的概念性再想像,假設生命起源於能產生脂質的薄膜,進而將物質和養份包覆,形成原初生命體(protocell),這個理論是許多相互連結的生命起源理論之一,其研究核心是生命最初如何在地球上形成。(對應子題:數位裡的你與數位的它)

馬科斯.凱 Markos Kay 〈非生物起源〉。(Photo Credit:Markos Kay)
馬科斯.凱 Markos Kay 〈非生物起源〉。(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亮點03  宛如電影角色「八爪博士」的穿戴肢〈自在肢〉

 
如同策展人沈伯丞描述,〈自在肢〉看起來就像成語所說的「三頭六臂」,〈自在肢〉是模組化、穿戴式的機械手臂系統,有六個基本接頭,可接上訂製的機械手臂,再搭配一組聯合機械手臂。這個系統在連線狀態下,讓穿戴者能自由裝接、拆除、替換、編輯並改變其穿戴的機械手臂。也就是說,它讓數名穿戴者之間能彼此交流、贈予或接受其他人的機械手臂,自在肢計畫團隊(JIZAI ARMS project team)的研究目標是創造出在穿戴時,能與人體無縫而和諧運動的系統,了解不同「數位賽博格」之間所發生的互動,並藉此探測人們能自在、彈性地運用人機整合科技並在社交場合使用這類科技的近未來可能性。(對應子題:機器、人與賽博格)

自在肢計畫團隊〈自在肢〉。(Photo Credit:Kazuaki Koyama)
自在肢計畫團隊〈自在肢〉。(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亮點04  無自然形式的風動模擬〈風場〉

 
這件人造風動的模擬裝置〈風場〉,是豪華朗機工成員、台灣藝術家陳乂「自然復刻」計畫的系列作品。藝術家以科技極端發展後的自然消逝作為假設,嘗試擷取自然環境數據以 AI 技術學習、模擬與再現。作品刻意不以空氣流動之物理方式再現風的自然景象,即以「自然不在場」的形式,僅由一群細長的發光體,透過底部的機械裝置推引光體擺動,並以光的細微閃爍呈現如植物或水面等自然物質受風吹拂的粼粼閃動。(對應子題:數位裡的你與數位的它)

陳乂〈風場〉。(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陳乂〈風場〉。(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亮點05  瀰漫窺視感的疏離想像〈歪腰一下〉

 
一進入展場,抬頭向上就會看見的〈歪腰一下〉是台灣藝術家陳萬仁的作品,藉由創造光影的視覺手法,擦拭掉真實和虛擬的界線,在人們熟悉的生活環境下營造出若有似無、無可言喻的陌生氣味。觀眾可以在閃爍游移的光影中,感受如穿透霧面玻璃般的窺視感,一段彷彿真實卻略顯幻妙的動態影像,將勾拉觀眾的經驗投射,為日常空間創造想像。猶如一段怪異記憶(或夢境)的回放,或是無意間的瞥見,同時回應現代社會人際疏離卻又渴望親近的拉扯。(對應子題:數位裡的你與數位的它)

陳萬仁 〈歪腰一下〉。(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陳萬仁 〈歪腰一下〉。(Photo Credit:陳萬仁 )
 

亮點06  探問自我書寫與眾包標註〈Inter net – Labeling me〉

 
由陳姿尹與莊向峰組成的創作團體「陽春麵研究舍」擅長以裝置、錄像、網路藝術、攝影、AI等多元媒材進行創作。空間互動裝置〈Inter net - Labeling me〉為《Inter net》系列的延伸作品。兩面牆之一貼滿手機裡被 AI 分類為藝術家陳姿尹「自己」的照片,照片下方的描述則是藝術家透過亞馬遜土耳其機器人發包所得到的「標註」。

陽春麵研究舍〈Inter net - Labeling me〉。(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另一個牆面貼滿了藝術家使用 Google 搜尋引擎至今的十幾年間,未經挑選的所有搜尋記錄,裡面有著情竇初開時的煩惱、選擇科系的徬徨、對政治情勢的焦慮,又或者只是想找一間小吃店。搜尋記錄就像是累積了十幾年的無意識自我人格側寫。觀者可以將搜尋記錄撕下來,貼到照片下方,試著用藝術家作為「我」的自我書寫,進行另一種意義上的「眾包標註」。(對應子題:數位裡的你與數位的它)

陽春麵研究舍〈Inter net - Labeling me〉。(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陽春麵研究舍〈Inter net - Labeling me〉。(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亮點07  以「後人類」概念補述經典的〈The White Waters〉

 
台灣藝術家蘇匯宇本次以田啟元(臨界點劇象錄劇團創建人之一、台灣第一位被公開罹患愛滋的大學生)經典作品為槓桿,回訪經典傳說,聚焦洪水/流體、 死亡、暴力、性、疾病/死亡、後人類與融合等意象,藉此思索無論是《白蛇傳》或是《白水》 文本裡透露的諸多思想與裂縫,讓情慾、生命、道德與認同的認識結構得以再度敞開。在形式上, 以顏色形成結構分明的各個段落,展現藝術家關於前述的諸多奇想;技術上,透過多頻道裝置中表演者的運動與操作成為一個現場作品。(對應子題:流動的生命與身體)

蘇匯宇〈The White Waters〉。(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蘇匯宇〈The White Waters〉。(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蘇匯宇〈The White Waters〉。(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亮點08  11月加碼展出!英國藝術團體 Universal Everything〈變形〉

 
美術館將於11月中旬加碼開放忠泰企業大廳展區,呈現英國藝術團體 Universal Everything 的知名作品〈變形〉,巨型人形影像,邁著未曾停止的步伐,宛如電影《驚奇4超人》般從石頭、火、水、金屬等自然的元素不斷地演化變形,隨著人形行走的愈久,就演化愈多,其岩石構成的步伐呼應著金屬、液體和木頭,映照著生命與人類的演化從不止息。作品的聲音設計突顯其無比巨大的現實感,彷彿我們目睹著地質生命的積木正在成形。

Universal Everything〈變形〉。(Photo Credit:Universal Everything)
Universal Everything〈變形〉。(Photo Credit:Universal Everything)
 

導入AI生成語音導覽、展覽主視覺

 
忠泰美術館持續透過當代藝術展覽及視角回應美術館長期關注的「城市」與「未來」議題,並嘗試於展覽周邊事務中導入 AI 技術應用,包括結合 Bing Image Creator AI 繪圖工具製作的展覽主視覺,以及 AI 聲音生成技術製作的語音導覽等。《未來的生命,未來的你》從 9 月 9 日展至明年 1 月 28 日,期間將陸續推出展覽系列專題講座、電影與漫畫共享沙龍、專家導覽等多元活動,邀請觀眾一同想像「未來的生命,未來的你」。

《未來的生命,未來的你─數位、機器與賽博格》展覽主視覺。(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編輯/沈佩臻

未來的生命,未來的你─數位、機器與賽博格
 
展覽期間:2023/09/09(六)至 2024/01/28(日)
展覽地點:忠泰美術館、忠泰企業大廳(台北市大安區市民大道三段178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週一休館)
忠泰企業大廳作品展出時間請見官網參觀資訊
參觀資訊:全票100元、優待票80元(學生、65歲以上長者、10人以上團體);身心障礙者與其陪同者一名、12歲以下兒童免票(優待票及免票須出示相關證件)
週三學生日:每週三憑學生證可當日單次免費參觀
 
參展藝術家:Universal Everything(英國)、自在肢計畫團隊 JIZAI ARMS project team(日本)、艾登.費海提 Aiden Faherty(美國)、帕特里克.特雷塞特 Patrick Tresset(法國)、哈桑.拉賈 Hassan Ragab(埃及)、馬丁.貝克斯 Martin Backes(德國) 、馬科斯.凱 Markos Kay(英國)、馬爾.布埃諾 Mal Bueno(墨西哥)、陳乂(台灣)、陳萬仁(台灣)、傑克.艾維斯 Jake Elwes(英國)、黃新(台灣)、陽春麵研究舍─陳姿尹、莊向峰(台灣)、穆恩.里巴斯 Moon Ribas(西班牙)、蘇匯宇(台灣)
 
主辦單位:忠泰美術館
執行協辦:胡氏藝術
電視合作夥伴:Samsung Neo QLED 8K  
文化夥伴:誠品人
活動協力:明日咖啡 MOT CAFÉ、NOKE 忠泰樂生活
指定住宿:格拉斯麗台北飯店
特別感謝:法國在台協會、法國藝文推廣總署、歌德學院(台北)德國文化中心、超維度互動、PULPO GALLERY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