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台北世大運之後,台灣人終於認識了「豪華朗機工」這個名字。四位藝術家張耿豪、張耿華、林昆穎、陳志建在八年前創立了豪華朗機工,作品橫跨視覺藝術、新媒體藝術、表演藝術領域。在世大運之後,他們的腳步毫不停歇,今年為台中花博打造的《聆聽花開的聲音》再次帶來不一樣的感動:697 朵火紅色機械小花在開合間展現最美的綻放姿態,結合環境天光、電子燈光與音樂節奏,在日與夜之間流動,與地球的自然音場交融。演出音樂由金曲獎得主陳建騏擔任音樂總監,邀集台灣優秀跨域作曲家共同完成聲音、燈光、機械動態的動人協奏。

這朵巨型花也模擬植物、動物的動態,可根據日照、風向等環境變化;同時也加入群眾參數,進行不同樣貌的演繹,當人群聚集,花朵便含羞蜷起,帶給大家視覺、聽覺、感官的生動體驗,展現天地共生概念。

1889 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誕生了巴黎鐵塔,1970 年的大阪萬國博覽會誕生了太陽之塔,而 2018 年的台中花博,我們有《聆聽花開的聲音》。
「從生物的角度來說,花開其實是植物細胞分裂最旺盛的時刻」。如何將這個繁複而美麗的過程直接讓人們看見?豪華朗機工的解答,就是集合697朵機械花於一體的《聆聽花開的聲音》。


《聆聽花開的聲音》因機械花的開合而呈現不同的樣貌。(Photo Credit:豪華朗機工)

一朵朵開合的紅花傳遞了生機滿滿的第一印象,對豪華朗機工來說,紅色也是象徵著熱情、最能帶動人們情緒的顏色。現在所見的紅色,是台灣欒樹的紅、是高山杜鵑的紅、是楓紅的紅…這些由台灣的土地所孕育出的多樣的紅,就是《聆聽花開的聲音》應該要有的顏色。

風吹來時,所有的機械花也像周遭的樹葉一樣隨風而動……和周圍環境能融合在一起的,才是豪華朗機工心中的理想。不只是視覺上,在聽覺上也是如此。從含羞草到風的吹拂,萬物的動態化為參數,再加上速度和方向的參數等,他們將具象轉為抽象,再花八個星期去實驗這些模擬的動態、確定聲音和音樂的呈現。


作品施工現場。(Photo Credit:豪華朗機工)


《聆聽花開的聲音》的聲光機環境控制系統介面。(Photo Credit:帝凱互動科技)

豪華朗機工為我們拆解《聆聽花開的聲音》三大架構:一是基本結構,二是環控系統的硬體,三是演出所需的軟體(如前面提到聽覺效果的參數)。基本結構從基地開始、桁架為骨幹,再長出花和燈光,環控系統則包括驅動程式、訊號、控制器以及安全監測系統。從軟體到硬體是截然不同的專業,豪華朗機工卻都能一手包辦,這就是他們所擅長的「大整合」。

而這次,豪華朗機工要整合的不只是彼此間的不同專業而已。
 
與在地共同創造榮耀
很難想像《聆聽花開的聲音》這種規模的作品,從前期規畫到真正完成所花費的時間,竟然還不到一年。豪華朗機工是在去年底才受設計長吳漢中的邀請、參與台中花博的相關會議,一開始考量到與政府合作上可能會遇到的諸多問題,評估完成作品至少需要兩三年;沒想到後來因台中市建設局長黃玉霖的參與,對花博原本缺乏的策展觀點給予支持,豪華朗機工便看見了一線希望。


細看機械花的細節:紅色的花是由淡金色的鋼骨所支撐,花傘的黑色骨幹在花開時隱身。(Photo Credit:豪華朗機工)

即使在體制內得到了支持,預算仍然是一個挑戰。當作品輪廓成形,他們為了壓低預算打算使用中國零件,卻被認為不妥,於是才決定即使爆預算也要堅持MIT──這就是他們與台中「共創」榮耀的開端。

擅長以機械為創作媒材的豪華朗機工十分了解台灣的業界情況,從產業角度來看,台中正好就是最適合創造這件作品的地方:這裡的工具產業和中小企業都很發達,很適合將這些企業的力量都帶進來做「在地整合」,這些條件最後讓《聆聽花開的聲音》圓滿迎接花博到來。

當他們跟台中的朋友提起自己正在進行花博的案子,他們卻多半都對花博抱持負面的態度,這反而加深了他們希望能透過這個作品、透過花博來凝聚在地的力量,甚至期許能成為像巴黎鐵塔那樣的代表性地標。


《聆聽花開的聲音》在夜晚的燈光下呈現夢幻的色彩。(Photo Credit:上銀科技)

就像那句老梗說「當你真心渴望某件事時,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台中的企業老闆們聽到了豪華朗機工的這個計畫,都義無反顧地傾力投身其中、全力支持,正是因為有這些在地企業的幫忙,才讓原本評估的「兩三年」時間大大縮短。在過程中,他們甚至與這些企業夥伴培養出彷彿「大家庭」的感情,因為大家都有「要讓台中更好」的使命感;這對他們來說就像是「能量傳遞的過程」,從他們個人擴散到這些幫忙的群體、然後又吸引更多群體加入,而在花博開幕後,希望這些能量從后里森林園區擴散到整個花博、整個台中,讓《聆聽花開的聲音》創造凝聚力。

多虧有這些在地的支持,以當初尋找做測試的空間為例,因為空間要夠大、又不能離花博場地太遠,他們找了好久都沒找到適合的,沒想到一位企業老闆跟好友喝個茶就幫他們找到了。房東見證了豪華朗機工時常工作到三更半夜的過程,情感上不僅只是房東、更多了參與感,「好像自己也變成了這個傳奇的一部分」。豪華朗機工從台中人身上感受到這種濃厚的人情味,也是因為《聆聽花開的聲音》背後的這些故事,讓它更彰顯出在地企業的價值與市政府的眼界。




近看作品細節,體會這些機械結構的組裝是在多少專業人力的投入下完成的。(Photo Credit:豪華朗機工 / 帝凱互動科技)
 
豪華朗機工,持續進化中
成軍於 2010 年的豪華朗機工在經歷了去年的世大運之後,成員們都感覺到了整體的成長,團隊來到了更成熟的狀態。他們說,以前如果一個成員提出了想法,其他成員就會一點一點加上自己的想法,所以在初期的構思階段會花比較多時間;到了第五、六年開始,他們慢慢學會了減法,讓作品變得更純粹,這次的《聆聽花開的聲音》也是如此。

《聆聽花開的聲音》的結構是由成員陳志建以「蜂巢」為靈感提出,蜂巢和「花」都象徵著生命的孕育,其他成員都覺得很好、不需要再「加」了,於是雛形後的概念發展很快在兩天內解決。




《聆聽花開的聲音》夜晚的風貌。(Photo Credit:豪華朗機工)

他們以製作世大運聖火台時的經驗為例,當時的台北市文化局長謝佩霓一直鼓勵他們:「已經很好了,你們需要的就是再去『刨掘』。」什麼是「刨掘」?就像木造家具需要最後階段的打磨拋光,禁得起考驗的作品也需要經歷這樣的過程,尤其像《聆聽花開的聲音》這樣結構複雜的作品,不同線的粗細不同、造成的角度不同,有大量的細節需要慢慢微調,這就是「刨掘」,是現在的豪華朗機工在創作中花最多時間進行的過程。
 
準備台中花博的同時,豪華朗機工也參與了今年在泰國喀比府(Krabi)首度舉辦的泰國雙年展(Thailand Biennal Krabi 2018),他們的作品《過境之時Voyage in Time》是一艘彷彿拍攝環景攝影時正在移動的船隻,一節一節重複彷彿停滯於時間之中,乍看之下顯得十分不真實。他們說:「數位思考的東西不一定要用數位的方式呈現,它同樣可以造成一種現實的錯置感。」




參與第一屆泰國雙年展的作品《過境之時》,從環景照片中的重複更能看出作品的趣味所在。(Photo Credit:豪華朗機工)

《聆聽花開的聲音》讓他們感受到了作品的凝聚力,《過境之時》讓豪華朗機工更深刻感受到的是藝術「跨越藩籬」的連結力。前置作業接觸泰國當地單位的時候,他們發現因為政治因素,文化部在泰國其實很難使力;但《過境之時》這件獲得當地工匠大力協助的作品,也在當地獲得許多喜愛,讓他們願意主動聯繫、邀請文化部參與雙年展相關活動。


《過境之時》模型與草圖。(Photo Credit:豪華朗機工)

豪華朗機工在去年的世大運聖火台之後,今年再次以台中花博的《聆聽花開的聲音》為團隊立下新的里程碑,是否會覺得之後難以超越自己立下的標準呢?他們說,這次的作品是在天時地利人和下誕生,其實每次的作品都是如此,是「當下最適合」的作品:「每件作品會有自己的故事、都是無可取代的,它也許不會像現在這樣是花最多錢的,但它一定會是『最□□』的,我們就是把每件事情做到亮眼。要不要去超越?我們一定會超越的啊!」


這朵巨大機械花究竟怎麼動?來看影片最清楚!(Credit:台中市政府)

編輯/王若堯

▌豪華朗機工 LuxuryLogico
網址:臉書instagram

▌2018 台中世界花卉博覽會
展期:即日起至 2019.4.24
后里森林園區開放時間:週日至週四 9:00 至 19:00,週五週六 9:00 至 21:00(最後入場時間:閉館前一小時)

▌泰國雙年展 Thailand Biennal Krabi 2018
網址:http://thailandbiennale.org/en_US/

▌延伸閱讀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