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地方擁有它們各自的文化與紋理,每個藝術季亦然。
 
橫跨半個台灣,長達150公里的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因著不同的策展人、不同的城鄉,長出了每個地方自己的藝術季樣貌。而在北埔,藝術不僅存在於街區、地景中,甚至走入已歇業的老製材場、藝術家與當地職人合作,在丘陵中開出另外一片藝術風景。
 
談到新竹北埔,我們總想到的是膨風茶或是客家擂茶,但北埔其實遠遠不止於此。
 
你或許曾去過北埔,但你知道為何慈天宮周邊的巷弄如此狹小?時間回溯近一百多年前,當時開墾北埔的閩客族群,為了防禦住居安全,設計了緊密的巷弄尺度及住宅密度。這些歷史痕跡,往往容易在囫圇吞棗、淺層式的旅遊中被遺忘。
 
負責統籌此次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的擷果創意林長叡(Ryan)及策展團隊山冶計劃的林怡華(Eva),希望能透過這次北埔的藝術季,引領你我,看見北埔的多元族群、產業變遷、及街區的角落。
 
以《未來的昔日》作為北埔的主題,從由Ryan策展、擁有170多年歷史的《慈天宮修復前特展》出發,漫步於慈天宮周邊的巷弄,再續前行駛往南埔,每一件作品不僅吸引你我看見歷史,更在歷史與藝術的交錯中,思索未來。因為未來從不虛空,它是立基過去與現實之上的投射。


左圖:擁有170年歷史的慈天宮,是北埔人們重要的信仰基地。《慈天宮修復前特展》也將於此廣場前展出;右圖:跟著藝術家Issac CORDAL的小人們開始,一起探索北埔的巷弄吧!(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Josh Peng)

策展團隊希望大家能在熱鬧的活動之餘,靜下心來凝視這座小鎮的細節,首先就先跟著Issac CORDAL的小人們開始,一起探索北埔的巷弄吧!

亮點1:Issac CORDAL x跟著小人們探索老鎮角落
地點:北埔老街

 
你看見了嗎?那些站立於小鎮角落中的小小人嗎?
 
西班牙籍雕塑家Issac CORDAL的《坐等氣候變遷》,運用15-30公分高的迷你人物雕塑,他們的身上或穿著客家文化中的傳統雨衣─蓑衣、或帶著斗笠,或昂然站立於老屋屋頂、或對應排油煙機的外型,縮身於排油煙機上、或是靜靜站立於一片客家老夯牆上,用小規模的方式介入空間,希望引導你我看見那些總是被忽略的角落。
 
在忙著上傳IG照片的同時,也別忘了看看他們的表情。表情與姿態中傳遞的疑惑,是對未來氣候變遷的提問、同時也是對未來北埔的提問。
 

Issac CORDAL的《坐等氣候變遷》。(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Josh Peng)


Issac CORDAL的《坐等氣候變遷》。(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Josh Peng)

亮點2:阮義忠x 看見當下與過往的改變
地點:慈天宮旁
 
穿梭於北埔慈天宮旁的小徑中,在一旁的木構民宅外,我們與長期關注土地的攝影家阮義忠的作品相遇。在1980至1985年,阮義忠13次的拜訪北埔,在這裡拍下北埔的風土民情。放大輸出的街景,不僅呈現了照片的細節,更對比慈天宮周邊前後的不同,引領我們看見當下與過往的改變。
 
策展人林怡華說:「我們希望用戶外展示的方式,讓藝術融入街景中」。


阮義忠《北埔》。(Photo Credit:「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授權提供)

阮義忠《北埔》。(Photo Credit:「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授權提供)

亮點3:澎葉生(Yannick Dauby)、蔡宛璇 x 閉上眼,從聲音開始探索
地點:姜阿新洋樓

 
「除了視覺為主的作品外,我們也希望用用聲音雕塑的形式,傳遞不要只是視覺優先的觀看型態。」怡華說。
 
由藝術家澎葉生(Yannick Dauby)及蔡宛璇所創作的《北方的埔地》坐落在北埔的古蹟「姜阿新洋樓」中,藉由數段來自北埔周邊的聲景,例如蝙蝠飛回的聲音、山歌、矮靈祭典、茶葉採收及製程,呈現北埔多元的住民文化及產業。
 
這次,我們靜靜的坐在的茅草蓆上,用「聽」的去喚回身體的記憶。


藝術家澎葉生(Yannick Dauby)及蔡宛璇所創作的《北方的埔地》(Photo Credit:「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授權提供)

亮點4:黃博志x 一棵油桐樹看見北埔林業興衰錄
地點:興城木材廠


一棵高達五至六層樓的油桐樹靜靜的被吊掛於製材廠外,呈現著北埔及台灣林業的興衰。
 
《砍下一棵樹,製成一道牆,寫上一首詩》,是曾以《五百棵檸檬樹》拿下2013台北美術獎、2015年入圍HUGO BOSS 亞洲藝術大獎的黃博志的最新作品。這位長期關注農業、製造業、生產、消費等議題的新生代藝術家,這次與已歇業多年的「興城製材工廠」合作,引領你我走入歇業多年、彷若異度空間的廠房中。曾經停止運轉的機具,因為此次合作再度運轉。砍下的梧桐樹也將由建築公社團隊思考,可以如何的被再運用。


黃博志《砍下一棵樹,製成一道牆,寫上一首詩》。(左圖Photo Credit:「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授權提供;右圖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Josh Peng)


黃博志《砍下一棵樹,製成一道牆,寫上一首詩》。(Photo Credit:「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授權提供) 

策展人怡華分享在合作的過程中,面臨過林木業萎縮因而停業的興城製材工廠老闆,就曾多次問過擅用木建築的建築公社團隊,專注於這樣的夕陽產業,要靠什麼過生活呢?但就未來的永續建築趨勢而言,木材運用於多層建築,其實正是目前被熱烈討論的材質。跨世代的對談中,也正體現了從昔日望向未來的本質。
 
每一個過去的歷史片段、農業資源、文化,在與世界接軌後,加上創意與實驗態度,都有可能是對於北埔未來的新想像。


 左圖:黃博志《砍下一棵樹,製成一道牆,寫上一首詩》;右圖:興城製材工廠老闆(圖左)與策展人林怡華(圖右)分享此次的經驗。(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Josh Peng)

亮點5:James TAPSCOTT x 穿越今昔北埔的時光之旅
地點:秀巒山徑

 
由曾參與北川富朗所主導的日本《北阿爾卑斯國際藝術季》的澳洲藝術家James TAPSCOTT所帶來的《Arc Zero》,是他最著名的代表性作品。佇立於曾經發生過眾多重要歷史事件的秀巒山中,如清朝時北埔金廣福開墾防線的隘樓、抗日的北埔事件都發生於此。
 
夜晚時凝視著James TAPSCOTT的作品,一輪圓環在闇闇夜晚中,結合光與水霧,氤氳之氣飄散於山林中,仿若指向過去,走入時光隧道,我們穿梭於今昔北埔的時光之旅中。


James TAPSCOTT《Arc Zero》。(Photo Credit:「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授權提供)
 
James TAPSCOTT《Arc Zero》。(Photo Credit:「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授權提供)

亮點6:劉致宏 x 時光的前進與循環
地點:百分百橋堤坊(是的,有一座橋就叫百分百橋!不要懷疑,這不是藝術品名稱)


出生於新竹的劉致宏的《時線》,將時鐘盤面的時針與分針,化身為河岸旁的微微紅光,順著堤防開展,夜中,這些燈光線條將重疊於同一個圓心中,呈現時光的不斷前進與循環。

劉致宏的《時線》。(Photo Credit:「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授權提供)

亮點7:番薯伯、捕息 x 從食物氣息記憶北埔
地點:南埔穀倉


你知道嗎?北埔著名的東方美人茶,其實各家茶行的東方美人茶茶香各有不同。捕息工作室的宛縈與我們分享著他們在收集當地各種不同食材氣味的故事。由小阮(阮予澄)與林宛縈成立的捕息工作室,這次與南埔「竹語茶蘆」的蕃薯伯一起合作,收集了北埔的在地食材,如東方美人茶、梅干菜、筍乾、油蔥,或再蒸餾為香氛、或變身為香氛蠟燭。
 
油蔥味的香氛蠟燭聞起來有什麼味道呢?對於客家的孩子來說,那可能是放學後,經過同學家傳來的「家」的味道,參雜著濃濃的鄉愁與兒時記憶,又香又苦。

 
番薯伯與捕息工作室合作的《北埔嗅吸之間》。(Photo Credit:「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授權提供)

可愛的番薯伯也現身現場一起分享。(Photo Credit:「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授權提供)

左圖:由蕃薯伯所蓋的南浦竹雨茶蘆。(Photo Credit:「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授權提供)右圖:捕息工作室的林宛縈,將各種不同食材蒸餾,發現不同茶行的東方美人茶各有其獨特的氣息。Photo Credit:「浪漫台三線藝術季」授權提供)
亮點8:慈天宮修復前特展,看見慈天宮百年建築歷史細節
地點:慈天宮廣場

擁有170多年歷史的慈天宮,將於明年初進行搶修。這座百年古蹟該如何再度被修復?策展人Ryan(林長叡)透過解構修復材料、工法,並專訪修復團隊,一起了解如何藉由修復,讓慈天宮陪著北埔人們走向下個百年!

展覽時間:2019/10/19-12/15
展覽地點:北埔
想了解更多浪漫台三線藝術季訊息,請上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官方網站浪漫台三線官方臉書粉絲頁

【有關浪漫台三線藝術季】
首屆「浪漫台三線藝術季」,藝術季由曾出任台中花博設計長的吳漢中擔任設計總監,從「公路」、「水路」、「細路」作為主要內容創作軸線,再以「有的是時間」的概念串聯,結合地方創生精神,用全新設計翻轉客家風貌,分享台三線最浪漫的生活方式。
 
邀集國內外藝術家及策展團隊,包括:曾參與「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國際級藝術家林舜龍、今年台北燈節的藝術總監的Akibo李明道、創下高話題討論度的北美館池田亮司個展的策展人林怡華、擷果創意、左腦創意等團隊,打造58件藝術作品,以及上百場文化探險體驗活動。

【延伸閱讀】
全台最大「浪漫台三線藝術季」,精彩不輸瀨戶內藝術祭!首站帶你進入苗栗神秘大湖

編輯/彭永翔 joshpeng@motstyle.com.tw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