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八月的一場大火,吞噬了優人神鼓山上劇場,這場突如其來的反撲力量,也讓他們重新審視與自然的關係。不僅希望從餘燼中淬煉出新的創作動能,優人神鼓更決定展開「山上劇場災後共建計畫」,邀請民眾一同重建與自然共處的山上劇場。
 
老泉山在,優人在
1998年,優人神鼓受邀到法國亞維儂藝術節演出,當團員走出舞台時,神韻被當地媒體形容「宛如是從阿爾卑斯山走下來的山神」,天人合一的獨特氣質,讓國外媒體為之驚艷。創立於1988年的優人神鼓,近三十年來以老泉山為家,團員們在山林間訓練、創作和生活,接受大自然的薰陶與洗禮,孕育出一系列堅毅而質樸的作品。


優人神鼓作品《墨具五色》演出劇照(Photo Credit:拉風影像)

優人神鼓團員在山上排練(Photo Credit:優人神鼓)

優人神鼓的藝術總監劉若瑀表示:「山,給予優人力量;優人神鼓,就是從這座山長出來的。」八月的祝融之災後,優人並沒有離開老泉山;儘管遮風避雨的排練場已不復存在,他們仍堅持在山上排練,讓鼓聲持續迴盪於這片孕育優人神鼓的山林間。
 
只要老泉山在,優人的藝術創作便不會停歇。老泉山的家,不僅是成就優人的根基,2007年台北市文化局也因優人神鼓「道藝合一」精神,以山林中訓練作為世界交流舞台,為台灣現代劇場發展的代表之一,廣受國際邀請演出,成為台灣重要文化資產,而將優人神鼓山上劇場登錄為文化景觀。
 
浴火重生--餘燼中看見新生命
「這些樹木經過大火、經歷死亡,卻有了更強壯的生命力。」火災後不到一個月,在已化為灰燼中的排練場,意外發現被焚燒的老香楠樹下,長出數百棵香楠樹的嫩芽,和四周燒到焦黑的木頭殘骸形成強烈的對比,更象徵浴火重生的力量。
 
火災過後,多虧有文化部急難補助金、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協助與來自各界的捐款,目前用於臨時性排練場設置、火災現場清理作業與道具、樂器、戲服重製等應急費用支出,以確保演出順利,但在未來的重建路上仍有三千萬的資金缺口。


優人神鼓山上劇場火災前後對照圖(Photo Credit:優人神鼓)

面對艱困且漫長的重建之路,優人神鼓發起「山上劇場災後共建計畫」,除了募款之外,邀請民眾共建自然生態劇場,共同成為所有台灣人心靈的家。民眾可以藉由嘖嘖集資平台支持計畫,成為共建計畫的一員,與優人一起找到和自然共生、共好的模式。
 
12月3日的共建計畫發佈記者會上,優人神鼓藝術總監劉若瑀及音樂總監黃誌群帶領團員呈現「第五儀式」獻給天地,象徵對大自然的感激,並祈願與山靈一同護持這塊土地的決心,團員們寧靜的身影,穿梭於焦黑的木頭殘骸之間,形成強烈對比的畫面。


優人神鼓在災後的排練場演出「第五儀式」,令人震撼。(Photo Credit:優人神鼓)

邀請群眾參與藝術行動,攜手重建山上劇場
優人神鼓「山上劇場災後共建計畫」預計歷時兩年,包含第一年的臨時排練場所設置計畫,以及第二年的山上劇場整體重建計畫。

在嘖嘖平台支持計畫後,就能獲得優人神鼓取自老泉山「黑木」元素的黑木陶碗等藝術創作品,日後更可獲邀參與優人神鼓共建計畫的系列活動,包含體驗工作坊、協力造屋營隊,以及結合自然生態建築家、藝術家的優質力量講座。

 
左圖:優人以山上土壤和災後餘灰自製的「綠色星球」,將大自然五元素-石頭、光、風、水、生命融合在小小盆栽裡。
右圖:優人神鼓藝術總監劉若瑀。(Photo Credit:優人神鼓)


首波藝術行動邀請到潑墨潑彩藝術大師柯淑玲一同參與,計畫以木頭殘骸為媒材,進行藝術創作。柯淑玲於2017年曾與優人神鼓合作《墨具五色》作品而結緣,此次參與優人的共建計畫,她也希望藉由自己的力量拋磚引玉,吸引更多藝術同好加入,以實際行動一同幫助重建。
 
這次以群眾參與作為共建計畫的開端,目的是將山上劇場的重建化為參與式的藝術行動。不只讓台灣有一個共同的自然生態空間,也讓更多人接近自然、擁抱生態,真正理解人與自然共存的意義。「這個劇場將不只是優人的,它屬於共建者,和每一位期盼與自然共生、對藝術有熱忱的人。」劉若瑀表示。

「優人神鼓山上劇場共建計畫」即日起至2020年2月6日於嘖嘖集資平台開放參與,趕快選擇符合你的方案,加入重建行動吧!


(Photo Credit:優人神鼓)

優人神鼓山上劇場共建計畫
網址:
https://www.zeczec.com/projects/utheatre2019?r=k5042107618

編輯/王若堯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