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MOT TIMES的粉絲,應該都知道我們最近推出的年度專題《重回地方,望向明日城市》,以鄉村/地方所面臨的議題及解決方式為參考點,提問想像未來台灣城市/城鄉的樣貌。這次我們打開MOT TIMES明日誌總編輯彭永翔Josh的書櫃,從他推薦的六本書單中,邀請大家一起思考未來城市的樣貌,也開啟我們未來生活的藍圖與想像,現在就一起來看看吧!
#經典之作

1. 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啟發(世紀經典名著,全新直排校對新版)


《偉大城市的誕生與衰亡:美國都市街道生活的啟發》,珍‧雅各Jane Jacobs。(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作者: 珍‧雅各Jane Jacobs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為什麼推薦這本書?這本書可說是都市規劃專業中經典中的經典啊,更被紐約市立圖書館選為世紀好書之一!

珍雅各是1950年代重要的城市運動發起者,曾擔任《建築論壇》副主編、卻非建築科班出身的她,雖曾被攻擊為只不過是一位家庭主婦。但有別於當時的城市規劃由上往下的思考,珍雅各卻是「以人為本」出發,由下往上自發性的、以身捍衛她心中的理想城市樣貌。在汽車城市蔓延的當下,她始終堅持著以人為主的小街廓、街邊小店在城市中的重要性,不僅影響了長期關注城市的知名《MONOCLE》雜誌的編輯取材與倡導理念,更深遠影響了2007-2013年紐約市前交通運輸局長珍妮特.薩迪可罕的政策,一步步慢慢改變紐約的街區樣貌及大眾運輸政策!特別推薦誠品「經典共讀計畫」的版本,書封超美!

更重要的是,城市是我們的,雖然你我可能不是建築背景,但永遠不要忘了表達自己的聲音!

#智慧城市
 
2. 城市的未來,應該要是什麼樣子?:公民世代,用智慧科技搭建明天的樣貌


《城市的未來,應該要是什麼樣子?:公民世代,用智慧科技搭建明天的樣貌》,安東尼.湯森Anthony M.Townsend。(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作者: 安東尼.湯森Anthony M.Townsend
出版社:臉譜
已絕版

為什麼推薦這本書?本書的作者安東尼‧湯森(Anthony M. Townsend)以智慧城市的角度去談未來城市。但有別於一般談論智慧城市時,一昧的鼓吹科技運用在城市的必然性,而是用宏觀的角度,從城市發展的歷史、不同城市運動的論述及案例等提出反思。

例如在「改造市政府」一章中,提及在2008年時,美國華盛頓州舉辦app設計競賽,開放政府數據資料庫提供給民眾使用並開發app,說明人民與政府可以有更多的互動及合作、還可節省經費(在台灣其實也有零時政府的社群);卻也一針見血指出雖然競賽立意良善,但若政府只是單純開放數據資料庫,卻未點出城市的痛點,那麼這些藉由民眾開發的app,其實並不能真正解決城市所面對的問題。

安東尼曾提到:「新城市學的第一個原則,就是絕對不能將智慧科技預設為解決的方案!」智慧科技不是一個答案,它是一個工具。回歸到人的生活、而非商業模式去思考,這是我們在思考智慧城市時很重要的起點。

#社區設計

3. 社區設計的時代:用「不造物的設計」概念打造二十一世紀理想社會,全面探究社區設計的工作奧義、設計總體方針,以及如何與社群團體培養合作默契


《社區設計的時代:用「不造物的設計」概念打造二十一世紀理想社會,全面探究社區設計的工作奧義、設計總體方針,以及如何與社群團體培養合作默契》,山崎亮 Yamazaki Ryo。(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作者: 山崎亮 Yamazaki Ryo
出版社:臉譜  

為什麼推薦這本書?「鄉村現在發生的問題,就是未來城市即將面對的問題!」這句話其實是企畫「重回地方,望向明日城市」專題起點,也是山崎亮作為日本知名社區設計師,在書中所談論到的案例及思考。

山崎亮在書中提到這麼一段話:「偏重硬體建設的時代宣告結束,未來的時代也無法將整座城市委由行政部門辦理,換句話說,居民參與公共事務已經是必然的趨勢,21世紀是居民參與的時代。」他認為在這逐漸疏離的時代,該如何重新將居民串聯起來,並且是恰恰好的連結(介於鄉村與城市的人際關係,就是有點黏又不會太黏的那種人際關係)?不一定是透過蓋美術館、蓋活動中心,透過設計活動,增加市民的連結,各種創意就會開始發生,比起增加短期居留的觀光客,更需要的是創造更多「活動人口」!

那「活動人口」是什麼呢?買下去,讓山崎亮來告訴你!

#讓城市變更好
 
4. The Monocle Guide to Building Better Cities


《The Monocle Guide to Building Better Cities》,Monocle。(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作者:Monocle
出版社:DIE GESTALTEN VERLAG GMBH & Co. KG

為什麼推薦這本書?
我自己一直都是《MONOCLE》的忠實粉絲,雖然這兩年,《MONOCLE》的議題力道雖然小了些,但收到雜誌時,還是會很興奮的翻一翻!

有別於前面三本書是以論述型的思考,這本書提供了更多背景、案例,幫助大家去思考理想的未來城市可以是什麼模樣?Monocle作為一本長期關注城市的雜誌,在這本書中集結了過去報導的城市案例,以人為本、用11個主題去思考城市的各種面向。像是:老化社區空間該如何重新被設計?如果城市是一個健身房會是什麼樣貌?除了介紹編輯群心中的理想城市案例外,一開始的35個「讓城市變更好」的準則,可以幫助我們更進一步去釐清、思考一座好城市必須具備哪些要素。另外有點膚淺卻也很重要的是,它的精美封面、紙質,放在桌上就很美,也能給予我們生活無限的靈糧。

#Winy_Maas

5. domus 第1040期 11月號/2019



domus 第1040期 11月號/2019。(Photo Credit:瑪蒂雅)
 
出版社:瑪蒂雅

為什麼推薦這本書?只要是喜歡建築的人,就要知道這本義大利老牌建築雜誌!近年來domus邀請業界厲害的人來當客座總編輯,在2019年就邀請了荷蘭建築團隊MVRDV首席建築師Winy Maas,用一年的雜誌專題來想像未來城市。其中最推薦11月號的主題《It's up to you》,邀請到國際建築大師Norman Foster來寫專文(對於雜誌編輯來說,這可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啊!
 
透過這篇專文可以感受到Norman Foster是一位溫暖又詩意的人,像是他提到在未來自駕車、無人機的時代裡,我們還需要高速公路嗎?我們還會需要停車場、車庫嗎?未來汽車的大量消失,空間該如何被重新運用?是不是可以變成城市的綠帶呢?他所思考的不僅僅是自駕車所帶來的經濟,而是對整個城市帶來的連動改變,去思考整座城市的紋理,「城市未來將會用這樣的形式去驚艷我們。」這是一句令人感動的話,也是在時時提醒我們,格局可以再大一點!

#地方創生
 
6. 風土經濟學:地方創生的21堂風土設計課


  
《風土經濟學:地方創生的21堂風土設計課》,洪震宇。(Photo Credit:遠流)

 
作者: 洪震宇
出版社:遠流
購買連結

為什麼推薦這本書?這本書是第一部聚焦台灣本土的地方創生實戰手冊。作者洪震宇長期在台灣農村小鎮蹲點,挖掘風土資源與文化脈絡,歸納、演繹風土文化的創新思維,提出風土設計的完整方法架構,以21堂創意實作課,循序漸進闡述如何透過確切可行的實踐方法,以及自我能力的培養鍛練,創造出台灣每個地方獨一無二的風土經濟價值。但同時也列舉諸多令人感動的經驗實例,深刻探討返鄉創業的各種挑戰與課題,藉此傳達一個理念,就是人人都可以是風土設計師,都可以成為帶動台灣風土經濟的重要一員。


MOT TIMES明日誌總編輯彭永翔(Josh)。(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MOT TIMES明日誌總編輯彭永翔(Josh)
曾任La Vie雜誌、Shopping Design雜誌主編,並曾以La Vie封面故事《2015台北大未來》入圍金鼎獎最佳專題報導獎,現為MOT TIMES明日誌總編輯。喜歡格蘭穆卡特的永續建築實踐、也喜愛閱讀庫哈斯的批判性思考、喜歡柯比意但也不喜歡柯比意。認為世界沒有全然的非黑即白,其中的曖昧,更是讓我們萌芽思考的種子;而編輯所需做的,就是找到那些曖昧,向世界提問,希望有一天能稱職的扮演這樣的角色。

延伸閱讀|
鄉村中「隱藏的智慧」,城市的我們都該好好學習!專訪日本的社區設計師:山崎亮|重回地方,望向明日城市

MOT TIMES此次推出年度專題《重回地方,望向明日城市》,邀請大家點此連結,一同來挖掘更多台灣在地的故事!

編輯/李玲玲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