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平靜無波,可以波濤巨浪,可以載舟也可以覆舟,水千變萬化,卻是人類生存最根本的需求,也是陸府植深館年末特展《水曰 Water Says》策展團隊「自己人 Mutualism」對環境提出最輕盈也最深沉的叩問。
 
如果可以發聲,水會說什麼?展覽從水的第一人稱出發,由三組藝術家:美國藝術家艾婕音(Jane Ingram Allen)與潔米 · 塔巴克(Jami Taback)二人組、聲音藝術家李欣芫、纖維裝置藝術陳聖文帶來精彩創作,即日起至 2024 年 3 月 2 日開放預約參觀。

遊走通透展間,展開一場與水的真誠對話

 
問題所在的地方就會有藝術,從博物館、美術館、藝廊、策展人到藝術家紛紛透過己身才華與創意能量投入氣候變遷與環境議題,長期聚焦自然生態融入藝術五感體驗的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本次攜手策展團隊「自己人 Mutualism」洪秉綺、冉挹芬、許絲婷在陸府植深館推出年末特展《水曰 Water Says》,運用挑高通透的雙層空間賦予流動沉浸感受,參觀者如水般遊走其中。

陸府植深館 《水曰 Water Says》集結大型紙纖維裝置、聲音及布纖維裝置為觀眾營造出獨特水再生感官體驗。(Photo Credit: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
 
「自己人 Mutualism」洪秉綺、冉挹芬、許絲婷邀請身處太平洋兩端的三組藝術家分別以「氣候變遷」和 「水再生」兩面角度切入,探討人類與自然的共生關係,因果循環、自然與可持續性之間的矛盾。
 
策展人洪秉綺表示:「現實中水不會說話,不會用言語表現喜怒哀樂,但換個角度思考,人類身為水群體的一份子,認識水也像認識自己的身體,透過感受去描述,理解水如何體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從氣候變遷、水再生切入,從感知周遭生活的異動,到追溯水的流動性,以創作來詮釋這段過程。邀請觀者開啟所有的感官,遊走在展場中,讓身體作為載體,接收、喚醒與修復,進而產出行動上的質變。」
 
在動盪如常態的2023年末,《水曰 Water Says》像一支鉤子,引出觀展時展開一場與水的真誠對話之後,將體驗帶回生活,應用於日常。

台灣藝術家陳聖文全新纖維作品〈人造免疫〉。(Photo Credit: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
 

360度欣賞大型垂紙纖維裝置,水火意象隱含氣候危機

 
曾擔任多個台灣重要自然藝術季發起者與策展人的美國紙纖維藝術家暨獨立策展人艾婕音(Jane Ingram Allen),與同為版畫藝術家的潔米 · 塔巴克(Jami Taback)自 2021 年開始,兩人透過紙纖維與版畫相互對話、進行合作,作品圍繞加州生活記憶,共同經歷高溫、野火、暴雨與海平面上升,這些體感回憶與水有很大的關聯性。

美國紙纖維藝術家Jane Ingram Allen與版畫藝術家Jami Taback在台灣聯袂展出作品〈在深水之中–我們同舟共濟〉。(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兩人創作理念皆強調對自然環境的關注及尊重,並使用對環境低污染的媒材創作,讓團隊印象深刻,此次特邀兩人在台灣聯袂展出作品〈在深水之中–我們同舟共濟〉,36幅大型垂吊長條紙纖維裝置,結合紙纖維與版畫,透過橙色與黑色、燒焦痕跡與撕裂狀態指涉野火,運用手工紙質地、藍灰白顏色與棉線等交織揉合出多層次的海洋,呈現大自然多樣面貌。作品以隱形繩線串連在一起,隱含著將發生在地球上的事件連結在一起,也如同潔米 · 塔巴克(Jami Taback)所說「藝術創作是她與世界連結的一個方式」。

版畫藝術家Jami Taback。(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作品呈現於植深館大廳,在自然光源與綠意為景之下,360度觀賞視角為觀者創造身臨其境的感受,提醒著人們自然中潛在的問題和危機。兩位藝術家亦邀請大家放下身上重擔,放心而溫柔地穿梭作品之間的縫隙。

(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Photo Credit: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
 

以線材模擬淨水植物,美麗色彩源自水中化學物質

 
長期關注環境議題的陳聖文,過去在參與淨溪淨山活動時,將撿拾被遺棄的人造垃圾融入到纖維創作中,並且較長以動物為主題,本次全新纖維作品〈人造免疫〉,以溪水作為異材質添加的染料暈染在纖維布料上,塑造成植物形貌呈現污染造成的水體變色,每一種顏色都代表特定化學物質,引發觀眾對於城市水資源管理等議題的關注。

(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陳聖文提及創作呈現方式:「疫情期間居家時間變長,人們對植物的需求也更勝以往,這種對植物的重視是以往的我不曾觀察過的現象。回應展覽在談水這件事,我透過自然與人類之間的中間物質『植物』作為媒介,談論它的存在對雙方的影響,這次一共選擇鄰近旱溪康橋,用於淨化水質的 6 種植物物種作為主角。」

藝術家陳聖文。(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作品位於二樓長廊,藝術家特別將作品序列錯落懸空、放置低處,甚至讓線材垂到地板上模擬植物扎根,如平常我們易於忽略的野花野草,一方面模擬植物在自然界的姿態,另一方面則是將理所當然的看展視角有意識地往下方挪動,在觀看上更緩慢而專注在特殊媒材與色彩變化。

藝術家陳聖文讓線材垂到地板上模擬植物扎根。(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Photo Credit: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
 

以聲音、影像和圖騰轉譯「水再生」

 
藝術家李欣芫 2013 年回到故鄉新營定居,重新開啟一段與這片土地的無限期生活計畫。她從 2019 年以「水」作為切入點,開始收集台南污水處理廠、美國聖荷西廢水處理設施的聲音與震動,此次新作 〈SISTERS(Chí-moāi)〉系列作品中的〈The Waste and the Darkness〉與〈The Related,Us〉座落於植深館入口長廊以及二樓暗室內。

(Photo Credit: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
李欣芫藝術家。(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入口牆上大面圖騰中放入 QR code,戴上深藍色耳機聆聽水的故事,以聲音、影像和繪畫轉譯「水再生」的循環工程技術,試圖探討自然資源與人類再造技術中的矛盾與共存,策展人洪秉綺表示:「透過還原流程,原本受到工業污染的水又再度重生,再度被使用。水不僅在大氣中轉化,更體現在政治、社會、倫理、科技的概念中游走。污水處理廠所產生的機器運轉、震動、敲擊等聲音見證人以治理創造奇蹟。」

(Photo Credit: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
(Photo Credit:陸府生活美學教育基金會)

編輯/沈佩臻

《水曰 Water Says》
時間:2023/12/02(六)至 2024/03/02(六) 
時間:週二至週日 10:00-18:00,國定假日照常開放
預約參觀:參觀採預約制,請至官網或撥打專線 0800-524365
地點:陸府植深館(台中市公益路二段789號)
 
展覽系列活動
■ 流域擲聲—手抄紙板畫工作坊(已過期)
活動日期:2023/12/03(日)
活動時間:9:00-17:00
對象:大眾
講師:艾婕音 Jane Ingram Allen、潔米 · 塔巴克 Jami Taback
 
■ 漫游城市水文—《水曰》藝術家座談
活動日期:2023/12/23(六)
活動時間:14:30-16:30
對象:大眾
講師:李欣芫、陳聖文
 
■ 小魚兒找朋友

活動日期:2024/02/20(二)
活動時間:14:00-15:00
對象:兒童(2-3.5歲)
講師:大樹下音樂工作坊
 
■ 來自水的神秘訊息
活動日期:2024/02/03(六)
活動時間:14:00-15:00
對象:兒童(4-6歲)
講師:大樹下音樂工作坊
 
■ 水的畫像
活動日期:2024/02/03(六)
活動時間:15:30-17:00
對象:兒童(6-9歲)
講師:大樹下音樂工作坊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