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白的布幕以45度角傾斜,光滑如鏡面的隔熱紙地面上,女人赤裸著清瘦的身體,橫倒在巨大又空白的空間裡,聲音從四面八方如潮水、如電流般穿透你。你沒見過一具身體可以這樣移動,緩慢而痛苦,不狂暴地舞動,卻誠懇而直接地剝離了所有外在的表象,在失衡與控制間,每一吋肌理每一次呼吸都充滿張力,讓你看見也聽見一個人如何面對生存、死亡,這是蘇文琪的年度新作《身體輿圖》(Off the Map)將在兩廳院的實驗劇場連演3天,並在11月初移師高雄。
《身體輿圖》是新媒體藝術家蘇文琪繼《LOOP ME》、《迷幻英雌》、《W.A.V.E城市微幅》等一系列抽離了情感,探討人類與數位文明的關係的作品之後,重新思考關於人、關於存在等無可迴避的問題,從死亡出發,在沒有方向的、遺失的心理狀態中,討論人所面對的共同處境。最有意思的是,雖然在各元素──聲音、舞台、肢體、文字──被有意識地壓縮到極低限的狀態,《身體輿圖》仍然迸發出強大甚至是令人不忍卒睹的氣場(講氣場似乎很玄,但是沒有辦法,真的是氣場,欲知詳情請進劇場見分曉),蘇文琪說:「我知道今年作品勢必要處理過去的時間,因為沒辦法往前走。」

 
回歸生命,在失焦中找出口
 
《身體輿圖》無論是瀰漫在整個空間的口白、聲響、燈光、肢體,都充斥著細密如雨絲讓人無處可逃的悼亡意味,這是《身體輿圖》創作的開始。這一年,蘇文琪與文字創作的周曼儂共同的朋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讓她們非常真實而切身地開始在處理自己的創作的同時,也更進一步地面對死亡,在失焦中尋找方向感,蘇文琪說:「思考自己的過去現在未來,像把自己的生命攤開在桌上,想自己從何而來。」

 

總是在生命的傷痕突然直逼到眼前時,被強迫著面對,人皆有死的事實。死亡向來在人生的時程表內,卻在人生的想像之外。在想像之外,會讓人恐懼,這樣的時候,算命可能是個寄託與依靠,對蘇文琪而言也是。她指出,星盤、八字都像是地圖,人生可以在眼前又簡單又複雜地鋪展開來,但看著這樣的人生輿圖,擔任舞台與視覺設計的吳季璁也說:「像是抬頭往上看向星空,這樣的姿勢,卻又是讓人暈眩、失焦的。」

  

作品中「輿圖」的概念是這樣來的,在人生的map裡,收藏著回憶、信念、決心、珍愛的一切,除了蘇文琪、周曼農、吳季璁,還有王福瑞,都像是把傷口藏在身體裡、文字裡、光裡、聲音裡。《身體輿圖》是一封獻給已故友人的信,喃喃訴說的對象卻是自己,不斷探問在大環境中如何尋求自己的定位,穩固自己的信念。周曼農說:「我們如何面對世界,如何面對死者,或許也可以讓我們去思考如何面對自己的生存。」
 
從4道獨白聚合成詩
 
雖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微笑,但思考是不能停止的。談及死亡,幾位創作者不約而同地說「是一個極亮的世界」,雖然吳季璁理性地指出:「這是因為瞳孔放大的關係!」但4位無論是個性、還是創作領域皆迥然不同的創作者們湊在一起,因著對死亡所具備的共同想像,合作的過程雖如「獨白」,各自獨立,卻又是單獨的元素各自做到最大的完成,並且在最終的交互共振激盪出最大限度的火花。
 
但共振是最困難的,要形成一個整體必須要有策略性的思考,周曼農的文本在這個時候讓出了一個空間,「這時真正的創造性就出現了。文琪看到這些文字所產生的身體感,與我書寫的時候所想像的身體感覺是不一樣的,第一次看到文琪的身體,有一種強烈的感覺,她並不是要呈現一個美麗的身體,而是緩慢地、用力地去一片一片地剝除、揭開對生命的一切感覺,這非常有意思。」

 

而周曼農文本的聲音與王福瑞的聲響結合地最為緊密。指向性喇叭訴說文本的時候,所塑造出強烈的空間感,「像光一樣慢慢充斥整個空間」,讓聲音存在觀者的腦子裡,直接地穿過身體。製作人孫平形容,「那個喇叭的效果,會像有人貼在背後跟你說悄悄話一樣。」
 
原本蘇文琪想,一個私密的空間該是狹小的僅容一人,但首次與表演藝術合作的藝術家吳季璁卻斬釘截鐵地說:「不是!應該是一個非常空曠,海天一線的世界」,突然打破了她熟悉的思考模式,這樣的矛盾、衝突是非常有意思的。當文字、聲響如河流般,在吳季璁所打造的空間中敞開,像是視覺化了人內在的心理狀態。45度角的設計,簡化但開放的架構,低限的處理容納人的身體運動,在不安定如同即將傾斜的角度中,也呈現出一種開闊感,這是吳季璁對死亡這個命題比較正面的想法,他說:「哀傷不應該是一個無止盡的漩渦,人是有能力自己走出來的。」
 
於是,在最後的最後,聲光影音如潮水,蘇文琪在「海天一線」的舞台上緩緩地步向你,舞台漸暗,你卻像看到光。

編輯撰文/張慧慧

身體輿圖  台北場
演出時間:2012.10.19~10.21
演出地點:兩廳院 實驗劇場
 
身體輿圖  高雄場
演出時間:2012.11.3~11.4
演出地點:駁二藝術特區自行車倉庫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