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朱少麟在《傷心咖啡店之歌》一書裡讓「馬蒂走進了傷心咖啡店,以一杯咖啡的代價,經歷了人生中最混亂豐富的旅程。」台北赤峰街上,緊鄰浮光書店的北風社,則以懸著黑底金字匾額的兩層樓老屋建築,與非典型咖啡館的獨立文化精神,召喚老靈魂前來一探究竟。
推開窄門,走上只有一人能通過的木造樓梯,空氣間是手沖咖啡所散發的麵包焦香,耳朵裡則傳來歌手廖士賢台語創作「找愛」裡簡單吉他和弦撥撩下的感性樂音,瞬間將躁動的心溫柔地熨平。

北風社空間裡保留了許多老舊結構與物件,去呈現一種獨特的舊時代日式建築氛圍。(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左為一樓小小的窄門,推開上樓後就能發現別有天地。右為北風社外觀,以黑底金字匾額襯托出舊時日式建築的氣質。(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停止謾罵,做出改變!讓咖啡館也能成為社會議題的傳聲筒

 
以舊時日式宿舍改造而成的老屋咖啡館「北風社」,由兄弟檔魏立、魏正與好友阿宥三個未滿30歲的年輕主理人共同創立。從大學時期認識至今六、七年,魏立沉穩、阿宥相對熱絡,魏正則略顯害羞,雖然性格不同,但氣味卻相投。曾一起玩過龐克樂團,參與太陽花學運,也聯手組織愁城讀書會;就像魏立說的,「我們玩的是龐克樂團,作的歌曲內容不走小情小愛,而是著重批判。以前聚會常會邊喝酒、邊抱怨世界,但後來我們都希望能停止謾罵並做出改變。我覺得咖啡廳最重要的是背後的文化。」
 
因此從書架上的《查拉圖斯特如是說》、木盒裡寄賣CD旁夾帶香港五大訴求的紙條,以及牆面張貼的香港自由報導的文化氛圍,讓北風社以咖啡館身份召喚同好,用一杯咖啡的時間來傳遞獨立精神,並透過各種講座、論壇、電影放映,甚至是不插電樂團表演等,去挖掘更多不為人知的小眾文化與弱勢議題,讓咖啡館不只是城市裡的中繼站,也能漸漸發揮文化影響力。
 
主理人之一的魏立大學時期便想開咖啡店,還曾去公館的半路咖啡打工,正因為這段經歷也讓他知道咖啡館不只有一種樣貌,還有更多可能性。(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走進北風社,整體場域擺設的風格,依稀透露出三位主理人的行事作風與性格。(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北風社不只販售咖啡、甜點、輕食,也提供友人寄賣商品,現場展示了不少CD專輯、懷舊玩具與飾品等。(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北風社,獨立樂團、聽團仔、老屋控通通都是常客

 
北風社從下午1點營業到凌晨12點,店內座位不限時、提供免費Wifi,店內有手沖單品咖啡、甜點,也提供極具古早味的溫熱中藥茶、調酒與啤酒,周五到周日還有好友龍亭主廚現場烹調的隱藏菜單,不只美味,且每週都有菜色變化。
 
午後造訪的多半是純粹來喝咖啡的年輕女孩們,與鄰近到此辦公的自由工作者。夜幕低垂時,拾梯而上的則多半是三人以前玩團的朋友,像「荒山茉莉」、「餵飽豬」、「 無妄合作社」等,要不就是聽團仔。

從一樓上來,左手邊是上閣樓的樓梯,中間是吧台,兩側是寄賣品,再往裡走則有廚房以及後院。(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不只招呼熟客,喜歡跟客人聊天的三人,也讓北風社養出了一票常客;比如熟客承恩,喜歡點菜單上沒有的酒,喝到最後還一起打電動;而高楷則是一開始被老屋氛圍圈粉,每天一開門就來報到,最後乾脆直接應徵當店員,高楷笑說,其實只認識他們9個月,但相處起來卻像老朋友一樣非常有默契。
 
除此之外,店內播放的音樂也是一大亮點,魏立說,現場較常放的樂團類型從City Pop、Punk到另類搖滾都有,「反正誰上班就誰播,沒有特別的規定,唯有太糟的流行音樂不行,反正大家聽歌都在互相影響,也沒有固定模式,曲風也會盡量多元。」畢竟音樂是氛圍營造的關鍵,也有不少人是為此而來。

牆上張貼的海報都是三位主理人欲透過咖啡館傳遞的獨立文化精神。(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赤峰街哪來的新舊融合?一個區域兩種生態的和平共處

 
不過魏立坦承最初開店時根本沒有能力選點,選址在赤峰街主要還是經濟考量,「有趣的是,這區域裡有許多有想法的年輕人來開店,我們彼此也都會認識,但同時也有居住於此長達70年的老住戶,但這兩個族群卻互相把對方當空氣。」
 
阿宥則說,新舊其實沒有融合,這裡也不只有一種生態,但彼此卻能和平共處。「就像建成公園那有個阿嬤,一天到晚都坐在權泉咖啡旁邊看路上的行人,有次我們去買權泉時就試著跟她聊天,雖然聽不太懂她想表達什麼,但感覺得出來她還活在過去的年代裡,始終沒有走到現代。」
 
或許也是因為赤峰街過去為打鐵街,相對嘈雜,住戶對年輕人的吵鬧容忍度也比其它區域高,因此雙方雖然有斷層,沒交流,也互相看不懂對方作為,卻可以相安無事,非常奇特。
 

阿宥曾做過調酒師,因此店內的調酒主要由他負責,目前酒單裡提供荔枝紅茶酒與柑橘烏龍酒兩種選擇。(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北風社店裡也提供獨特中式花草茶,以3種茶為基底,浸泡12種性質溫潤來源純正的中藥材所製成,風味淡雅宜人。(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Chris Chen)

老屋改造不是大興土木,而是盡可能保留原貌

 
不過,談到老屋改造,為了省錢,對木工有興趣的魏正索性親自上陣,從木料行叫料、上漆,到吧台椅組裝、陳架訂製,總共花了3個月施工期,全都一併搞定。
 
因此北風社承襲日式建築原有的屋頂、閣樓、木結構、大樑,以及木頭調性,整體空間沒有過多粉飾裝潢,僅拆掉多餘結構,盡可能顯露牆面原貌,並拔除後院原先壓迫感較大的鐵窗,讓視覺更加舒適寬敞。
 
如此一來,北風社既有動距寬鬆的四人座位,也能選擇吧台前的單人席,而閣樓上的塌塌米則像小包廂,被悄悄收在樓下看不見的視線裡。無論是迎著天窗充裕自然光的午後,或是夜裡在不插電表演、電影放映會中度過的時光,北風社的白天與夜晚,咖啡與調酒,都值得讓人一再造訪。
 
  
對木工有興趣的魏正,索性什麼事都自己來,反正好玩之餘,還能省點裝潢的費用。(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閣樓上的塌塌米空間頗有私人包廂的意味,相對比較不容易受到旁人干擾。(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北風社在改造空間的同時,並未大興土木,而是選擇保留重點木結構,並拆掉多餘的部份讓空間感更加均衡。(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從閣樓往下看,又是另一幅風景。(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北風社3位主理人,左起為魏正、阿宥與魏立。(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北風社
地址:台北市大同區赤峰街47巷18號2樓
營業時間:週一~週日13:00-00:00,週四公休
https://www.facebook.com/BeiFongShe/

編輯/ Christine Chen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