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 9 月可說是歐洲設計圈最熱鬧的月份之一,尤其倫敦設計節(London Design Festival)、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Maison & Objet Paris)、布魯塞爾九月設計節(Brussels Design September)通通在這個月份呈現三國鼎立的狀態,搞得全球設計人奔波於展覽的忙碌程度,簡直跟趕尾牙場一樣不相上下!
 
不過今年 9 月的歐洲設計展之爭,看來是倫敦略勝一籌!因為第一屆「倫敦設計雙年展」(London Design Biennale)也將在今年 9 月加入設計戰局,並一舉把展覽層次從城市規模晉升到國家館的尺度,可見倫敦這座設計之都的野心實在不小,企圖以兩個設計大展搶奪全球設計迷的目光!不過究竟首屆倫敦設計雙年展的葫蘆裡賣了什麼藥?就讓我們跟著倫敦特派記者,與倫敦設計雙年展總監 Christopher Turner 來場一對一的獨家專訪!
放眼過去,雙年展在藝術領域早已行之有年,像是大家熟知已有百年歷史的義大利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巴西聖保羅雙年展,或是 5 年舉辦一次的德國卡塞爾文件展,都是藝術界的盛事。
 
然而在設計領域裡頭,除了為人熟知的威尼斯建築雙年展、韓國光州設計雙年展,以及土耳其伊斯坦堡設計雙年展以外,倫敦也將於今年 9 月加入此行列,並在觀光景點薩默塞特府(Somerset House),舉辦全球唯一在首都開跑的設計雙年展──「倫敦設計雙年展」(London Design Biennale)。


倫敦設計雙年展將於今年 9 月 7 日到 27 日開跑,屆時將有來自世界各國 40 個參展單位共襄盛舉,並齊聚薩莫塞特府較勁設計國力。

倫敦設計雙年展 V.S. 倫敦設計節,傻傻分不清楚?
 
話說倫敦設計雙年展的總監 Christopher Turner,早在去年 3 月加入倫敦設計節的籌備活動之際,便醞釀出同時舉行設計雙年展的想法。他表示 9 月是舉辦雙年展的絕佳時間點,因為倫敦設計雙年展節與倫敦設計不但有著類似的概念與設計對話,加上主展館薩默塞特府更是倫敦的十大觀光景點之一,絕對能引來眾多的國際訪客。
 
不過倫敦設計節和倫敦設計雙年展都在同一個時間舉辦,展覽性質也頗為類似,甚至連主辦單位人馬都高度重疊,究竟兩個展覽的差異何在?
 
面對這樣的質疑,Christopher 解釋:「儘管兩個主辦單位都是同一組人馬,但分屬不同組織,也展現不同的策展視野與尺度。尤其倫敦設計雙年展有別於倫敦設計節的最大因素,在於前者是師法威尼斯雙年展的規格,並以國家或是國家認可的機構來參與,而且展覽地點完全集中在薩默塞特府,因此針對大會主題能有更聚焦且深度的設計對話。」


位於倫敦泰晤士河北岸的薩默塞特府,早期是行政機關的辦公室,其富麗的建築外觀不僅是倫敦的十大觀光景點之一,室內更擁有絕美的展覽空間。

          
為了籌畫倫敦設計雙年展,主辦單位還特地於去年的倫敦設計節試水溫。他們特別在薩默塞特府舉辦 10 位知名設計師的展覽,包括 Bouroullec 兄弟的《Serif TV》,與 Jasper Morisson 的《MP01》手機都選在這裡發表,就是為了事先掌握展覽空間與人潮上的反應。 

以「設計烏托邦」為主題的未來理想國
 
今年倫敦設計雙年展將以「設計烏托邦」(Utopia by Design)為大會主題。此主題啟發自英國人文主義哲學家 Thomas More 一本講述理想社會的《烏托邦》小說。小說裡頭的 54 個城市不但經過精心設計,更擁有人類最好的設計;裡頭的居民也共享所有東西,而且都知足快樂不貪心。因此倫敦設計雙年展便延伸這樣的概念,希望透過人類的科技與設計,讓未來世界走向更美好的路徑,也同時向這本出版已 500 週年的小說致上敬意。
 
Christopher 表示,「每個參加國除了探討設計在未來所扮演的角色,也必須展現各自的設計潛力,企圖將世界帶往更好的方向,這也是為何我們會選擇『烏托邦』這個主題的原因。我們不僅廣邀參加國展現對烏托邦的多元想像,也必須確保每個國家都能彼此對話,讓觀眾充分理解設計可以為世界做出什麼美好貢獻。」

         
為達到烏托邦的設計標準,倫敦設計雙年展的評審團皆是來自不同國家與專業背景的堅強陣容。由左上至右下包括 V&A 館長 Mark Roth、英國建築師 Richard Rogers、紐約 MoMA 建築及設計資深策展人 Paola Antonelli、日本建築師兼策展人 Kayoko Ota、前巴西設計博物館館長 Adelia Borges、薩默塞特府總監 Jonathan Reekie 等人。他們也將選出本屆的「最佳單位獎」。


倫敦設計雙年展的展場腹地包括薩默塞特府的所有空間,尤其中庭廣場的位置絕佳、又適合進駐大型裝置,屆時將成為參加國競相角逐的設計戰場。

史無前例的策展顧問服務,激發最聚焦的創意設計!

既然本屆主題訂為烏托邦,不難想見倫敦設計雙年展的展覽性質絕非商業展覽可比擬。
 
相較於米蘭家具展著重於產品設計,或是像倫敦 100% 設計展、Tent London 這類的商業展覽,倫敦設計雙年展則展現出宛如萬國博覽會的設計尺度,不但具有前瞻性的概念,更有著濃濃學術味的論述內容。Christopher 也進一步解釋:「只要展覽概念與大會主題契合,任何形式的設計作品皆可,即便是新創科技也非常歡迎,因為倫敦設計雙年展絕非一般商展,而是一個多元創意的集散地,讓每個參加國各自展現極具社會價值、與創新概念的設計思維。」
 
話鋒一轉,Christopher 也自信說道:「當然今年雙年展的 40 個參加單位,也絕對會交出從未曝光過的設計作品。」而為了讓參加國的展覽計畫合乎大會主題,並尊重薩莫塞特府的歷史空間,倫敦設計雙年展也史無前例提供「策展顧問服務」。這個由 Christopher 親自領軍的策展顧問團隊,主要是提供諮詢服務,讓每個參加國在拿出看家本領的同時,也更貼近雙年展的主旨與理念。

   
身為地主國的英國館,將交由以應用藝術和設計收藏聞名的 V&A 博物館,代表參加倫敦設計雙年展,屆時英國館會拿出何種形式的烏托邦設計,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雖然 Christopher 自去年起卸下設計雜誌總編輯的身分,並轉換跑道擔任倫敦設計雙年展的總監,但他認為編輯和策展的概念其實殊途同歸。「兩者雖然規模與尺度不同,但都在創造內容。例如編輯的工作是將世界上有趣的設計故事集結在雜誌中展覽,而雙年展也有著有異曲同工之妙,試圖讓這些參加國的設計底蘊,以三度空間的規模展現世人。」
 
不過問及 Christopher 當了總監會不會減少寫作的機會?他則是一臉笑說:「寫作一直都是我的興趣,不過擔任雙年展總監後就寫得不多了。倒是我想把雙年展目錄製作成一本雜誌,但目前還在討論中,而目錄內容大致會包括國家館介紹、相關評論文章、以及對於烏托邦主題的深入探討。」

  

從學者、總編輯到策展人,Christopher 豐富的跨界經驗全都歸咎於他樂於分享與毫不設限的人生態度。在此也跟大家分享一個小插曲,去年倫敦設計節的尾聲,筆者意外地在一場設計活動中巧遇 Christopher。有趣的是,當時他正拿著 Eataipei 的邀請函和菜單給其他設計師看,一聽到我是台灣來的媒體,便迫不期待與我分享倫敦設計雙年展的二三事。他由衷希望,台灣也能是今年雙年展的 40 個參展單位之一,尤其台北是今年的世界設計之都(World Design Capital),說不定他還能親身參與來不及品嚐的「5 道天龍國人的料理 」呢!

姑且不論 Christopher 有沒有那個口福,但究竟野心勃勃的倫敦設計雙年展,能否在全球設計界掀起另一波展覽浪潮?就讓我們一起引頸期盼!

編輯/張素莉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