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臺北流行音樂國際論壇「Live/ in the Moment 創意現場」從第一場「未來舞台・數位感官」由日本科技藝術團隊 Rhizomatiks 及知名編舞家暨導演 MIKIKO 分享新媒體在演唱會的運用,第二場「虛實之間・光影沈浸」由日本創意公司 NAKED 的創辦人村松亮太郎分享沈浸式的空間數位藝術,至最終場「視覺脈動・流行解構」Danny B. Tull 分享建構流行音樂的影像傳達,讀者們經歷這三場論壇,想必累積了不少心得!不過,MOT TIMES 還要帶大家深入第二、第三場論壇後舉辦的工作坊,更進一步了解兩位享譽國際的專業人士平常是怎麼工作的!
為熟悉的城市場景賦予想像的色彩:NAKED

村松亮太郎的工作坊在華山文創園區「光影東京」(Tokyo Art City)特展進行,由村松偕同「光影東京」製作人谷本夕季一同為業界人士講解展覽的製作理念。

「光影東京」由熱鬧的新宿歌舞伎町街道開場,頭頂上繽紛的霓虹招牌和人聲喧嘩預告了接下來的繁華東京之旅,順著歌舞伎町首先來到高樓林立的新宿,這裡是都市人們最典型生活樣貌的呈現。

村松認為,人們形塑了都市生活的樣貌,而這其實就是一種藝術,因此在展覽的新宿區不只有代表性的高樓,更重要的是在這些高樓裡工作的人們。NAKED 依照時序,呈現了新宿從白天到夜晚的變化,透過大樓的窗戶可以看到許多辛勞工作的身影。

穿過新宿高樓群後來到原宿和涉谷,風格立刻轉變為年輕人喜歡的輕飄飄可愛路線,在原宿區和涉谷區前的「裏涉谷」,NAKED 都使用了互動技術來讓最後的成果更為有趣。粉紅原宿區的即時動作感測技術,讓牆上的可愛怪獸會隨著訪客的動作而變化身形;而裏涉谷則呈現充滿街頭塗鴉、觀光客所不熟悉的風貌,觀眾可以用自己的雙手在牆上創造塗鴉。


村松在「光影東京」的原宿區示範牆上的怪獸形體如何隨著人的動作變化。(Photo Credit:2018 臺北流行音樂國際論壇)

裏涉谷另一個明顯的特色是贊助商廣告。村松對於廣告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廣告就是都市生活中常見的部分,因此在展覽中出現廣告也是很契合主題的。抱持這樣的態度,NAKED 為贊助商 UCC 特別設計了與販賣機連結的互動裝置,當觀眾投幣買下罐裝拿鐵,牆面便會出現特殊的咖啡漩渦投影,拿鐵和黑咖啡所會觸發的畫面也是不同的,讓人分外想投幣嘗試。


「光影東京」內將贊助商廣告自然而然融入展覽中的都市場景,因為廣告本來就是都市生活中的一部分。(Photo Credit:MOT TIMES)


在這次「光影東京」的展覽中,NAKED 其實已經加入台北的元素,這是展覽的台場區結合九份地景的光雕呈現。(Photo Credit:MOT TIMES)

是否有創作「Taipei Art City」的可能?村松說,他當然希望能在不同的城市進行「Art City」系列,但這會需要集合城市裡的許多力量才能進行,例如政府和贊助商都是必要的角色。他也提到,「Tokyo Art City」已是第三次展出(前兩次在日本),每一次展出都比前一次多一點東西,就像城市會不停發展一樣,「Art City」展覽也是隨著城市成長而持續累積的。

如同「Tokyo Art City」,NAKED 的作品常常是由許多單位共同打造的,他們與不同單位溝通的過程中當然也會遇到阻礙,要讓對方理解 NAKED 想做的概念也不容易,村松說理想上整個流程如果有一年的時間會比較好;若是有已經完成的案例,對方會比較容易理解、也會比較順利。

快步調打造吸引人的影像節奏:Danny B. Tull

Danny B. Tull 的工作坊在 Boven 雜誌圖書館進行,他針對少數作品進行更細緻的解說,更以台灣流行樂曲在現場實際操作示範。

Danny 表示自己是比較快節奏的風格,他以快歌的MV作品為例解說:「影像要在節拍到之前就先變化,因為眼睛會比大腦的反應更先接受到訊息」;為快歌剪輯時,他習慣大約三個詞左右就切一個畫面,對他來說,即使影片的節奏被客戶認為太快了,他進行調整時從快到慢是比較容易的,如果一開始剪慢了而被要求調快,會比較困難。

Danny 習慣將畫面想像成聲波律動,當聽覺有變化時、視覺也要跟上變化。從小熱愛聽各式音樂的他,似乎已經內建將聲音化為畫面的能力,也在長年的經驗中累積了以畫面渲染音樂魅力的能力。

以 LADY GAGA 的「Paparazzi」MV 為例,這是 Danny 與好友 Jonas Åkerlund 導演合作的作品。他提到,拍攝時其實有些鏡頭並不是那麼有張力,這時候就必須靠剪輯師發揮功力,以剪輯來加強素材的效果。


Danny 參與了 LADY GAGA 的「Paparazzi」MV 剪輯工作,他提到導演 Jonas Åkerlund 擅長在影片中製造會留下深刻印象的畫面。(Photo Credit:Danny B. Tull)


Danny 在工作坊現場示範自己平時如何進行剪輯工作。(Photo Credit:2018 臺北流行音樂國際論壇)

Danny 說其實自己的風格二十年來沒有太大的變化,他也喜歡使用最基本的剪輯技巧,這些都是他二十年前就在使用的。對他來說,技巧顯然不是關注的重點,重點是嘗試與實作。他當初在網站上放了一支自己剪好玩的作品後,工作邀約就因此上門了,因此,不管是在論壇還是工作坊,他一再鼓勵大家多去嘗試、不要怕挑戰,這就是他的工作態度。有時候他覺得自己有很棒的想法,他會直接剪輯兩種版本,用實際的成果去說服客戶。


工作坊中,學員個別向 Danny 請益。(Photo Credit:2018 臺北流行音樂國際論壇)

當天參與工作坊的成員多為國內 MV 導演、演唱會視覺工作者,他們個別與 Danny 分享、討論自己的作品,也讓 Danny 對台灣創作者的創意與實力感到驚艷。
 
論壇尾聲

不管是村松亮太郎或是 Danny B. Tull 的分享,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兩人都認為作品是最有說服力、也是最直接的溝通,因此,多做、多嘗試就對了!專業的前輩都是這麼走過來的。

2018 臺北流行音樂國際論壇的總策劃馮建彰在論壇結尾分享:「我們從製作演唱會的需求出發,選邀我們非常想要請益的頂尖演唱會製作團隊與大師來台,希望能為國內音樂現場各領域工作的職人帶來一些創新思維與國際交流,這次論壇集結產業內許多在一線實作的菁英,期待他們在參與論壇與工作坊後能實際應用在往後的設計、企劃與製作,甚至希望能在感性的層面激發大家的熱情,有更多力量持續朝趨勢前進。」越來越多國際性演唱會、音樂節在台北舉辦,提升了台北的音樂能量,也讓人更期待未來將開幕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能激發出什麼樣的火花。
 

編輯/王若堯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