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棟能讓人感到四季舒適的房子,是國外經常對於綠建築的描述。不一定非要全然的木造、取得不易的先進建材才能體現,運用身邊最常見的 RC 建材,搭配精確有效的屋殼隔熱與通風管理,要蓋出融入生活的綠建築絕非難事。甚至在加入太陽能光電系統的規劃之後,這座建築還能成為生產能源的投資單位。
近期即將營運的太陽圖書館暨節能展示館 (Solar Library and Energy-Optimized House, Solar LEO House) 可說是兼具教育性與實踐性的綠建築。除了一樓為北市圖 RFID 無人圖書館系統、二樓為非營利機構汗得學社所規劃的節能展示館外,更是一座由胡湘玲博士參與策劃、充分利用太陽能的「太陽房子」之體現。它使用的建材很簡單,是你我皆熟悉的 RC 混凝土與漸為趨勢的木質纖維隔熱材—為一般認知中仍屬遙遠的「綠建築」,作出最親民的示範。

Q:位於青年公園內的「太陽圖書館」即將成為全台首座太陽能應用綠圖書館,今日若將其綠建築系統建於都會建地,是否依然能達成其節能效益?

A:我們對於「微氣候」常有一個迷思,就是當你的自然場域不夠大與完整時,所謂微氣候的調節還是會操之於室外整體空氣溫度。若是今天在像日月潭那般的自然環境中,那個場域的微氣候確實是讓人感受得到其影響的;青年公園雖然是有綠地與樹木的環境,但無可否認的是它整體依然是位於高樓林立的都市中。因此,當我們以建造一座太陽房子的概念,來打造這座圖書館暨節能展示館時,便以它能夠不管身處何處皆能如一為目標,其節能效益是不會改變的。

Q:目前位於台北市北投的「北投圖書館」亦為應用太陽能光電之綠建築,想請問太陽圖書館與其之訴求差異為何,讓太陽圖書館能夠稱為「全台首座」?

A:其實這「首座」有很多層意義,並不僅指對於太陽能光電方面的應用而已。就建築量體來說,北投圖書館是近乎全木造建築,然而這對一般人來說太夢幻了。我想蓋的是「任何人都能蓋」的節能屋,因此我們使用常見的 RC 混凝土為主結構,加上木質纖維板為隔熱工法的屋殼,完成能夠兼具主動、被動使用太陽能之「太陽房子」。日後一樓亦會採用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辨識) 無人圖書館系統,二樓則為節能展示館之形式等,這些層層意涵是讓它被稱為首座的原因。

Q:若是一般民宅欲以架設太陽能光電系統作為節能改善方案時,太陽能除了帶來節省電費之外,還有什麼益處?

A:就德國來說,裝設太陽能光電系統已然算是一種「投資」,因為你所生產出來的電力除了自己使用之外,還可賣回給政府折合台幣約 20 元的高價,這是他們自 2000 年開始實施再生能源法的成效。端看國內,台電目前亦有類似的補助,每發一度電以 10.3 元的價格收購,且保證收購二十年。假定以一家四口需十平方公尺的面積作為 4 至 5 kw 發電所需來估算,太陽能光電系統的成本落在約莫五十萬元內。按照目前收購標準來看,約八年內可回收成本、十二年後開始賺錢,帶來的益處可視為一種長期而平穩的投資。Q:對於隔熱的「木質纖維板」是否適合於一般居住環境使用 (包含新建案及舊公寓翻新)?與太陽能光電系統相比何者是較易達成的節能方式?

Q:對於隔熱的「木質纖維板」是否適合於一般居住環境使用 (包含新建案及舊公寓翻新)?與太陽能光電系統相比何者是較易達成的節能方式?

A:以木質纖維板來做為隔熱材的選擇在國內外其實已經是一種趨勢。它用於新建案時適合包覆在屋殼作為「外隔熱」,還能以木質的滲透壓原理達到排濕抗潮;當它用於住宅翻新時亦可用於裝潢作為「內隔熱」,比起傳統使用的保麗龍等隔熱抗濕材質要來得有效與環保,同時亦兼具木質吸音的特性,為室內帶來寧靜。其實說來它與太陽能光電相比,一是省能另一是產能,不太一樣的意義。若是預算許可,兩者能同時存在的話就是最節能了。

Q:對於台灣宣導綠建築標章與規範之推行,想請您談談國內環境較其他國家相比之下的實質腳步差異?可能面臨的困難點是什麼?

A:國內綠建築標章也有其規範所在,但在國外風潮與政府推行至少逾十年之下,綠建築規範是較難以立即相比較的。且以國內消費環境來看,法規及能源概念尚未臻於健全。在消費者想買便宜一點的房價思維下,建商也難以推行運用綠建築規範但房價卻稍高之建案,更遑論在這房價依然節節升高的當下。民眾要對能源概念有所感受,養成自身對於環境的感知與需求,才會進而想要去選擇一戶讓自己住得舒服、節能的綠建築。

採訪整理/陳秉松

太陽房子
在重視再生能源的歐美國家愈來愈普及,其除了能夠利用太陽能光電系統產能,達到「主動使用太陽能」之外,同時亦運用屋殼隔熱、通風與採光系統,實踐「被動使用太陽能」之目的。兩者兼具的條件下,被稱為太陽房子。

汗得學社

茂暘能源科技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